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一例

健康   健康   2025-02-09 18:01   上海  

术者:祁磊

助手:马旭东  李嘉熙 

指导:宋锦宁 徐高峰



病例分享

患者,女,61岁。


主诉:发现左侧颈内动脉瘤5月余。


现病史:5月余前体检行MRA检查发现左侧颈内动脉瘤,进一步行头颅CTA示:左侧颈内动脉多发动脉瘤,无头痛、头昏、视力减退等不适。


既往史:无特殊。


查体:神经系统(-)。





左侧颈内动脉多发动脉瘤

1:C6段,大小约2.9mm×2.0mm×1.3mm、瘤颈宽2.9mm;

2:C6段,大小约3.6mm×3.5mm×2.2mm、瘤颈宽2.9mm;

3:C5段:大小约3.5mm×3.3mm×2.4mm,瘤颈宽5.0mm;



治疗计划

术前诊断:左侧颈内动脉多发动脉瘤(C5-C6);脊膜瘤术后。


手术指征:1.颅内多发动脉瘤;2.形态不规则。


手术方式:密网支架植入术。


其他方案:支架辅助动脉瘤栓塞术;动脉瘤夹闭术。



手术过程

手术材料:

长鞘导管(6F NeuronMax)

颅内支持导管(6F Tong-Bridge)

微导管(Fastrack 025-30D)

微导丝(Synchro2 0.014”×200cm)

密网支架(Tubridge 4.0mm×30mm)


经Fastrack微导管输送FD到位


缓慢回撤Fastrack微导管,FD头端在颈内动脉末端V形打开,确认FD远端锚定点位于A1分叉近端


继续缓慢回拉释放支架


虹吸弯处适当推拉,使支架贴壁良好


支架完全完全打开,完全覆盖全部动脉瘤



撤出FD推送导丝


“J”型导丝成袢进行支架内按摩,使支架充分贴壁


造影显示动脉瘤内造影剂滞留


Vaso I.A. CT检查,支架完全打开,位置及贴壁良好,动脉瘤内部分造影剂滞留



讨论

颅内多发动脉瘤(Multiple intracranial aneurysms, MIA)指颅内同时出现2个或2个以上动脉瘤。


多项研究表明,颅内多发动脉瘤的发生率为20%~30%。


该患者是三枚多发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邻近节段,若采取常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方法,栓塞导管相互干扰,技术难度高,安全性不能完全保障;若通过穿网眼栓塞到位困难,操作繁复,手术操作时间长,对血管骚扰多。


血流导向装置的应用可以显著改变动脉瘤腔内血流动力学,降低瘤壁剪切力,使血流转向,促进瘤腔内血栓形成;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提供了结构基础,降低瘤颈残留和动脉瘤复发。


本例病例,一箭三雕,密网支架可以简便高效地覆盖瘤颈,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有效性和安全性,长期效果良好。




术者介绍



祁磊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院教学部副部长。

陕西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美国North Shore University – Long Island Jewish Medical Center访问学者。热衷教学事业,连续多年承担本校多层次学生的教学任务,受到学生广泛好评。主持教改项目4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

曾获荣誉:

首届陕西省脑血管病手术技能大赛特等奖。

第二届中国神经外科医师诊疗能力大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

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第二届全国来华留学生MBBS项目授课竞赛二等奖。

陕西省首届高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西安交通大学2019年教师授课竞赛特等奖。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五一劳动标兵”。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青年岗位能手”。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十佳医师”及“十佳教师”。


图片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图片

脑医汇App(原神介资讯App全新功能“AI问答”正式上线,您临床实践中的得力助手!长按识别二维码抢先体验!


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病例。

图片

点分享

图片

点点赞

图片

点在看

神介资讯
【脑医汇】品牌旗下新媒体,传播、分享神介领域的最新技术和理念,致力成为中国神介领域最专业的新媒体、在线教育及数字营销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