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西湖大学举行的第二届校园马拉松,在开幕式上,著名生物学家、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发出倡议,邀请全国大学生一起跑步。
施一公在致辞中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坚持跑步的心得体会,他说,跑步能够强健体魄,保持活力,能沉淀心绪,磨练意志,是一种受益终身的生活方式,是自己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希望同学们将体育精神植入基因,跑出无悔青春,跑出怒放人生,跑出新一代中国青年的昂扬风貌,在理想之路上与志同道合的人并肩奔跑。
最终,57岁的施一公半程马拉松跑了1小时45分钟,平均配速为4分55秒,这个配速在业余跑者中属于中等水平,大众普通跑者能跑下来半马已经很不容易了,不过这还是跟他53岁时跑出的半马PB1小时35分27秒还有一些差距。
施一公是跑圈知名的学术级跑友,目前他已多次成为广马、杭马等赛事的形象大使,施一公通过参与马拉松的方式,向更多人传递着全民健身、热爱运动的正能量。
很多跑者对这位爱跑步的大学校长并不陌生,施一公是我国著名结构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担任清华大学副校长,2018年,筹建西湖大学,并当选为西湖大学首任校长,在这些年,施一公不断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在宣传跑步,并参加了多场马拉松比赛。
他通过长期跑步后的亲身体会和自己的专业学术知识相结合,向大家普及跑步的各种魅力,值得广大跑者学习:
其实不仅跑步时候会心情愉悦,如果练速度的阈值跑,跑的时候挺累的,可能无暇顾及风景,但跑后很舒适,而且过一两年甚至十几年以后回忆起来还特别有感触,特别有范儿。所以,跑步不是一时半会儿的快乐,它会让你很长时间有这个念想。
跑步对锻炼的要求是最松的,你可以快跑、慢跑、放松跑,甚至可以快走,也不要什么器械,只要自己心情稍微调整一下,就可以跑步了。于我而言,跑步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我觉得对每一位朋友,跑步都可以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是最方便的健身方式。
虽然我在跑步上没有任何天赋,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跑者,但从跑步中受惠特别多。我慢慢养成了跑步的习惯,不跑步就觉得很难受。这个难受不止身体的难受,心理也会难受。
跑步以后能增强心肺功能,会让大脑感觉更好一些,会提高工作学习效率。不止于此,跑步会让心跳加快,把血液送到身体的各个末梢、肌肉、神经、组织,会改善人体的各种机能,减少患病的几率。可以说,跑步确实是全方位的美好。
就是跑步以后会上瘾。两三天不跑步就很难忍受了,四五天不跑步就真的会抓狂。我想对不常跑步的朋友说:其实你不妨试一试慢跑,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节奏少跑一点,轻松一点,我相信大部分朋友都会爱上跑步的,它会给你增加一些愉悦。
这种愉悦会持续时间很长,这个我们叫Half-life(半衰期),不是说跑步那会儿,结束以后不止几分钟几个小时,过几天过几年你还能想起来当时跑步的情景,当时愉悦的状况真的会让你一辈子享受。
施一公的马拉松经历,也激励着许许多多的大众跑者,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能够在跑道上尽情奔跑,是值得珍藏的年度记忆:施一公说,自己受母校清华大学的影响颇深,那里的人文气息、体育精神都在他身上留下深刻的烙印。“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是清华大学的体育精神,他也会经常挂在嘴边。
之后转到杭州工作,施一公欣喜地发现,西湖大学聚集了一群体育爱好者。“学校刚成立不久,老师员工加起来几百人,现在全校有大约1/3的人经常跑步。”施一公说。几位教职员工因共同爱好“成立跑团”,之后施校长便一发不可收拾。
他会把50%的科研时间“固定”下来。但就算这样,他还是坚持着跑步,跑步是他最大的业余爱好,平均每周他都要跑二、三十公里。"跑完心情特别好、精力更加充沛。"
在“开学第一课”他寄语广大中学生:“紧张学习之余,一定要注意锻炼身体,他还送给同学们一个顺口溜,鼓励他们保证学业顺利:
爱体育,爱科学;爱锻炼,爱学习。
教室,一去如故;操场,常来常新。
学习锻炼两不误,健康学习工作50年!
希望与广大跑友们共勉之。
内容来源于:“跑步吧”公众号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授权图库)
仅用于科普宣传,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