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这里是主编的 BIAN 。
“行业沙龙/ Salon Moment” 是一个全新的栏目,其中将分享更多行业内容、人物背后的故事。专题将会通过对话、访谈、拍摄等多媒体方式呈现更多面的时尚潮流议题和都市生活趣事。
第一期内容中邀请两位不同领域的主理人一同聊聊关于潮流时尚与艺术的进一步融合,以及这种趋势在线下消费场景中的展现。
Time:11/22/2022
Guest:
Jens Christensen,集成概念店 AKENZ 创始人,超过15年中国市场的品牌管理和商务拓展经验,致力于联结时尚与艺术行业。AKENZ 拥有多家店铺,注重品牌工艺和质感,通过服饰、生活方式和家具空间的美学辐射,致力于为消费者带来独特潮流时尚体验。
Guest:
李丝丝,BNS 、STD 音速传播创始人。多年来以持续活跃的创意头脑推进音乐和文化不断创新的可能性,曾带来诸多音乐派对和地标性俱乐部ARKHAM,是潮流文化前沿阵地的话语构建者。
Venue: @ BNS (Basement Never Sleeps),Shanghai
* BNS 是近期新开的一家集 Club 和画廊一体的潮流文化空间,通过上层画廊的电梯可以进入 BNS 的 Basement “夜间版”。BNS 的首个展览邀请到了日本潮流文化界的重量级人物仓石一树担任策展,首展内容是 Undercover Production 艺术总监、潮流艺术家永户铁也先生作品。
BNS Gallery,Basement Never Sleeps
潮流与艺术的融合已然不是新鲜话题,然而,艺术之于潮流时尚在线下空间和消费场景中的角色依旧是很多品牌、商家或是新兴创意单位正在探索的内容。
在上海,潮流时尚的更迭和代谢都在最高速,人们不仅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也可以观察到在潮流时尚,文化艺术,以及日常消费和生活方式领域中,城市和社群总是能够带起最新的 “玩法”。人们也能够感受到消费和生活方式的深度 “泛潮流化”,艺术与潮流在其他领域的合力渗透 。
时尚与艺术的 “有机” 共生
在刚刚过去的 art 021和潮流艺术展中,人们密集地感受到潮流时尚与艺术的互相支撑,两种产业的深度交融。专业的艺术机构从时尚行业中寻求文化议题的多元诠释,画廊、博物馆频繁地成为承接艺术和时尚的创意机构,让艺术成为更日常生活化的表达,也让时尚力量得以参与艺术领域的发声。
顶级时尚品牌更是在过去几年中加大艺术领域的 “投资”,搭建诸多艺术 “盗梦空间”,让消费者成为观众的同时也从侧面展示强大的品牌力和文化底蕴。
Basement Never Sleeps
先来聊一下 BNS 吧,它是一个集 Gallery 和 Club 为一体,汇聚潮流、时尚、音乐和艺术相关的内容。它诞生的灵感来源于哪里?或者说它是背景人员想法的一个汇聚?
肯定是因为创始人员背景的原因。我自己过去几年都是在做音乐、制作等,包括其他一些潮流相关的项目……所以是一个很自然而言的情况下去做这样一个空间,而非某种商业思维禁锢下去执行,因为我听到别人说最多的是 “我要做空间的时候,这个综合体我要放进去什么”。
我觉得我们是更 Organic (有机)的,我们有这些东西,我觉得我们这些人在一起应该做这样一件事,然后可能有恰好看到一个浑然天成的、也正好能把我们的想法放进去的(地方)。
更加 “有机” ?
我觉得更加有机、自然。我见过太多人说:“哦,这样有一个地方,咱们去找这个、那个,把它们放进去”。这样一个反过来的方式,其实我蛮无感的。
BNS 创始人李丝丝
我觉得把 Gallery 加在酒吧的旁边或是与其融为一体,其实是一种将酒吧文化进行有效延伸的方式。除了过来喝一下酒,玩一下,你还可以去参观一下一些前沿的艺术品。
我觉得是蛮延伸的一个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现在年轻人身边朋友都是希望在家里能够装点好看的画,会选择什么样的衣服出去玩,晚上可以见到什么样的朋友,去 Party 或者 Social……
BNS 夜间 Club 部分
吃、喝、玩、乐,再加一个艺术品……我觉得艺术没必要把它装成一个很高级的东西,艺术本身就是要回归人的。
我们的理念其实是不希望艺术这个东西是太高于生活的,因为我觉得艺术应该是和生活挂钩的。
联手和跨界作为最终表现生命力总是有限的,艺术和时尚如何在新的媒体环境中真正 “合力” 的同时 “有机” 共生,挖掘更多文化纵深,或许是如今品牌和创意团队需要深思的内容。
我进入这个画廊的时候,觉得它是一个偏向传统画廊的 White Cube 的陈列方式。我个人比较喜欢这种陈列方式,它不会特别 Fancy,或是招摇,它很干净,进来就知道我将接收到的是什么信息,也没有太多附加——虽然我知道你们的理念是把潮流、艺术等都放在里面,包括音乐,或是 Party 的元素,但是这个画廊的部分你们对于它的规划是什么?会比较倾向于塑造成一个专业的画廊,还是会是一个流动性比较强、可变性很多的空间?
专业的画廊。我们现在是预定一年有六个展,这是我们的目标。与此同时,像现在展出的艺术家,其实也是我们的签约艺术家, 我们在代理的艺术家,所以我们有责任把他推向市场。
这一部分是可以和楼下的 Club 相辅相成的吗?两者是面向同一个人群吗?
我觉得是大于等于下面 Club 的人群,但是下面的人群可能部分也会对它有兴趣。我蛮多朋友希望晚上上来去看(艺术品)。
晚上它也是会开放的吗?
画廊正常营业时间是11am-7pm,但是夜间俱乐部有针对VIP藏家直通画廊的电梯,所以也会针对有需求的顾客例外开放。
BNS 正在进行的永户铁也个展
Jens 作为一个画廊或是 Club 的观众、消费者,你进入到这个空间你会觉得这是你喜欢的一个氛围吗?
我对于一个酒吧会比较在意的部分可能就是整个酒吧的氛围,音乐的质量,还有整个空间的舒适度。在这个基础上如果每次去都能够看到新的艺术品,我觉得这会是一个很好的附加项。
之前也提到了希望艺术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状态,包括现在年轻人对于艺术的理解,参与艺术的方式也更自由,或是比较容易有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和接受。那你们觉得这样的空间(打造方式)会引起潮流艺术爱好者的共鸣吗?
我觉得是很有帮助的。因为一天在上海去参观艺术展和博物馆的数量,对比去酒吧的数量,那可能去酒吧是占大比例的。如果我可以通过艺术展和酒吧的合作可以让更多年轻人习惯来看看更多艺术展品,那也是在传播艺术的概念。
AKENZ 之前的空间会有很多装置,或是做一些 Pop-Up,去帮助设计师或是艺术家更好地叙事、表达……
我们之前是有做很多把艺术家和设计师结合的短期活动,把 AKENZ 的一些店铺空间拿出来去展示他们的产品。我们现在和 art 021 合作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想把时尚、设计这个行业和艺术行业更深地联系在一起。
“艺术化” 叙事
能否成为零售体验的 “催化剂”?
当线上消费的便捷和多样选择不断挤压,线下消费又该如何转型和突破?对于顶级品牌和优质的买手店而言,空间氛围以及陈列逻辑都代表着品牌的个性,“艺术化” 的展示方式也在当下零售空间中屡见不鲜,尤其是面对其后续可能引发的诱人社交议题和流量价值之时,品牌和买手店又该如何平衡产品、内容本身的吸引力和艺术化效果对于空间的赋能?
又如何保证店铺、品牌的内容硬实力不被空间效应和软实力的光环 “淹没”?
不论是品牌、艺术家,或是买手店、零售空间,都更倾向于做一些艺术化的叙事,或是文化层面的沟通。因为线下零售相对于线上没有那么活跃,这种空间的变化是不是也希望去吸引更多的消费人群?
零售行业是以销售为准,但是光靠销售去服务客群有点太商业化了。所以我们也希望通过一些好的内容,像艺术,展览,艺术产品,艺术跟时尚、跟品牌的联名等希望能够带来更加深度的内容给我们的客群。
如果把这个当作补充零售的手段,在实际意义上,会更容易促成消费,或是更好地和消费者沟通?
你的内容的质量会决定你的客流的数量,你的展示方式的质量也会决定你的成交。我觉得从商业角度肯定也是会有一定的帮助的。
AKENZ 创始人 Jens Christensen
丝丝作为一个平常浸染在艺术和音乐空间如此频繁的人,你会倾向于去空间比较有趣的地方购物,或者你去一个 Party、一个画廊,会关注它的氛围打造吗?
肯定是希望店铺的空间上也有设计。但我个人购物的话,肯定是要看产品和选品。不过如果店铺真的是能够在做实体的时候考虑到更多因素或是设计,所有的东西能够和它的产品浑然天成,让我觉得是很完美的,有一致性,让我能够感受到这个主理人的灵魂,我会觉得更感动一点。
它(空间设计)应该是和消费者有这方面的共鸣的。
对,我看到的所谓主理人的一致性,他选的艺术也好,策划的内容也好,装修的东西和他的内容是有灵魂的,那肯定是加分的。但如果说为了目前大家那么 “卷” 的需求一定要去做空间的展览,要去做很牵强的内容,也会比较不能打动我。
我觉得有很多因素在里面。我去到别的地方,别的买手店……时尚与艺术就是有一个现在我们选的一个 Portfolio,很多品牌选在一起是有我们的原因的,在一起是符合我们想要代表的氛围。我们用艺术的角色 Curator,现在他也存在于买手店,我们 Curate 这个买手店,Curate 这些品牌到一起,我们把艺术界很重要的一个人员转到买手店里面,也是一样要做出一个完整的 Curation 的话题。对于空间的设计感,装修质量,是能够支撑品牌的氛围和价值,包括所有空间内的工作人员都要符合品牌的定位。那么作为消费者,我才会觉得这是我要消费的地方。
AKENZ TX 淮海店( via AKENZ)
进一个像 AKENZ 这样的买手店,我不仅是一个消费者,我也是一个观众,我会希望它从产品到空间打造都是一套合理的逻辑。其中的每一个部分,Sales、Visual Merchandising 等等都是可以互相支撑,可以自洽的。
我认为艺术和时尚之间是有一种合力的。艺术是面对人群的,时尚是一种将艺术表达和视觉传递到更广泛人群的方式,而时尚设计的艺术化呈现,可以让设计师更好地将设计理念和达成创意之前的整个实验性过程展现给观众。
AKENZ 与香薰品牌 SCACPR 打造的 Pop-Up 空间
(via AKENZ)
创意空间如何
通过年轻社群承托城市文化?
“社群” 是潮流时尚领域在近年来最时常提及的词汇。“社群” 这个形容的精妙在于它既是一个人群概念,又可以是一个空间地理限定,它在文化聚积能力和积极主动性上高于普通消费者,也可以比普通的受众更 “虚拟”,同时也足够自由、弹性和流动。社群也时常是一张城市的天然网络,在不断输出和输入之间,成为城市的脉动。
上海因为历史原因有特殊的城市规划变迁,“梧桐区” 也时常被看作中西文化碰撞的缩影和当下上海城市文化的 “枢纽”。然而其背后过于频繁的流动性和碎片化,以及整个文化行业的阴云亦让很多人想要主动求变,挖掘这座城市的深层动能。
BNS 所在的衡山路8号
上海潮流人群聚集比较紧密,有个性和态度的消费空间很容易聚集到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形成一个网络,风格相似的社群。BNS 选址在衡山路8号,对于整个街区还有社群有什么构想吗?未来会不会在地域上做一些互动?
我觉得这个街区还是挺特别的,因为四周都是领馆区,老派上海Downtown 中的 Downtown,很早的时候也是上海最热闹的街区,经历过城市的规划希望这边更人文,更安静一些。
上海非常热闹的一个区域安福路就在旁边,这里算是一个延伸。这边建筑设计外部就像一个广场,店铺都开出来了就像巴塞罗那或者米兰那种小型的广场。如果能够有那样的氛围出来,未来一定会非常热闹。
这个地方的定位和历史原因还是会有些不一样的,比如这里(BNS)原来是国家的研究所,已经有历史和底蕴在里边,我们也很重视这个区域对于整个城市文化底蕴的承托。但我从来都不觉得上海是一个特别潮流的城市,相比于 “潮流” ,我觉得上海更适合用 “摩登都市” 来形容。
Jens 如果开店的话会比较倾向于在上海哪些地方?
我比较喜欢 Underground 一点的区域,不太喜欢太商业的商场。因为你在商场做一个店要受很大的限制,而 Underground 的区域会是更加自由的。
其实衡山路8号这个地方就很完美,你不能说它 Underground,但它有浓厚的历史氛围和一些欧洲生活方式的感觉的,又把很多我想要呈现的东西整合到了一起……
比如未来有机会的话,我们 AKENZ 就打算和 BNS 一起举办一个 Boris Bidjan Saberi 的 Archive 作品回顾展,Boris Bidjan Saberi 其实是一个很擅于将过往经历和对事物的感觉转化成可以欣赏的服饰作品的设计师,许多对于面料的试验性处理和做旧工艺都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与标签,我们打算将他这些年进行时尚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大师级作品,从欧洲空运到上海进行展示。
因为这些作品都是 Boris Bidjan Saberi 十几年作为先锋设计师进行服装工艺创新研究的见证,我们 AKENZ 促成类似这样充满时尚意义的品牌与 BNS 这样历史氛围浓厚的地方的融合,也是想要通过这样的活动展示,去链接更多具备时尚属性的品牌来与艺术进行融合,来实现时尚与艺术的有机结合和沟通,未来也会不断促成更多类似事件的发生,去探索时尚加艺术更多元的价值呈现。
Boris Bidjan Saberi Archive作品展
-
从 BNS 和 AKENZ 对于时尚潮流与艺术的消化不难感受到传统的行业规束和框架正在消融,取而代之的是在不同层面的相互支撑。不论是新兴消费方式,抑或是相对老派的画廊、咖啡店,都市年轻人追求的体验越来越多的是美学和人文价值层面。
社群的活力和地域价值也同样体现着当下传播者与受众之间更加的弹性角色转换,以及个体之间惺惺相惜的深层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