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高见 | 吞川抽吸导管在大脑中动脉M1段及大脑前动脉A3段闭塞中的应用一例

健康   2025-02-08 18:04   上海  







本期病例


病历简介

患者:男性,53岁。


主诉:突发言语不清伴右侧肢体活动不利3小时余,于13:40入院。


既往史:2型糖尿病、冠心病、PCI术后。



查体:嗜睡,失语,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3mm,对光反射存在,双眼向左不全凝视。右侧鼻唇沟浅,伸舌不配合,左侧肢体肌力3级,右侧肢体0级,右侧病理征阳性,颈软,NIHSS评分24分。






时间追踪


13:40 患者到院(发病1小时)



14:13 采集病史评分,实验室检查和头颅CT/CTA检查 33min



14:43 静脉溶栓(rtPA 60mg)


15:30 股动脉穿刺 110min



16:03 血管再通 143min



17:20 手术结束,送入SICU 220min







影像信息

术前影像CT+CTA:ASPECTS评分8分。


DSA造影:发现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左侧大脑前动脉A3段闭塞。





术中器械

  • 6F 125 心玮吞川颅内血栓抽吸导管 

  • 4F 153cm 心玮吞川颅内血栓抽吸导管 

  • 3.0*15mm 心玮捕星颅内取栓支架
  • 4.0*30mm 取栓支架




手术过程

6F心玮吞川抽吸导管送至海绵窦段,微导丝辅助微导管越过大脑中动脉M1闭塞段,首过阴性。经微导管释放4.0*30mm 取栓支架,采用抽拉结合将6F心玮吞川抽吸导管送至M1段抽吸。


取栓后大脑中动脉M1段前向血流恢复。


6F心玮吞川抽吸导管送至左侧颈内动脉末端,4F心玮吞川抽吸导管送至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微导丝辅助微导管送至大脑前动脉A3段,释放3.0*15mm 心玮捕星取栓支架,采用抽拉结合将4F心玮吞川抽吸导管送至大脑前动脉A3段抽吸。


取栓后大脑前动脉A3段前向血流恢复。





术后情况

术后CT:左侧基底节区少量高密度影,考虑梗死后对比剂外渗。


CT术后第1天


CT术后第2天


MR术后第6天


查体:神清,言语含糊,对答切题。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左侧鼻唇沟浅,伸舌左偏。右上肢肌张力减弱,肌力1级,右下肢肌张力减弱,肌力2级,左上肢肌张力正常,肌力5-级,左下肢肌张力正常,肌力5-级, NIHSS评分10分。






病例总结














中小动脉病变取栓由于闭塞血管位置迂曲,血管位置较远,对于取栓器械的到位性要求比较高。取栓支架必须易推送,能通过迂曲血管路径,同时要求取栓支架的径向力适度,做到取栓能力和血管摩擦力的平衡。现有临床研究分析显示:与大血管急性闭塞相比,中小动脉病变的取栓治疗一次再通率更高,而90天总体良好预后率更高。


另外针对中小动脉病变的SWIM技术,即小的支架远端嵌顿栓子后撤出微导管,随后跟进较小直径的抽吸导管,这种SWIM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取栓效率。最重要的是远端取栓对于周围小动脉的血管牵拉必须极小,不然易引起小动脉撕脱造成出血,影响患者预后。


本案例采用3.0mm心玮捕星颅内取栓支架联合4F心玮吞川颅内血栓抽吸导管用于大脑前动脉A3段取栓,从技术操作角度讲,整体系统高到位较易,对远端血管牵拉力度小,通过取栓支架锚定血栓,配合4F心玮吞川颅内血栓抽吸导管抽吸,形成协同作用,一次性开通血管,高效快速再通。




术者简介


严烁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介入科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协会介入分会青年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脑卒中分会青年委员

从事介入治疗1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为脑血管和下肢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

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SCI收录文章8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



指导专家


⽅淳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同济⼤学附属同济医院介⼊科主任

中国卒中学会复合介⼊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分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常委

上海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上海市医学会卒中专科分会委员

上海医师协会介⼊分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放射专委会介⼊组副组⻓

上海介⼊质量控制中⼼专家委员会委员

⾄今发表SCI类等国际和国家级学术论⽂共40余篇, 参编著作3部,副主编1部

担任国内外专业杂志的审稿专家或编委,曾获得过中华医学科技奖、上海科技进步⼀等奖和上海医学科技奖等奖项。获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程委员会优秀中⻘年专家和突出贡献专家奖



科室简介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脑血管病治疗中心成立于2005年,专注于脑血管疾病的微创治疗,覆盖缺血性和出血性的脑血管病,并在颅内动脉瘤、颅颈部血管狭窄和早期脑血管再通等方面形成治疗特色,开展技术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在梁爱斌院长的领导下,由科主任方淳教授领衔,团队成员均具有丰富的脑血管病临床和介入治疗经验,专注于脑血管疾病的微创治疗,目前已经形成完整的脑血管微创介入诊疗体系,技术达到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内外领先;始终与时俱进,不断拓展新技术新方法。


团队致力于同济医院脑卒中中心建设(2017首获批国家卫健委脑防委高级卒中中心,2020年通过复审),配备24小时×7天的急诊卒中救治介入专业人员,建立了脑血管病急救“一站式”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牵头成立长三角脑血管病介入专科联盟、沪西北区域脑卒中介入救治“一体化”平台,打造脑卒中"黄金一小时”救治圈:发挥学科示范引领作用,先后培养区域40余位进修医师。

*仅供医疗专业人士参考





心玮医疗

HEART CARE

上海心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6609.HK)成立于 2016 年,公司着眼于中国未被满足的临床医生和患者需求,致力于提高医疗创新技术和产品的可及性,降低重大疾病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守护生命健康。公司总部位于上海临港新片区,在上海张江、南京江北新区、美国加州设有研发生产中心,并在北京、香港等地设有分支机构。

目前,心玮医疗已在神经介入领域开拓性地打造了脑卒中治疗及预防一站式解决方案,产品管线涵盖取栓、动脉瘤及狭窄等神经介入治疗器械、介入通路器械以及卒中预防类器械。公司拥有国产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30项,授权专利超过200件,2款产品获“创新器械优先审评”资格,销售渠道覆盖国内除香港和澳门地区以外的全部省级行政区,产品在近2000家卒中中心使用。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脑医汇App(原神介资讯App全新功能“AI问答”正式上线,您临床实践中的得力助手!长按识别二维码抢先体验!

请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心玮医疗”品牌专区。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神介资讯
【脑医汇】品牌旗下新媒体,传播、分享神介领域的最新技术和理念,致力成为中国神介领域最专业的新媒体、在线教育及数字营销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