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杞今年57岁,刚退休没几年。早上遛狗、下午下棋、晚上唠家常,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不过最近,他总感觉肚子不舒服。每次上厕所总是拉不干净,排便又费劲,有时还会肚子绞痛。几天折腾下来,整个人精神状态也差了不少。
“老伴,你说我这是不是吃坏了肚子啊?”李杞一边揉着肚子,一边愁眉苦脸地问妻子王阿姨。
王阿姨急得不行:“老李,这不对劲啊!要不你赶紧去医院看看吧?我听说我们小区那张大爷就是肠道出了问题,拖着没去看,后来被查出肠癌,多吓人啊!”
李杞却总觉得年纪大了,上厕所不顺利是正常现象,没必要小题大做。
可不久后,李杞的症状越来越明显。有一天,他竟然发现大便里有血丝。他心里有些发慌了,想起平时和老朋友下棋时老刘常说:“兄弟,这肠道的问题不能忽视,真得重视起来!”
这一次,李杞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再犹豫,准备去医院做个肠镜。
你是不是也觉得,年纪大了,肠胃不舒服是正常现象,随便对付对付就行?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很多人对肠癌的严重性缺乏了解,甚至认为它只是个小概率事件,不值得过度担忧。
其实,超80%的肠癌是由肠道息肉恶变而来。
肠道息肉听起来无害,确实很多人都长,但如果任其发展,息肉可能会随着时间慢慢增生,细胞逐渐发生不正常的癌变。
肠癌的发生过程通常较为缓慢,但当它变得“成熟”时,癌细胞可能已经悄悄扩散开来,早期往往无症状,一旦被发现就可能是晚期。
所以,预防肠癌的关键是定期检查,特别是50岁以上的人群,或者有家族史的人群,一定要安排肠镜检查,这样可以及早发现并清除高风险的息肉。
如果你发现大便总是前面很干硬,后面却变得稀软,可能是肠道蠕动出了问题。
这种现象有时与肠道内的分泌功能紊乱有关,也可能是由于肠道内长了息肉,导致排便不顺畅。
偶尔一次便秘或拉肚子问题不大,但如果两种症状反复交替,持续一段时间都不见好转,就要小心了。
这可能表明肠道正在经历慢性炎症,或者更严重的问题,才导致排便规律受到影响。
正常的大便应该是浅褐色或黄色的。
当你发现大便中带有鲜红色的血,或者便便呈现深红色、黑色,甚至混合黏液,必须尽快就医。
正常的大便形状应该是粗细均匀、条状的。
若大便突然变得细长、扁平,甚至像铅笔一样,这可能是肠道内长了肿块,挤压肠道造成的。肠道肿瘤会占据肠道空间,影响排便形状。
生活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肠道的健康状态。以下这四个“祸根”,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过去吃粗粮、蔬菜为主,逐渐变成吃肉、精细碳水为主,尤其是猪牛羊等红肉和油炸食物吃得越来越多。
饮食中蔬菜和膳食纤维不足,肠道蠕动会减慢。肉类中的脂肪经过消化会产生胆汁酸,而胆汁酸在肠道中滞留时间长,可能诱发炎症甚至癌变。
长期吸烟的人肠道黏膜屏障会变得脆弱,增加癌变风险。
酒精则会刺激肠道,引发慢性炎症,破坏有益菌群,降低免疫力。频繁饮酒还会影响肝脏代谢,加重肠道负担。
肠道菌群是维护肠道健康的重要屏障。有益菌能帮助消化食物,抵御致病菌的侵袭。
但如果饮食不均衡,或者长期滥用抗生素,会导致有益菌数量减少,致病菌大量繁殖,打破菌群平衡。
菌群失调会导致慢性炎症,增加癌变风险。
代谢综合征是一系列问题的统称,包括肥胖、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
这些问题往往会加重体内慢性炎症反应,干扰正常的代谢过程,增加肠癌发生的几率。
油炸食品、奶油蛋糕、黄油等高脂肪食物富含饱和脂肪酸,会刺激胆汁大量分泌。
胆汁酸如果长时间滞留在肠道内,可能引发肠道黏膜炎症,甚至促进癌细胞的生长。
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少吃油炸和高脂肪的食物,多选择清蒸、煮炖的烹饪方式,有助于保护肠道健康。
烤肉是许多人最爱的美食,但在高温烧烤过程中,肉类会产生苯并芘等致癌物质,尤其是在肉皮焦黑的部位。
这些致癌物会对肠道细胞造成直接伤害,增加癌变风险。
牛肉、猪肉等红肉富含饱和脂肪酸,加工肉类如香肠、火腿更是含有大量防腐剂和亚硝酸盐,长期吃会增加肠癌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加工肉类列为一级致癌物,建议日常饮食中多选择鱼肉、禽肉和植物蛋白,保持膳食平衡。
李杞的故事提醒我们,肠道健康不容忽视,肠癌并非离我们很远。想要远离肠癌,必须从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着手。
保持肠道健康并不难,关键是少吃高危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定期做健康筛查,这样才能真正远离患肠癌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