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凉咳嗽全程解
健康
健康
2024-10-15 08:30
北京
秋天已至,寒意渐浓。感冒咳嗽,也成了这段时间门诊上十分常见的病症。无疾这里将受寒引起感冒咳嗽的过程,用中医思路全程讲一下,希望对认识感冒和咳嗽,有所帮助。以下直奔主题。如果不小心,或不得以,感触、冒犯了风寒邪气,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首先,人体内负责保卫防御的卫气,发现有寒邪入侵,迅速集结部队,准备与外邪作战。而寒邪有一个特点,“性收引”。当进入体内的寒邪“收引”时,皮肤毛孔就被闭合住了。通常状态下,我们不会对体表皮肤有特别的感觉。因为当卫气出入体表的途径畅通时,卫气会自动调节人体内外的温度,使之始终维持在一个最佳温度区间内。但现在寒邪收引,将卫气出入体表的道路闭塞住,体表的皮肤,与闭阻在体内的卫气失去联系。在寒邪对阳气的破坏作用下,体表皮肤于是出现明显的冷的感觉,即所谓“恶寒”的症状。如此的过程,中医称之为“寒邪束表”。接下来,正式的作战行动就开始了。寒邪入侵,希望在这片土壤上生根发芽,存活下去;卫气作为人体内的国防部队,奋起反抗,誓将敌人驱逐出本国领土。战争一旦开始,往往迅速进入白热化状态。敌我刀兵相见,厮杀驰骋。大规模的军事活动,让能量在短时间内迅速释放,产生了大量的热。而此时,体表通路仍被寒邪所控,热量无法通过出汗的形式,从体表排出。越来越多的热在体内郁积,出现了第二个症状“发热”。此过程,中医称为“正邪交争”。作战的结果,不外以下三种情况:一,正胜邪退;二,僵持不下;三,正衰邪胜。以下分别来看。如果正气强盛,而侵入的寒邪势力不强,那么经过一番激战,正气可将寒邪驱出体外。表现为恶寒不甚,发热不甚,随后体表微潮,热退神清,不药而病已。这种情况,通常不会引起咳嗽,有的话,也是比较轻微的。如果正气强盛,而侵入的寒邪也很盛,二者势均力敌,那么病情的发展就不会像上面那样顺利了。问题往往先表现在肺,这个问题稍微有一些复杂。在中医理论中,除了一种实在可见的联系外,人体不同组织结构之间还存在一种虚的联系,就是所谓的“相合”。在这一“相合”理论中,与皮毛相合的脏,是肺脏。实际上也不难理解,人体与外界直接接触的组织,在外即是皮毛,在内便是肺脏。二者都时刻保持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两者间功能上的相通性,位置上的相似性(皮毛在表属阳,肺脏居上亦属阳),使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的“固有频率”。而固有频率相近者,在有变动发生时,更容易出现共振。当盘踞体表寒邪短时间内被驱逐,这样的共振便无机会发生。而一旦时间持续较长,体表发生的振动越来越剧烈,体内的肺脏就容易受到感染,出现同样的病征表现-肺热。当肺脏本身出现问题,肺脏首先想到的,与运行于体表的卫气一样,就是驱邪外出。不同的是,卫气采用的办法是与邪相抗,而出现发热;肺脏采用的办法,则是通过咳嗽,直接将邪气排出。上面我们还留了一个话题,就是如果外袭的寒邪不重,通常不会引起咳嗽,但也偶有出现。发生的道理,与上面过程相似。不过触动肺脏发生共振的,不是热邪,而是刚刚侵入的寒邪。除肺脏受到影响,出现咳嗽外,此时盘踞体表的寒邪,经过一番激战,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一过程,大体是这样发生的。首先,寒邪并非一种固定不变的有形邪气,而只是一种“虚”的,无形的气。激战中产生的热,会不断减弱寒气的势力。当最后的寒气被热气所取代,卫气通达体表的途径被打开,最初因寒邪束表所引起的恶寒症状便即消失。这就是为什么感冒初期怕冷,之后病没有减轻,却不再感到怕冷的原因。或有疑问:既然寒邪已经不在,疾病不是就好了吗?实际上,疾病在此时往往并未减轻,反而是加重了。原来正邪交争产生的热量,此时已经汇集成一种新的邪气:热邪。而这一驻守体表的热邪,又得与上面讲到的肺脏中的热邪相互鼓动,发生共振。单一的邪气相对比较容易处理,而一旦发生内外勾结的现象,处境往往就比较凶险了。譬如对外战争打响后,己方部队的内鬼将作战计划源源不断的输送到敌人那里,情况相当危急。这个从寒邪演变为热邪,且肺热渐盛的过程,中医称为“寒邪入里化热”。以上是正邪势均力敌时常会出现的病理过程。那么如果外袭的寒邪强盛,正气不支,接下来的情况又会如何呢?首先的不同,表现在发热上。如上文所讲,发热是正邪交争的表现。如果正气不支,无力抗邪,热也就发不起来了。常见到一些老年人,以及一些久服寒凉药的青少年,每遇外感,发热不高,家人或谓病情不重,岂不知是正气不足之故。又有一种正气不足,体现在阴津方面。通常正邪交争后,如果正胜邪退,往往会见到汗出热退身凉神清,邪随汗液排出体外。如果阴津不足,无力作汗,就会表现为热虽不高,但经久不退;或发热如潮,按时而至。正气不支时,肺脏同样也会出现问题,但更多的不是肺热,而是肺的虚寒。气不足时,人本来就容易感到寒冷,四肢不温。现在体表皮肤被寒邪所制,而无力发热,肺脏感其寒,进而通过咳嗽来驱逐邪气。此时的咳嗽,往往声低无力。同时,患者出现其余脏腑,如脾、肾等同时发病的几率也大为增加。以上就是寒邪从外侵袭人体时所发生的大体情况。我们可以认为,咳嗽是人体感邪后,肺脏希望驱逐邪气所做的努力。那么,对于这种风寒导致的感冒咳嗽,应该怎么办呢?如果是第一种比较轻浅的状态,正气足够充实,有很多方法都可以考虑,比如在项背部(大椎、风门、肺俞一带)刮痧、拔罐、艾灸、针刺,或者一袋感冒冲剂,又或者西药康泰克、白加黑,甚至不需要任何处理,只是注意保暖,好好休息,都可以自己恢复。如果到了第二种状态,正邪势不两立,发热咳嗽持续,就往往不是患者自己靠一些小方小药可以解决的了。在寻医的过程中,中医西医都可以考虑。中药清热、理气、祛痰、解表,或者西药抗生素,往往都可以取得不错的疗效。需要提示的是,中药也好,西药也罢,从中医对人体的认识来看,都不适合长期过量使用,过犹不及。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正气不足,相比西医,中医治疗都有显著,甚至压倒性的优势。道理不难理解。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西医严重依赖抗生素,对人体自愈能力不说完全忽视,也差不多。所以不会去想,即使想也很难找到有效方法,去提高患病时人体自身的正气水平。相比之下,中医在如何判断正气不足的性质,以及如何有效提高正气水平上,积累了太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法。这一点上,中西医完全不在一个水平。本文选自无疾学社主办“中医爱好者的成长家园”,长按识别下面的二维码 ,了解详情。无疾学社,2024-2025年学习主题:针灸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