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共学三期:知识赋权、助人自助、自我关怀。

文摘   2024-06-26 16:36   河南  



知识赋权 实操成长


精神病学共学团体 3 期经过优化,面向精神障碍亲历者、受精神心理问题困扰的人群及心理健康专业者。相比过去,本期活动更注重互动与实操,旨在促进亲历者自我成长、社会融入和专业者的工作技术发展。


目前已定下的共学计划涵盖精神病学基本概念、精神障碍分论、诊断与评估工具、社会影响与应对等核心内容,包括精神症状的定义与识别方法、精神科诊断原理和治疗方法,特别关注药物疗效、心理动力及副作用管理。专题课程涉及心境障碍、强迫症、精神分裂谱系、焦虑与躯体障碍及应激相关障碍,共学强调准确的症状识别、分类与综合治疗策略。


此外,课程还会阐述进食障碍和物质成瘾的成因与治疗,结合家庭治疗和康复策略,帮助亲历者实现长期康复。创伤与应激障碍专题中会详细介绍创伤反应与精神疾病的关系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识别与支持方法。神经多样性专题涵盖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等不同神经构造和功能差异的具体表现,以及其对教育、就业和社会互动的影响。


活动围绕亲历者的实际需求和从业者的工作困扰,提供实操科学方法,帮助识别和管理症状,理解心理与药物治疗的平衡,提高自我关怀能力。专业者可以接触到评估工具、认识前沿治疗方法和实用的沟通技巧,通过实操练习更有效地支持亲历者。


——症状网络



精神病学共学的起点和历程



1 期团体


在症状网络开办精神病学共学团体第 1 期时,我们的初衷是“运用自己的力量打造一个多课目学习成长团体,与『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的心理从业者们一起成长。”招募推送得到了同行老师的推荐,发布当天下午便报名满员。主讲带着充足准备但仍然忐忑的心情,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分享、讨论和共学。


尽管活动主要采用教学、授课和课后讨论的传统形式,但症状网络的精神病学互动社区风格始终贯穿其中。主讲和嘉宾不仅希望兑现课程预告,满足学员的期待,还致力于“让每一个参与者从精神病学知识出发,探索不同视角下精神障碍者的处境,平等友善、无恐惧和偏见地回归人本位精神。”12 次活动结束后,尽管学员反馈不错,对每个参与者的工作技术效能有显著提升,但我们仍感到未尽全力,有许多遗憾。


2 期团体


进入第 2 期筹备时,作为内容输出者、讨论引导者和活动主持人,主讲和助手感受到的挑战和压力并未因第 1 期的经验积累而减少。如果说第 1 期的我们在“课程是为了让从业者更了解精神病学”的设想中犹豫探索,第 2 期开始,精神健康公益属性再次要求我们反思共学内容和活动环节,回归帮助精神障碍亲历者的初衷。


我们开始重视将理论与现实结合的共学和应用取向:加入小组练习,实操精神病学基础工具(如常用精神科量表、访谈提纲),体验精神科临床工作;强化讨论环节与共学主题的联系;鼓励参与者引入亲历者身份经验或工作中的现实挑战,探讨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际问题处理的能力。12 次活动后,第 2 期参与者的反馈更集中在精神病学知识与人文关怀融入精神障碍群体生活的话题上。


3 期的筹备


第 2 期的主讲和嘉宾在提高实操水平时遇到了许多困难。理论知识结合举例说明的教学方法暴露了明显的问题:“总有知识无法通过现有框架举例和实操练习,总是存在一些信息空白,无法相对应的克服亲历者生活和从业者工作中难题的。”在尚未找到解决方案时,主讲认为延后下期活动较为合适。


活动助手在主讲支持下,一边参与各类心理主题课程以做对比学习,一边整理同行的优秀“教学”设计。尽管主流平台的内容安排和活动形式与我们的“共学”理念有较大差异,但许多成熟学习团体在优化迭代中,为更多从业者提供了专业和可靠的能力提升机会。


同时,症状网络继续坚持硬核+深度的内容推送,免费科普的质量也能像消费品一样保持高“排他性”,原创输出重视质量而非数量。在活动版块中,症状网络与康复航道上的亲历者密切互动,一同举办了多种康复方法整合的亲历者活动,许多团体报名截止后,已有亲历者排队等待下期筹备。集中招募统计显示,一些长期活动刚开始,有些短期活动已结束等待下一期。


3 期的变化


这些实践经历和全新领悟深刻影响了我们对精神病学共学团体的认知,促使我们不断思考如何更好地办下去,尽可能应对实操困难,克服知识与现实的脱节问题。


这次迭代建立在 1、2 期反馈较好的基础上,主要整合了以下改进:


  • 部分共学内容调整


参考 1、2 期参与者反馈不好的内容进行删减,去除“听了看了也记不住,学了记住了但用不上的内容”。


  • 有意义、可操作的共学核心知识点增加


以从业者助人自助和亲历者自我关怀为参考门槛,增加一般认识中不属于“教科书级精神病学知识”范畴,但在亲历者生活和工作中急需的信息和可靠观点,强调其深度、准确性和时效性。

  • 共学参与空间扩展


以自愿为前提,继续鼓励所有人在应用中学习。内容实操环节设计上尽量降低操作难度,让不参加练习的学员也能从观察中获得体验和反馈。


  • 增加学员分享的特别机会


主讲和嘉宾讲者带领的12次共学结束之后,(2期是在活动结束后进行,这次是已经预先确定)增加3次组员报名分享自选主题的机会,或者,有什么想要和大家一起解决的问题都可以讨论。



共学课程表


精神病学基本概念


  1. 症状学:


  • 什么是精神症状

  • 精神症状有哪些 如何识别精神症状


症状学部分将全面介绍精神症状的定义、识别方法及其对日常生活的深远影响。内容涵盖幻觉、妄想、情感失调等多种精神症状,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这些症状的表现和机制,学习系统的观察技巧和标准化评估工具的使用。这些知识有助于亲历者更好地识别和管理自身症状,同时帮助专业者进行准确的评估。亲历者可以更好地满足自身对症状管理的需求。


2. 诊断学:


  • 精神科诊断的原理和方法

  • 精神科医生的沟通与评估技巧


诊断学主讲内容涵盖精神科诊断的基础原理和方法,强调综合考虑病史、症状表现和心理测量结果,包括详尽的病史采集和症状观察,以及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的技巧。精神科诊断体系的科普认识有助于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专业者和助人者支持科学视角下的自我定位。


3. 治疗学:


  • 精神科药物与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的平衡

  • 药物疗效与心理动力

  • 药物治疗中的副作用与应对策略

  • 精神科药品使用解析

  • 如何跟上药物使用的前沿


治疗学共学详细展示常用精神科药物的种类、作用机制及其不良反应管理;解析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在不同情况下的优劣势,探究心理动力因素如何影响药物疗效,以及心理干预对药物治疗效果的优化作用。有助于亲历者和专业者理解权威的治疗建议,并在生活中有效管理药物副作用。


精神障碍分论


  1. 心境障碍的理解与康复:


  • 抑郁与双相情感障碍的分类

  • 诊断和治疗方法

  • 改善生活质量


本专题涵盖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的分类、诊断标准和综合治疗方法,深入了解这些障碍的不同类型及其各自特点,帮助亲历者更加了解自己和困扰的本质,补充信心。


2. 强迫症的理解与应对:


  • 强迫症状有哪些

  • 强迫症状与焦虑抑郁的关系

  • 强迫症的应对策略


强迫症的症状表现及其与其他心理问题的关系和病理机制是核心,一同提供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等综合应对方法思路。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亲历者可以更好地管理和应对强迫症状,专业者也能为患者提供科学的支持。


3. 精神病性症状与精神分裂谱系障碍:


  • 精神病性症状有哪些

  • 精神分裂谱系障碍的理解

  • 精神分裂症的识别与支持


介绍常见的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等,及其对患者的影响;阐述精神分裂谱系的定义和分类,了解从轻度到重度的不同表现;提供识别精神分裂症的方法和支持策略,帮助专业者理解如何为患者提供帮助。


4. 焦虑与躯体形式障碍:


  • 惊恐障碍

  • 躯体形式障碍与自主神经紊乱


解析焦虑症和躯体形式障碍的症状、成因及其管理方法,提供有效的应对思路。这些内容可以帮助亲历者应对焦虑和躯体化症状,使用技巧改善心理状态。


5. 人格障碍与应激相关障碍:


  • 人格障碍的界定与识别:

  • 应激相关障碍与创伤概念的发展


展示各种人格障碍的定义、诊断标准及其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探讨应激相关障碍与创伤的关系,展示最新的应对方法和研究成果。这些知识旨明晰善亲历者的自我认识,同时为从业者在提供陪伴时获得更多的专业自信。


入门了解诊断与评估工具


1. 抑郁焦虑与精神病性症状的评估(练习)

2. 诊断工具如何使用(练习)


精神障碍对亲历者的社会影响与应对


1. 精神疾病亲历者遇到的困难

2. 精神疾病亲历者的身份认同危机:

3. 少数群体压力与微攻击

4. 校园、工作环境与精神障碍亲历者

5. 青少年患者的成长发展困境


精神疾病在社会中的污名化问题及其根源,提供具体的应对和社会倡导策略,减轻病耻感,帮助亲历者更好地融入社会。这部分内容旨在让从业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亲历者可以在身份认同上取得突破,从业者也能掌握相关的支持方法;学习解析少数群体在社会中面临的独特压力和微攻击现象,提升亲历者对抗社会污名化的能力。


研究精神障碍亲历者在校园和工作环境中遇到的挑战,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支持策略,帮助他们适应和融入这些环境。亲历者可以了解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的方法,从业者将更有效地帮助患者实现心理健康目标。


理解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独特挑战,补充认识一些心理行业内帮助青少年的机构组织。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相关热点


面向亲历者、咨询师/社工和其他类型专业助人者


1. 与精神障碍群体相关的精神卫生的现有及应用中的法律、规范、条例

2. 与精神障碍患者进行随访工作的真实现状

3. “重精噩梦、被登记恐慌”:精神障碍群体的“精神病人污名化;随访工作“侵扰”;“个人隐私”担忧;精神障碍群体的“学业、就业和未来”解释互动答疑


介绍当前与精神障碍群体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和注意事项,探讨如何在法律框架内提供有效支持。了解随访工作的实际情况和面临的挑战。研讨分享精神障碍群体在面临登记和随访工作时的恐惧和隐私问题。通过互动环节答疑解惑,为亲历者提供在学业和就业中获得支持和公平对待的策略。


进食障碍、物质成瘾专题

【特约讲者:杨磊】


  1. 诊断与理解:


  • 神经性厌食的诊断与理解

  • 厌食症的诊治与发展趋势,神经性厌食的诊断与患者影响

  • 暴食障碍的诊断与特点

  • 身体感觉障碍的诊断与影响

  • 物质成瘾诊断与理解


在讲者引导下,剖析神经性厌食和暴食障碍的诊断标准、症状及其长期影响,使亲历者可以获得科学的自我管理方法,从业者也能掌握支持亲历者的技能。


特约讲者会解读进食障碍和物质成瘾的心理和生理成因,审视其社会文化背景,帮助亲历者理解成因,提供多学科视角的全面支持方案,嘉宾还会展示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营养治疗在内的综合方法。


通过介绍神经性厌食的诊断标准及其病因,探讨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影响,结合最新研究数据,提供综合的理解。参与者共同学习暴食障碍的诊断标准、症状特点及其与其他进食障碍的区别,通过案例分析,解读身体感觉障碍的诊断标准和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


2. 成因与影响:

  • 暴食障碍的成因探索

  • 贪食症与社会文化背景

  • 进食障碍的成因与应对方法

  • 营养不良的症状与危害

  • “欺骗餐”对身体健康的负面影响

  • 物质成瘾的成因、影响分析


探讨暴食障碍的心理和生理成因,及其在不同人群中的表现,提供综合的理解和支持。分析贪食症的社会和文化背景,探讨其成因及影响,提供文化敏感性的理解。


介绍进食障碍的多种成因及其对应的应对方法,通过多学科视角,提供全面的支持方案。详细讲解营养不良的症状、危害及其预防和管理方法,提供科学的营养指导。探讨欺骗餐对身体健康的负面影响,提供科学的饮食建议和实际操作指导。


3. 治疗与应对:


  • 治疗动机与进食障碍的关系

  • 进食障碍的综合治疗方法 家庭治疗青少年进食障碍的策略 进食障碍的康复

  • 暴食-成瘾- BPD-双相谱系探讨(特别补充)


讲解治疗动机在进食障碍管理中的重要性,探讨如何增强患者的治疗动机,通过实用策略帮助患者建立和维持治疗动机。


介绍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营养治疗在内的综合方法,理解个体化方案的重要性。探讨家庭治疗在青少年进食障碍管理中的作用,提供具体的家庭支持策略和实际操作方法。常见暴食障碍、成瘾、边缘性人格障碍(BPD)和双相障碍之间的关联,提供跨学科的支持策略。


创伤与应激障碍专题


  1. 创伤的定义与应对:


  • 创伤概念与精神疾病的关系

  • “创伤”的定义解析

  • 创伤反应与双相障碍的症状解析

  •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识别与支持

  • 认识分离转换障碍


创伤概念与精神疾病的关系是什么,学习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识别与鉴别方法,为亲历者在更全面认识自己和创伤之后,提供有效的创伤管理技巧,学习创伤的定义及其分类,探讨不同类型创伤的心理和生理影响。共学创伤反应与双相障碍症状之间的关系。


神经多样性专题【特约讲者:Yu】


  1. 神经多样性的定义和背景:


  • 神经多样性的概念发展 孤独症谱系、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阅读障碍等不同神经构造和功能差异的具体表现

  • 神经多样性如何体现每个人的独特性,并对认知、情感和行为产生影响


2. 神经多样性在社会中的意义:


  • 神经多样性在教育、就业和社会互动中的影响

  • 如何为神经多样性个体创造包容和公平的环境

  • 了解现有政策和法律,全球范围内对神经多样性个体的支持体系及其实际效果


3. 神经多样性与心理健康:


  • 神经多样性群体中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和抑郁等

  • 个性化干预和心理健康支持策略

  • 如何评估和实施方法,改善个体生活质量


这部分内容包含神经多样性的定义和历史发展,探讨其在心理学和社会学中的重要性。一起学习了解各种神经多样性条件的具体表现及其对个体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影响。共同探讨神经多样性如何塑造个体的独特性,提供实际案例和研究数据支持。


通过解析神经多样性对教育、就业和社会互动的影响,寻找支持和适应策略,展示如何为神经多样性个体创造包容和公平的环境,促进社会包容性和多样性。探讨怎样支持神经多样性个体,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和融入社会。


神经多样性群体中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讲者会展示个性化干预和心理健康支持策略,为神经多样性个体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支持,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共学带领人介绍


主讲:袁心(Circle)


症状网络主编,本科复旦大学临床医学(辅修宗教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博士,综合性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抑郁和焦虑的治疗、抗抑郁药。2012年开始学精神分析,目前还在接受人本主义心理咨询培训,共学小组与讨论团体带领经验7年,医学生PBL学习与线上共学小组带领300+小时。在症状网络负责大部分精神病学文献导读专栏的编写与督导。


特约讲者:杨磊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心身医学科副主任。工作专长:抑郁症、青少年进食障碍。


特约讲者:Yu


神经多样性共学社区带领者,毕业于伦敦国王学院心理学专业,专业研究神经多样性议题、包括发育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注意力缺陷及多动症障碍。





部分往期活动回放纪要






精神病学共学团体3期

报名细则


共学周期和时间安排


  • 12次主讲/嘉宾带领的共学:


    2024年7月9日 至 2024年9月24日期间 每周二晚8点至10点,共12次(包括主讲内容、实操练习、讨论答疑)。


  • 3次学员分享,每次活动每人有至少15分钟的时间(自愿报名)


    2024年10月1日至10月15日期间 每周二晚 8点至10点,共3次。


如遇法定节假期会征求大家意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时间


费用


公益价位:799元(15次)



报名方式


  • 咨询:添加服务助理的企业微信可咨询与本期活动相关的事宜。


  • 缴费:添加服务助理企业微信,确定报名后表明意愿,服务助理会发起收款,通过微信支付缴费后拉群。



其他注意事项


  • 每次活动专业输出环节会有回放,回放长期有效。讨论、实操、练习可能涉及学员隐私,没有回放。


  • 共学活动期间讲者和嘉宾不会面向学员提供个性化的医疗诊治服务或者心理咨询服务。


  • 共学活动期间(包括社群内部)参与者不可以向其他人输出个性化的诊断建议和用药指导。





症状网络的初心是帮助精神障碍人群与症状和平共处,共读共学全面、可验证、动态的精神卫生信息,充分发挥和利用知识的赋权性。


通过共学团体,参与者能够更有效地理解和应对当下的真实环境,做出明智的决策,加速自身康复和社会适应/融入的进程。


——症状网络

点击这里,了解症状网络是什么

点击下面,浏览我们最近的热门文章



抑路前行传播伙伴

症状网络 Symptoms Network
精神卫生共学读书、精神疾病友善从业者互动社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