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厂干培训,要多牛:一个人干多家培训公司的活

教育   职场   2024-12-05 11:57   广东  

写这个话题是接触了
蛮多头部大厂的真实感受‍‍‍‍‍

大部分大厂,特别是头部互联网公司,一名高级培训经理,基本上将一家专业培训公司的活给干了。从行业来看,这些大厂倾向于“高薪”招聘业内顶尖的培训管理者,然后这些高级培训经理,一个人完成了多家培训咨询公司的活,包括:领导力培训公司、营销培训公司、学习地图咨询公司等。


01
起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大概有三个原因:


原因1:培训咨询公司不了解互联网公司的模式,很多培训及咨询产品不具备互联网公司“基因”,这导致外部培训产品与大厂的培训需求不匹配(但是在这里值得思考的是,这是问题的真相吗?)‍‍‍‍‍‍‍‍‍‍‍‍‍‍

原因2:大厂的人才密度较高,很多优秀的员工及领导者有较好的自学能力,认为培训没啥用,在这种情况下导致整个互联网行业对培训的认同度不高。‍‍‍‍‍‍‍‍‍‍‍‍‍‍‍‍‍‍‍‍‍‍‍


原因3:互联网公司发展速度太快,人才的缺口主要依靠高薪及招聘解决,培训与人才发展的速度太慢。‍‍‍‍‍‍‍‍‍‍‍‍

但是这种模式真的有效吗?‍‍

或许,在过去这符合大厂的人才需求,但在未来,这种模式可能受到挑战,一方面在这种模式下,培训管理者面临着高强度的加班,但是价值感却极低,也不符合人才发展的基本规律。‍‍‍‍‍‍‍‍‍‍‍‍‍‍‍‍‍‍‍‍‍‍‍‍‍‍‍‍‍‍‍‍‍‍‍‍‍‍‍‍‍

同时,大厂需要意识到的一个趋势是:增量市场已经饱和,存量市场下大厂的人才发展模式,需要逐步“传统化”,使招聘对业务的贡献值将降低,培训与人才发展将成为提升人效及人才密度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意味着,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厂的培训模式,需要实现从追求单品培训效率,转变到培训体系效率的模式,只有人才培养的结构与体系效率提升,才能形成真正的组织能力。


02
从单纯的经验输出
到知识的输入


大厂喜欢高薪招聘培训岗的牛人,并且对培训经理、培训总监的期望和要求很高。


因此,你一旦进入大厂做培训管理,特别是薪酬与职位较高的时候,你基本是全能型选手。什么苦活、累活、脏活你都得干,基本上将这个高薪挖过来的培训岗,就是拿人当一家全能型的培训咨询公司使。更重要的是管理层认为以下的工作都很简单,根本不用费钱请培训咨询公司,例如:


人才盘点

任职资格

业务访谈

体系设计

学习项目设计

学习项目包装


经验萃取

案例复盘

讲师培养

内部大赛


开发各类课程

设计各类玩法


登台讲课


在线平台开发

电子课件开发


录制视频

制作PPT

开课主持

培训游戏


才艺表演

布置教室

视频直播

接待讲师

安排学员


总体而言,在大厂干培训,基本上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你能想到的跟培训有关的工作,甚至一些无关的工作(例如:地推、双11上战场)培训岗的同学都能干,都要干。


但是,这样的职位设计下,也会有一定的职位危机:一直在做智力与经验的输出,而输入又相对比较少,在大厂干培训可能忙到自己外出参加培训,充电的时间都没有。最终,离开大厂找到薪资更高的工作,大厂中的各种玩法,在发展中公司又很难落地,特别是35岁+的同学,有比较大的职业风险。


而对于在大厂干培训的同学需要认真的思考一个现实问题:这些杂而精的工作,是否真正的创造价值,还是更多的只是完成了任务?


对于在大厂干培训的同学,千万别被所谓的721模型误导,最快的成长方式,不是边学边干,摸着石头过河,而是找到科学的方法论,从本质出发思考问题(这需要有大块时间进行深度思考,而不是大量的加班)。

与业内顶尖的师资与机构合作,亲自操盘与观摩高质量的,可以落地的培训项目,这是捷径,甚至从悲观的角度去看,有可能干了一辈子培训,最后发现自己搞过的所有培训项目都没啥用,这是一种怎样的职业墓志铭呢?

如果一名培训管理者在3-5年内,都没有见过一个真正可落地的培训项目,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单纯地依靠零散的自我学习与实践,是很难设计真正有效的培训项目。


03
何为培训的有效性?


接下来,涉及到一个问题是:何为培训的有效性。‍‍‍

培训有效性的首要问题是创造价值,而不是将培训项目做给领导看的(这是一些大厂的通病)喜欢新颖、好玩的培训项目,却不能把最基础的培训项目做扎实。

所谓的有效性就是培训必须突破价值创造的临界点,在培训结束之后学员能够利用课堂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不管这个培训项目看起来有多么高大上,在本质上还是一文不值。

从我们的数据来看,市面上有超过90%的培训项目,根本就没有突破这个临界点,所以在培训经理的年终总结与报告中,很难拿出有说服力的证据,证明培训的价值,在这里其实不是一个价值证明的问题,而是价值创造的问题,培训都没有创造实际的价值,又何以证明呢?‍‍‍‍‍‍‍‍‍‍‍‍‍‍‍‍‍‍‍‍‍‍‍‍‍‍‍‍‍‍‍‍‍‍‍‍‍‍‍‍‍‍‍‍‍‍‍‍


甚至在今天很多的大厂高层管理者还是简单地认为:培训就是总结岗位经验,就是在培训教室中,拉一个视频会议,分享经验,学习就发生了,其实这是对专业培训极大的误解。‍‍‍‍‍‍‍‍‍‍‍‍‍‍‍‍‍‍‍‍‍‍‍‍‍‍‍‍‍‍‍‍‍‍‍‍‍‍‍‍

专业培训的核心意义在于:用最短的时间,突破价值创造的临界点,能够让学员的行为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帮助学员用最短的时间突破认知及知识的辨别,一个好的培训,不应该只是简单地讲给学员听,而是一套科学的训练体系。



‍‍‍
04
问题与难点
如何突破临界点‍‍‍‍‍‍‍‍

‍‍‍‍‍‍‍‍‍‍‍‍‍‍‍‍‍

专业与分工是通往创造价值的必经之路。‍‍‍‍‍‍‍‍‍‍‍‍‍‍‍‍‍‍‍‍‍‍‍‍‍‍‍‍‍‍‍‍‍‍‍‍‍‍‍‍‍‍‍‍‍‍‍‍

一个培训项目要真正创造价值是工程,是一个系统,南哥2003年入行培训,用了20年的时间(专职)才内化与原创了全套培训技术,并开发了中层领导力的项目(40,000+样本量的研究),直到5年前我们才有足够的底气说,我们的培训项目能够突破价值创造的临界点(前提是预算要够)。‍‍‍‍‍‍‍‍‍‍


因此,我们坚定地认为: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士去干,能够买到的培训产品,千万不要自己开发,因为开发一个能够突破价值创造临界点的培训产品,其时间周期及成本是很高的。

这也是最聪明,ROI最高的思维,因为这背后不仅仅是财务成本,更重要的是时间成本,这是被很多企业所忽略的事情。从这个角度上看,这是很多外企及传统公司会将管理类、领导力及通用能力类的培训外包给培训公司的重要原因。‍‍‍‍‍‍‍‍‍‍‍‍‍‍‍‍‍‍‍‍

举一个例子,很多大厂的培训负责人,会去学习敏捷知识萃取、敏捷学习项目,然后回到公司自己开始讲授知识萃取的课,自己开始设计学习项目,但这是一种出力、省钱的方式,却不是高ROI的事。‍‍‍‍‍‍‍‍‍‍‍‍‍‍‍‍‍‍‍‍‍‍‍‍‍‍‍‍‍‍‍‍‍‍‍‍‍‍‍‍‍‍‍‍‍‍

以《知识萃取》这件事说起,我们在线开发了知识萃取的入门的48节课,单纯网课的知识节点有1700多个,这还不到能够胜任《知识萃取》全部知识的1/10,要真的精通《知识萃取》的方法论,还能够讲授好这门课,没有3~5年的时间根本搞不定。‍‍‍‍‍‍‍‍‍‍‍‍‍‍‍‍‍‍‍‍‍‍‍‍‍‍‍‍‍‍‍‍‍‍‍‍‍‍‍‍‍‍


最后再说一个颠覆式的观念:如果一个培训项目要落地,其实学习项目设计的人,根本就不应该是培训经理,而是主题专家与学习设计专家,共同完成。


培训经理既不具备设计可落地培训项目的知识体系,也没有足够的实践支撑,这是导致目前多数培训项目,无法有效落地的根本性原因。这背后的深层原因我会再与大家系统理论叙述。

所以,培训经理/总监的主要工作之一,是项目管理、是体系规划、是发现优质的内部及外部的师资资源,培训中的累活、是交给主题专家、培训师及岗位教练去干的,因此培训经理不应该是培训项目的设计者,而是培训项目的管理者,这是分工的价值与意义。


05
珍惜与重视时间成本


最后,请珍惜并重视时间成本

从某个角度去看,只要给足够的时间,我们绝大多数人及公司可以做成大部分的事,而商业竞争的本质是效率的竞争: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所以时间是所有成本中最重要的成本,培训管理者必须意识到这个问题。‍‍‍‍‍‍‍‍‍‍‍‍‍‍‍‍‍‍‍‍‍‍‍‍‍‍

而培训最核心的价值就是,帮助学员去探索及获取解决问题的知识体系的能力,是用最短的时间成本提升团队的综合战斗力,减少组织的群体试错成本。‍‍‍‍‍‍‍‍‍‍‍‍‍‍‍

只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培训经理才能,将自己的时间从事务性的工作,迁移到真正意义上的培训管理类的工作。

热点文章推荐


2025年所有的管理者必须回答的问题是:年度主战场在哪里?年度的必赢之战是什么?如何带领团队打好必赢之战?《业务解码》+《落地保证体系》+《全面任务管理》为管理者提供业内领先的打法,能够在存量市场获得更多业务增量。

培训经理指南
用严谨的思维,呈现人才发展领域的技术文献;用务实的态度,分享培训业态真相;用新闻的视角,解读培训行业的新鲜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