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每天一包烟,活到 90 也没得肺癌?

民生   2024-11-20 07:05   山东  
在一个小镇上,村里有个大家都认识的“老烟枪”李爷爷,今年已经91岁了。
村里人说起他,都啧啧称奇,因为李爷爷每天一包烟,一抽就是五六十年,可身体硬朗得很,每天还要拄着拐杖上山遛弯。
小辈们常开玩笑:“李爷爷,这烟抽得怕是仙人也得被熏跑了吧?”
李爷爷呵呵一笑,总会甩下经典的一句话:“瞎说什么,我这烟抽得可比那些不抽烟的长命多了!”
村里一些年轻人开始疑惑,甚至有人觉得:“你看李爷爷每天抽烟还这么长寿,烟哪有那么可怕?”
但也有村里的老中医常常劝人:“别学李爷爷,那是幸运的特例,大家身体不一样,烟对大部分人伤害还是很大的!”
不少人还是心存侥幸,觉得吸烟和健康之间并不是直接的关系。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为什么有的重度吸烟者长寿且无病,而有些吸烟者却难逃吸烟的危害。
一、个体差异与遗传因素
有些人每天吸烟还能活得长久,这与个体的差异和遗传因素有很大的关系。
科学家发现,不同人群对烟草的敏感性不同,有些人天生带有一些“抗癌基因”,他们的身体有更强的修复能力,可以及时清除吸烟产生的有害物质,从而降低癌变的风险。
这种遗传基因的差异体现在我们每个人的基因密码中。
比如,有些人天生带有更强的解毒能力,能够更快地代谢掉吸烟产生的毒素。
美国癌症学会指出,一些人携带的基因能增强对尼古丁的分解,减少其在体内的堆积和长时间作用。
再如,某些基因可以增强DNA的修复功能,在细胞受到烟草毒素损伤时迅速修复,从而减少细胞恶变的风险。
但这些基因带来的保护力并不适用于所有人。
医学研究显示,能因基因而“抗癌”的人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的身体并没有这样的自我修复能力。
因此,即便存在个体差异,也不能因为少数人的幸运而忽视了吸烟对人体的普遍危害。
二、癌症的发生不是单一因素
癌症的发生绝不仅仅是因为吸烟,它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癌症的形成可以受到遗传、环境、生活习惯、免疫力、年龄等多方面的影响。
吸烟者长寿并没有得癌症,可能是因为在生活中其他方面对健康有所维护,或其生活环境相对较好,从而降低了患癌风险。
很多吸烟者会存在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不良习惯对身体的影响是“独立”的,甚至觉得如果身体表现正常,就不必担心吸烟的影响。
但事实上,吸烟只是增加癌症风险的因素之一,它与其他不良习惯或环境因素可能产生协同效应,共同加速疾病的形成。
例如,重度吸烟者如果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的环境,或者有家族癌症病史,其患癌的概率会显著提高。
癌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可能需要数十年的累积过程。
即便现在看似健康,随着时间的推移,不良习惯对身体的危害也会逐步显现。

三、幸存者偏差

我们看见的只是“长寿老烟枪”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不自觉地落入“幸存者偏差”的陷阱中。
幸存者偏差指的是人们倾向于关注那些存活下来的、看起来成功的例子,而忽视那些在过程中失败或者死亡的个体。
我们看到李爷爷90多岁还健康活着,觉得这代表吸烟对健康影响不大。
但实际上,很多吸烟者早早就因为各种疾病去世了,只是他们没有成为“活生生的例子”,人们也就没有注意到这些“失败的个例”。
在癌症病房中,有大量因为长期吸烟患上肺癌、喉癌的病人,他们的声音没有被广泛关注,这就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
所以,关注到那些少数“长寿老烟枪”的例子并不具有科学依据,也无法反映吸烟的普遍危害。
美国癌症协会的数据显示,吸烟者罹患肺癌的概率是不吸烟者的15到30倍,但这并不代表所有吸烟者都会得肺癌,而是指相较于不吸烟者,吸烟大大提高了患病风险。
我们不能因为一些“幸运”的例子而忽视了吸烟的普遍危害。
吸烟有害健康,别被个例误导
虽然少数吸烟者可能会健康长寿,但这绝不意味着吸烟是无害的。
科学家们多年来的研究一再证明,吸烟对健康有着多方面的危害:除了显著增加肺癌风险外,它还会引发心脏病、中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多种疾病。
吸烟者的寿命普遍比不吸烟者短,且吸烟与多种致命疾病密切相关。
每个人的基因、生活方式和环境都不同,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个体的健康结果。
仅凭一个长寿的吸烟者并不能代表吸烟对健康没有影响,反而应该认识到,正因为这些个体是幸运的少数,才更应该提醒人们不要被他们所误导。
无论是从现代医学的研究数据,还是从大量吸烟相关疾病的临床案例,都表明吸烟对身体有害无益。
以“李爷爷”为代表的长寿吸烟者只是幸存者偏差中的一部分人,更多的吸烟者正是因为长期吸烟而失去健康,甚至缩短了寿命。
不要轻信“长寿吸烟者”
很多吸烟者抱着侥幸心理,认为自己或许就是那个“长寿老烟枪”,但健康并不是赌局。
吸烟危害健康是不可否认的事实,那些长寿的“老烟枪”是个例而非常态,不足以为吸烟者提供“安全保障”。
记住,吸烟的危害是逐步累积的,早日戒烟,才能让身体少受毒素的侵害,拥有更健康的生活。

温馨提示:本文所载的健康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在采取任何预防、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请先与医生进行沟通。

青岛广播
青岛广播电视台全媒体广播中心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