今日出伏,进入一年中防湿气的关键期,如何按“先急后缓”的顺序饮食祛湿?

健康   健康   2024-08-24 06:50   上海  

今天出伏。我们的祛湿功课也要从重点防外湿,调整为外湿内湿一起调。
三伏的“伏”,是指伏阴在下——表面上天气很热,实际上阴气潜伏在下,逐渐在增长。出伏之后,阴气就不再潜伏,而是正大光明地出来了。

阴气渐长的同时,阳气渐退,天地间蒸腾在上的湿气会慢慢往下走
阴进一分,阳就退一分。人体的阳气没有夏天那么强了,对于湿气的抵抗力会变弱。

而此时一年中湿气最重的阶段还没完呢。

以前我讲过古人这句话——
“湿土之令,始于大暑,终于白露”
意思就是一年中湿气最重的时节,从大暑开始,到白露方终。
这是两个月的时间,横跨四个节气,每个节气,祛湿重点有区别的——
· 大暑节气,主要祛暑湿,偏重于清热。
· 立秋节气,要一边祛湿,一边补气。重点是防湿气进入人体的中部,也就是肝胆、脾胃系统。
· 处暑节气,还是一边祛湿,一边补气,重点部位是防湿气进入人体的下部,也就是肾和膀胱系统。

· 到白露节气,湿气就没那么重了。天气变燥,但是人体内部还有湿,容易出现上燥下湿,就需要润燥和祛湿兼顾,也就是我常说的“补好水、排坏水"。


出伏后,秋雨多。白天气温高,湿气蒸腾而上,一早一晚天气凉,湿气往下走,就容易侵袭人体的下半身。
人体刚受到外湿时,还是比较容易清除的,但如果湿气没有被及时清除掉,就会慢慢盘踞在人体的下半部,而且会变得非常顽固。

女性一定要注意,如果湿气重的话,在生殖系统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它会潜伏起来,到了冬季就会出来作怪。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秋冬季容易咳嗽、痰多,有支气管炎、关节炎等毛病的一个原因。

到那时,再想清除湿气,就变得非常困难了。

“千寒易去、一湿难除”。我们可以按“先急后缓”的顺序来祛湿。
1)遇到天气湿、环境湿,及时防外湿清外湿,这就是“当务之急”。
可以喝荷叶冬瓜皮茶。
四季喝荷叶茶瘦身的人,会根据体质选不同的配方。那么此时,可以把荷叶冬瓜皮茶跟自己平时在喝的荷叶瘦身茶方合并一起喝。

注意:荷叶瘦身作用很强,太瘦的人不要喝
2)巩固身体的正气,不让湿气有机可乘。
《黄帝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足,就不容易被湿气所扰。所以黄芪一定要喝,补气又固表。身体组织器官有松弛下垂,黄芪还能升提。

黄芪,补气药中数第一

人体的心肝脾肺肾,黄芪都能补到
3)健脾,不让内湿产生。
湿气会伤脾。如果脾虚,就算没有外湿,也会因为饮食不当而生内湿。可以吃健脾又祛湿的食物,例如:茯苓、赤小豆、陈皮等。

陈皮红豆沙,有湿气、易水肿的人可以常吃

4)补阳气,让湿气“蒸发”消失。

阳气足了,就像阳光照射,湿气就蒸发了。阳气不足,身体会寒。寒湿结合,就像水凝成冰,湿气更难去除。

所以如果要完全祛除湿气,要吃温补全身阳气的食物,平时做菜可以多用这些调料:肉桂、胡椒、花椒、茴香等。

外用“燥湿”中药:吴茱萸、艾、苍术等,用这些来做中药艾灸、敷脚心、垫着睡觉等。

肉桂茱萸贴脚心,适合湿气重、或身体上热下寒的人,血压高的人也可以用

5)化瘀积,清除湿气在体内顽固盘踞的“据点”。

身体长期有湿气,会导致气血不通畅,久而成瘀。湿瘀结合,就像“胶水”一样,特别顽固。

这个就得“缓”。瘀是慢慢形成的,要去除也不是一下就可以的,要是下猛药,还可能“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要有耐心,坚持不断地,用缓和的方式慢慢来。

这就是为什么,我建议家里每天早餐,放点鸡内金,因为它能消积散结。和饮食一起吃,既平和又更容易坚持,这样长期下来,就能水滴石穿。


鸡内金可以散结,有各种肌瘤、增生、囊肿、结石的人,可以经常吃鸡内金
我们按照这样一个先急后缓的顺序,就可以循序渐进地把自己的身体由外而内地调理好。

允斌顺时生活
养生作家,“24节气饮食”、“食疗养生”的推广者。湖南卫视、中央电视台及全国多家电视台专家嘉宾。畅销书:《抗病毒应急食方》《陈允斌二十四节气顺时饮食法》《顺时生活养生日历》《吃法决定活法》《回家吃饭的智慧》《茶包小偏方,喝出大健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