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如何理解2025年银行股投资逻辑

财富   财经   2025-01-17 08:09   北京  

肖斐斐  彭博  李鑫  林楠  胡家俊

我们认为重估银行商业模型的价值是估值上行的核心驱动。1)存量资产角度,当前估值对于净资产损失的程度过于悲观。我们测算,银行当前估值反映的贷款损失量级超过10万亿元,好于预期的现实持续演绎。2)增量资产角度,未来三年(2025-2027年)新增资产风险度将大幅缓释,虽然息差下行对于ROE仍有拉低(我们预计2026年银行业ROE将回落至8.3%),但信用风险缓释提升了ROE的长期稳定性,助力估值上行。3)市场风格隐含安全资产溢价效应明显,我们预计银行股净资产安全性和ROE稳定性的优势将持续吸引配置需求,资金配置行为的变化仍将持续演绎。4)基于对银行商业模型风险预期和增长预期的再定位,叠加2025年经济和政策的情景分析,我们认为银行板块估值仍有确定性上行空间。


2025年基本面前瞻:一致预期的景气度低位。


1)扩表:增速企稳。与社融增速企稳相映射,我们预计2024/25年上市银行资产增速为7.9%/8.2%,债券投资和零售贷款或为银行配置的关注领域。


2)定价:息差下行斜率或放缓。综合重定价与降息节奏,我们预计2024/25年净息差分别下行17bps/15bps,25Q1仍将存在贷款重定价的一次性影响。


3)成本:降本增效仍为方向。费用保持节约态势,我们预计2024年上市银行业务及管理费增速延续低个位数增速;信用成本或呈现一定刚性,主要是后周期属性的零售信用成本或延续相对高位。


4)盈利:年比小幅改善。我们预测2025/26年上市银行营收增速为+0.0%/+3.3%、归母净利润增速为+2.0%/+4.0%。



深度拆解银行信用资产:风险度下降。


截至2024H1,根据央行数据,商业银行总资产362万亿元,其中居民部门82万亿元、城投部门81万亿元、政府部门55万亿元、一般对公48万亿元、制造业26万亿元、对公地产12万亿元。


1)地产部门,政策底线构筑风险底线。2024年以来,多项地产政策优化落地,2024年房开贷不良率首次出现回落。


2)制造部门,结构优化夯实质量韧性。近年来,固定资产投资聚焦TMT、装备制造等中高端制造业,加之信贷投放中高增速,资产质量具备韧性。


3)城投部门:化债助力风险收敛。城投债务融资呈收敛态势,同时置换推进有助于城投质量稳步提升。


4)零售部门:仍有波动,幅度趋稳。当前,敏感零售信贷风险暴露较充分,我们预计后续出险规模大概率不会超过2022年-2024年,下阶段房价水平或成为关键变量。



银行商业模型前瞻:ROE下降但稳定性提升。


1)资产结构优化,净资产安全性将明显提升。未来3年(2025-2027年),我们预计无风险政府债占增量资产比重将大幅提升至30%左右,明显高于存量占比(2024H1:15.2%);同时,增量信用风险资产在主体、区域和行业方面均将明显优于存量。


2)资产风险预期优化指向资产收益下降,然而ROE稳定性提升。净息差仍有下行压力,然而增量资产优化、存量资产风险企稳均有助于信用成本下行,综合影响下ROE以稳定可控节奏、收敛于中等经济增速下的中枢水平(6%-8%)。



资金面视角:不可忽视的投资者行为。


2024年的一个重大变化在于机构投资者行为,被动资金标准化配置成为银行股普涨的重要力量。展望2025年:


1)被动基金在当前市场低估值位置下我们预计不会大规模赎回,隐含银行股2024年估值提升幅度具备安全垫;


2)在利率下行背景下,低波稳健产品对于低波稳健资金仍有吸引力,居民对于稳健权益回报资产的青睐、保险公司OCI账户占比提升、主动基金配置风格边际均衡方向,均有助分红类银行股资金流入。


我们认为,增长和红利逻辑的统一,需要红利隐含的权益价值存在提升空间;上述对于银行信用资产的拆解,隐含银行权益价值提升,2025年银行板块基本面和资金面共振方向一致。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增速大幅下行;银行资产质量超预期恶化;监管与行业政策超预期变化;各公司发展战略执行不及预期。



投资观点:商业模型重估,助力估值上行,全年把握高确定性品种。


我们认为,重估银行商业模型的价值,是估值上行的核心驱动。


1)存量资产角度,当前估值对于净资产损失的程度过于悲观。我们测算银行当前估值反映的贷款损失量级超过10万亿元,好于预期的现实持续演绎。


2)增量资产角度,未来三年(2025-2027年)新增资产风险度大幅缓释,虽然息差下行对于ROE仍有拉低(我们预计2026年银行业ROE回落至8.3%),但信用风险缓释提升了ROE的长期稳定性,助力估值上行。


3)市场风格隐含安全资产溢价效应明显,我们预计银行股净资产安全性和ROE稳定性的优势将持续吸引配置需求,资金配置行为的变化仍将持续演绎。


4)基于对银行商业模型风险预期和增长预期的再定位,叠加2025年经济和政策的情景分析,我们认为,银行板块估值仍有确定性上行空间。


个股方面,2025年,行业估值提升背景下,仍有普涨空间;部分个体估值已经修复到合理估值区间,个股阿尔法的重要性在边际提升。我们认为,确定性回报兼顾分红逻辑和估值回归逻辑:1)红利贡献稳健回报,选择业绩增速稳定、分红率稳定、资产质量稳定、估值波动低的个股;2)商业模型优异公司,估值溢价有望回归常态区间:选择ROE高且确定性强,当前估值溢价仍处低位的个股。也可阶段性参与弹性品种,比如低估值中小行,空间确定但时间不确定,存在个体表现的时间节奏差异。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5年1月16日发布的《银行业跟踪点评—如何理解2025年银行股投资逻辑》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kehu@citics.com。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中信证券研究
中信证券研究官方公众号,“一号在手,投资无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