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C 2025丨吉训明院士团队RICH-2试验结果现场发布,OPENS-2研究同期登顶《柳叶刀》!

健康   健康   2025-02-08 13:00   上海  




在2025年2月4日至7日于美国洛杉矶举行的国际卒中大会(ISC 2025)上,吉训明院士研究团队牵头、联合中国20家中心开展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伪治疗对照、盲终点、平行组试验——“脑出血治疗中的远隔缺血适应”(Remote Ischemic Condition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RICH-2;ClinicalTrials.gov注册号:NCT04657133)的最终结果正式公布。


双璧联辉!2025年2月7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吉训明院士研究团队牵头开展的“针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常压高浓度氧联合血管内治疗中国研究(OPENS-2):多中心、随机、单盲、伪治疗对照试验”的结果,正式刊发于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IF:98.4/Q1)上(doi:10.1016/S0140-6736(24)02809-5)。


image2.png

image3.png


远隔缺血适应(Remote Ischemic Conditioning,RIC)是一种无创物理治疗技术,通过对某一器官或组织进行反复、短暂的缺血刺激,提高其他器官(如大脑)对缺血的耐受能力,从而预防或减轻真正的缺血性损伤反应程度。


RIC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主要包括体液调节机制、神经传导调节机制和免疫炎症调节机制。


其作为具有良好安全性的全身性保护策略,可应用于多种类型的脑血管病。既往的多项研究表明,在急性缺血性卒中人群的急性期进行上肢RIC操作是安全的。对于极具破坏性且有效疗法有限的脑出血(ICH)而言,动物研究也显示了RIC一定的治疗安全性。


image4.jpeg


2021年3月,吉训明院士团队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oke》(IF:6.3/Q1)上在线发表了RICH-1试验的结果——“RIC用于治疗ICH的安全性和疗效:一项概念验证随机对照试验”(doi:10.1177/17474930211006580)。该项多中心研究的40例患者结果表明,RIC对ICH患者安全且耐受情况良好,可能有助于提高血肿吸收率,并降低血肿周围水肿的相对体积。


image5.png


在此背景下,吉训明院士团队于2021年4月启动RICH-2试验,旨在进一步评估RIC用于ICH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RICH-2试验中,患者在随机分组后持续接受7天最佳药物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RIC(试验组)或伪治疗(对照组)。在试验组的无创RIC环节中,患者佩戴臂带式电子自控设备,并接受5轮充气(200mmHg,5分钟)与放气(5分钟)操作;该流程每日1次、连续7日实施。在对照组的伪治疗中,患者每日1次、连续7日接受5轮充气(30mmHg,5分钟)和放气(5分钟)。


试验的主要终点指标是90天时mRS 0~2分的患者比例,在意向治疗(ITT)人群中分析。次要终点指标包括90天时mRS 0~3分患者比例、180天时mRS 0~2分和0~3分患者比例、7天和90天时的严重不良事件数。其他终点指标包括0~7天的ICH体积和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变化、90天和180天时的mRS评分有序分布情况等。



入组标准

1.年龄在18至80岁之间;

2.经脑部CT扫描确诊为幕上ICH;

3.随机分组时,血肿体积为10~30ml,GCS>8分;

4.随机分组时,NIHSS评分≥6分且≤20分;

5.在症状发作后24至48小时内进行随机分组并开始治疗;

6.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注明日期。



排除标准

1.在进行研究干预前,计划进行ICH血肿清除手术;

2.ICH同时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室内出血;

3.疑似为与肿瘤、破裂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缺血性梗死的出血性转化或静脉窦血栓形成相关的继发性ICH;

4.先前有神经功能缺陷(mRS>1)或精神疾病,可能干扰神经功能评估;

5.凝血功能障碍:就诊时aPTT升高,或INR>1.3;同时使用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如达比加群酯)、直接凝血因子Xa抑制剂(如利伐沙班或阿哌沙班)或低分子肝素;

6.患严重肾脏疾病(即需要透析的肾脏疾病),或eGFR<30ml/min/1.73m2;

7.患严重肝脏疾病、ALT>正常上限3倍,或胆红素>正常上限2倍;

8.已知存在严重听力障碍或认知障碍;

9.已知怀孕、妊娠检测阳性或处于哺乳期;

10.已知或疑似因酗酒、依从性问题或其他任何原因而无法遵从研究方案;

11.因并存疾病导致预期寿命不足90天;

12.同时参与另一项实验性治疗的研究方案;

13.严重、持续性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10 mmHg);

14.存在RIC禁忌证:上肢严重软组织损伤、骨折或外周血管疾病;

15.研究人员认为存在可能增加风险的任何情况。


image6.png


ISC 2025上公布的研究结果,共458例患者入组并接受随机分配,试验组和对照组均229例。入组患者中位年龄58岁(IQR,51~68岁),中位NIHSS评分为9.0分(7.0~13.0),中位血肿体积为12.6mL(10.0~18.0),男性占比70.7%(324例)。


主要终点结果显示,90天时,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56例(68.1%)和163例(71.2%)患者达到mRS 0~2分(校正后RR,0.98;95% CI,0.88~1.09;校正后p=0.69)。


预设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血肿体积大于20 ml的患者接受RIC有获益趋势(RR,1.26;95% CI,0.80~1.98;p=0.31)。180天随访时,试验组和对照组中分别有169例(73.8%)和175例(76.4%)达到mRS 0~2分(校正后RR,0.98;95% CI,0.89~1.08;校正后p=0.64)。


7d634236-f76e-432c-a3b0-e408ce6453aa.jpg

ITT人群mRS评分分布


075ae784-f345-49ec-ba2b-15043c6358a6.jpg

亚组分析结果


安全性方面,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6例(7.0%)和12例(5.2%)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校正后RR,1.29;95% CI,0.63~2.67;p=0.48)。未观察到与RIC相关的预期外严重不良反应或副作用。


综上,RICH-2试验的结果表明,对于非手术治疗的ICH患者,RIC并未改善90天功能独立的患者比例。基于研究结果,针对此类人群的RIC治疗研究,应进一步聚焦于血肿体积大的患者,并持续优化RIC方案。



在OPENS-2试验中,治疗组患者在功能预后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两组的安全性结果相当。该研究首次表明,常压高浓度氧联合取栓治疗对于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有效,展现了常压高浓度氧在卒中急救的广泛应用前景。


image1.png

中国声音二维码.png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查看精彩内容


值此万象更新的开春之际,吉训明院士团队以卓越的科研实力,为全球卒中领域献上了来自中国的“厚礼”。OPENS-2研究荣登《柳叶刀》,RICH-2试验结果闪耀ISC 2025。这无疑是中国在卒中防治领域的重大突破,不仅为全球同行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范例,更在国际舞台上,为中国医学赢得了崇高声誉。随着ISC 2025的顺利召开,我们已站在全球卒中防治的新起点。期待能够在中国及全球卒中同道的齐心协力下,卒中防治领域能焕发更多新的生机!


往期推荐


2025年国际卒中大会

2024年国际卒中大会

2024年2月6-9日于美国亚利桑那州菲尼克斯召开。脑医汇-神介资讯延续打造《ISC2024进行时》栏目,精选大会热点话题,特邀刘建民教授携手中国卒中领域青年才俊组成解读团队为您深度解读ISC2024最新动态和亮点!(点击链接回顾 ISC2024!)

2023年国际卒中大会

2023年2月8-11日于美国达拉斯召开。脑医汇-神介资讯延续打造《ISC2023进行时》栏目,每日精选数个主题,特邀刘建民教授携手中国卒中领域青年才俊(张颖影、袁正洲教授组稿;卢旺盛、温昌明、王浩教授及文婉玲、张小曦、陈成伟、顾思纯、张鹏医师撰稿),为您深度解读ISC2023最新动态和亮点。(点击链接回顾 ISC2023!)

2022年国际卒中大会

2022年2月9-12日于新奥尔良线下和洛杉矶线上召开。脑医汇-神介资讯共同延续打造《ISC2022进行时》栏目,每日精选数个主题,特邀刘建民教授携手中国卒中领域青年才俊(乔宏宇、卢旺盛、张颖影、吴培、袁正洲、王浩教授及文婉玲、张永鑫、张小曦、陈成伟医师),为您深度解读ISC2022最新动态和亮点。(点击链接回顾 ISC2022!)

2021年国际卒中大会

2021年3月18-20日在线上召开。为及时了解国际卒中领域学术前沿动态,提升我国卒中治疗水平,脑医汇-神介资讯延续打造《ISC2021直播间》栏目,每日精选数个主题,邀请刘建民教授等国内卒中领域知名专家视频在线为您深度解读ISC2021最新动态和亮点。(点击链接回顾 ISC2021!)

2020年国际卒中大会

2020年2月19-22日在美国洛杉矶举行。脑医汇-神介资讯携手国内卒中领域知名专家倾力打造了《神勇战疫 威视克艰-ISC2020 大咖访谈录》栏目。在那一特殊时期为全国的神经介入同道们带来了卒中领域的国际最新进展。(点击链接回顾 ISC2020!)




长按二维码即可进入ISC官网

(具体解读日程请关注后续推送内容)

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请点击“阅读原文观看往届ISC相关内容。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神介资讯
【脑医汇】品牌旗下新媒体,传播、分享神介领域的最新技术和理念,致力成为中国神介领域最专业的新媒体、在线教育及数字营销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