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春秋】清华永远的校长梅贻琦传(十六)

美食   2024-10-19 20:57   江苏  

放弃金陵留南开

人间万姓仰头看

审阅:梅进峰 整理:张龙玉

在第十三回已说到韩咏华,为了梅贻琦毅然放弃去金陵就读,留在南开任教。但同时也是为了要在南开这块园地,按严修、张伯苓的⺀旨意″,为社会教育培养出更多的知识女性,对当时的女性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以致天津及周边好多大户人家,都要把女儿送到南开就读,学成走向社会,能像男儿一样的报效国家。严修、张伯苓紧抓住这一契机,扩大女塾班的校舍和课程,并设了缝纫、洗衣、保姆及花木修剪等劳动课程。事实上,这种教学方式,对当时女性的教育成长,的确切实可行,不仅能去除女生们在家养成的“娇嫩秀气”,还能适应社会的各种环境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但由于这些女生在家从小就养尊处优,开始都不愿意干这种低层人干的“下贱活”。这时,韩咏华亲身示范给他们看,有时还围裙一系,到伙房切菜做饭,还有扫地、抹桌,什么活都干,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女性的另一种能力。女生们见状,个个心悦诚服,甘心乐意接受这种磨炼。后来,她们都成了对家庭和社会有贡献、有担当的人,涌现了许多社会精英和国家栋梁。如魏士毅、严仁英、韩升华,都是从南开女塾走出去的杰出代表,其中魏士毅,和鲁迅先生的学生刘和珍还参加过⺀五四″运动,并在1926年所发生的⺀三一八″的惨案中和刘和珍一同遇难,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史上的英烈之一。

韩咏华的这种选择,也深深地影响了她的家人:她的哥哥韩振华留学日本,毕业回来原想混入官场捞个一官半职,振兴门庭的,经韩咏华的引导,便改变初衷,进入北京女师大创办附中。两个姐姐以前也是留洋生,回国后也在韩咏华的影响下,积极参加提高妇女的公益活动,闲瑕时间还叫母亲和几个嫂嫂学洋文和中国的历史、地理。后说服父母,让下辈中的几个侄女、侄子都到南开就读,经她这么一“变革”,从而使她那原本就十分显赫的家世,又成了当时天津最有名且具有时代进步色彩的书香望族。她的父亲韩渤鹏,仍迷恋官场,曾先后担任过荣禄府里的慕僚、大清要员王士珍的私人秘书等职,但对西洋文化一直很推崇,思想也很开明,对韩咏华的自由选择和当家做主,很尊重支持,从不干涉反对。却有一件事他弄不明白,小女如今也老大不小了,为何一直不肯谈婚论嫁,好多的名门望族上门求亲,都被拒之门外。父亲对她不好过多的逼问,只能存疑在心,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后来她的父亲与严修、张伯苓奉北洋政府之命,一起在各地创办新学堂,有了频繁的交往,才从严修、张伯苓口中得知,小女当初放弃金陵,执意要留在南开任教,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希望与梅贻琦有朝一日能结为连理,在教育救国的道路上,终身相守,白头偕老。

那么梅贻琦的学识、风范、相貌,在韩渤鹏的眼中能过得了关吗?别急,在下回的章节中,小编给你们细细道来。

“国有史,邑有志”,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是从“诚意、正心、修身”开始,到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东亭庖人天厨星》力求让更多的乡友留住乡愁,记住乡音,忘不了对家乡东台的乡思,从公众号里一篇篇的文章里能寻觅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和文化保护。随着现代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如果再不做好文化血脉的传承。不及时对一些城市文化历史进行整理、记录,那么很可能在若干年后这些重要的历史资料将散佚殆尽,那样对我们的地方文化的损失是无可弥补的。  

重要通知
因为公众号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所以如果您喜欢经常看到我的文章,需要在每次阅读后,给文章点个“在看”“赞”
更重要的是记得“分享”给身边人~
这样,每次更新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



本公众号原创文章未经同意,请勿转载,谢谢合作!

 如果你喜欢听一个厨子趣侃家乡的民间文化,请关注“东亭庖人天星”公众号,这里将第一时间为你提供我的原创作品。


东亭庖人天厨星
本公众号由东台厨师章国荣于2017年8月8日创立,利用此公众平台来宣传志愿风采,弘扬中华美食,挖掘地方佳肴,传承乡土文化,展示中华医学,摄取美好瞬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