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其妙的就阳了,所以有空静下心来写篇一直想写的文章,央地事权财权不匹配已经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尤其是房地产被锤爆以后,地方财政面临巨大缺口,最近非税收入增速不断提升,已经造成很多不良影响了,好在今年的三中全会给未来的税改指明了方向,今天我们尝试分析一下央地财政以及未来发展。
地方财政组成
地方财力包括三部分:
地方财政收入、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等三个部分。
地方财政收入由三本账组成:地方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也就是税收收入的地方分成部门;政府性基金收入,这里主要就是卖地;最后是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也就是地方国企收入;其他我们本次不看,要钱属于个人能力,不具有普遍性。
三本账的比例根据2023年财政数据为: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63%:35%:2%。
地方财力包括三部分中,地方财政收入用以支撑地方财政支出,而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用以弥补广义财政收支缺口和到期债券。
地方财政盈亏公式为:
地方财政盈亏=(地方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支出)+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地方政府债券
2023年全年,31个省级行政区广义财政收支缺口合计达14.60万亿。
一本账:实现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1.72万亿元,支出23.49万亿元,缺口为11.77万亿;
二本帐:实现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6.62万亿,支出9.64万亿元,扣除对应支出后缺口为3.02万亿;
三本账:实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为0.4426万亿元,支出0.2533,扣除对应支出后盈余0.1893万亿元。
从这张表可以看出来,地方财政收入的三本账中只有第三本账略有盈余,第一、二本账的缺口均比较大。特别是从体量上看,第三本账的贡献力度有限,基本可以忽略。
套入公式:
地方财政盈亏=-14.6万亿+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地方政府债券
这缺口就着实有点大了。
于是,2023年地方财政的14.60万亿的广义财政收支缺口主要靠中央转移支付和政府债券发行来弥补。其中,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体量达10.16万亿,弥补后缺口还余4.43万亿左右。
这意味着,2023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必须要达到4.5万亿。数据上看,2023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达9.27万亿,其中扣除再融资后的地方政府债券新增发行规模达4.56万亿。显然,2023年在中央转移支付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支撑下,地方财政才实现了自我平衡。
地方财政盈亏=-14.6万亿+10.16+4.56=0.56万亿元。
这里有个问题,地方隐性债务在哪里,其实财政压根就没有这个预算,啥意思,这部分是地方政府自己私自发的,压根不在财政帐里。
目前看来,地方政府财政三本账收支缺口巨大,还得靠中央转移支付和新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来弥补财政收支的大窟窿,地方政府是100%没有余钱来偿还隐性债务的。
所以,真相是,若想要地方政府偿还隐性债务,只能通过提高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额度的方式来实现,即地方政府加杠杆。但是,目前中央对地方债收的很紧,,每年新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有其限额约束,意味着地方政府在偿还其隐性债务时只能寄希望于政策的放开,或者是一直拖着。
央地财政矛盾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地方财政缺口巨大,基本都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这是问题的核心:
一、中央转移支付占地方财政收入比率已达50%以上:
还是看2023年,地方本级财政收入(三本账)、政府性基金收入和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分别为11.72万亿、6.62万亿和0.44万亿,同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收入则达到10.16万亿。
这意味着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在体量上分别占地方狭义本级财政收入(第一本账)的87.73%和广义本级财政收入(第一本账、第二本账与第三本账的合计)的54.70%。
更重要的是,从趋势上看,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体量占地方本级狭义财政收入的比例呈上升态势,目前已由2015年的51%上升至85%以上,占地方本级狭义财政收入的比例亦呈上升态势,目前也已由2018-2019年的40%左右升至55%。
最最重要的是,2022年以来,受地方财政的第二本账大幅萎缩的影响(体量从2020年的9.78万亿萎缩至2023年的6.63万亿),本质上就是土地财政的塌方,这我之前有多篇文章分析过,所以,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要,中央财政也不堪重负。
1、停止所有地方非必要建设项目——基建停止;
2、缩减地方财政开支——公共服务缩减;
3、延长债务期限,以时间换空间;
4、继续降息,降低还债压力;
5、中央政府接过部分地方政府债务;
6、稳住房地产市场,土地出让金收入不能再继续下降;
7、进一步深化改革,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财政收入增长点。
悟空,公众号:悟空取个经土地出让金暴跌,地方政府怎么办?
二、地方财政以54%的财政收入承担86%的财政支出责任:
这里体现的是一个分配的问题,即地方财政承担的支出压力过大、包袱太重。例如,2007-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地方在公共财政支出上承担的责任比例便整体呈上升态势,由80%以上升至2011年以来的85%以上,并于2011-2023年期间一直稳定在85-87%左右,而中央每年承担的本级财政支出实际上只有1-4万亿,远远低于其对应的财政收入,对于这部分多余的财政收入和发行国债募集的收入基本上被用于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上了。
三、央地财政收入分配比例是央地财政矛盾的另一重要原因:
目前15个税种中,4个为中央税、3个为共享税、地方税种8个。共享税高达12万亿,占税收收入的72.1%,三个共享税(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中,地方能够分享到的比例仅45%左右(即6万亿),体量同样比较少。8个地方税种均为小税种,2023年这8个地方税种合计也才3万亿,仅占2023年全部税收收入的17%左右。
看一下下图:2022年6个共享税一共12万亿,占2022年税收收入的72.1%。
其中,收入规模最大的是国内增值税,2022年因大规模留抵退税减少至4.9万亿,2023年为6.9万亿。国内增值税央地五五分成。其次是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2022年分别为4.4和1.5万亿,央地“六四分成”。
剩下三个共享税里,印花税分为两部分,“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归中央,2022年为2759亿元,其他印花税收入归地方2022年为1631亿元。
城市维护建设税和资源税都是地方主体税种。城市维护建设税中由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部分归中央,其余归地方,2022年地方收入4816亿,中央收入259亿。
资源税中由海洋石油企业缴纳部分归中央,其余归地方,2022年地方收入3280亿,中央收入108亿。
2022年三大共享税(增值税、企业和个人所得税)收入10.8万亿、2023年为12.8万亿,如果三大共享税的地方分成比例提高10%,可以增加1万亿+的地方收入。但这好像远远不够。
不过,对于地方税源不足的问题,中央已经通过转移支付等方式解决了一部分问题,这使得目前中央虽然仅承担公共支出的14%,但其拥有的财力实际上已经回落至地方的1/3。故从这个角度来看,央地财政收入分配问题虽然是重要原因,并非是根本原因。
财税改革
7月21日,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作出如下决定。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其中涉及财税改革内容如下:
1、 把各类政府相关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四类国有资产和资源中,非金融国有企业要提高覆盖率,金融国资和行政事业性单位国有资产重点纳入。
2、加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国计民生的保障,第三本账的支出要进一步支持国家战略和基本民生,目前超过一半在国资系统“内循环”。
3、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实现财政支出“有增有减、有保有压”,打破支出“只增不减”的固化僵局。
4、完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包括政府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等财务报表和报表附注,以及以此为基础进行的综合分析等。
5、研究同新业态相适应的税收制度,比如“数据财政”。
6、税收法定和规范税收优惠,加快增值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的立法,清理有损公平竞争的地区性税收优惠,全面减税降费向结构减税降费转变,减税降费更聚焦支持重点领域。
7、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实行劳动性所得统一征税”可能意味着经营所得或将逐步纳入综合征收范围。
8、增加地方自主财力,一是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二是优化共享税分享比例,增加地方分成比例;三是合并建立地方附加税;四是非税收入下沉。
9、增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
整体来看,本次《决定》中涉及财税改革的内容主要是:加强管控、加强国企盈利能力、理清央地事权、扩大税基、适当增加地方分成比例;
结尾:
整体来看央地财政问题由来已久,但近期因为土地财政塌方导致矛盾日益尖锐;
还有就是国企效益,这么大体量的国企,国有资本经营收入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税收是经济的结果,最重要的仍然是增强经济活力,经济好了,税基自然就大了,否则就是竭泽而渔;
比切蛋糕更重要的是做大蛋糕。
全文完。
最近连续几篇文章都被限流了,如怕丢失,请加作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