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不开心,便如影随形。那么,该怎样让自己开心起来呢?
不开心这件事,中医的专业说法,叫做郁,所谓郁郁寡欢。而郁的根源,是心神受挫。“我想要,但是得不到。”当神遇到这种求而不得的状况,要始终保持泰然处之,可没那么容易。一种常见的反应就是,神受挫之后,憋在心里,独自难受。正是这种神凝不动的状态,造成了肝郁气滞。
我们知道,在神和气的关系里,神是主导,气是随从。我们前面加餐讲《疾病来源》,讲情志的时候,说过这件事。当我心里出现一个想法,我想抬起头,这时候神聚集到头颈部,气跟着也过来了;在气的引导下,有形的筋肉开始运动,最终让头抬起来了。回顾这个过程,一定是神先动,然后气动,最后才是有形的筋骨再动。如果现在,情况变了,神凝在一个地方,不动了,你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离开神的调度指挥,气也会失去活力,停滞不前。问题是,负责体内气机畅通的,是肝。气在一起,越积越多,必然会带来一个结果,就是肝气疏泄的压力,越来越大。体现在人的身上,就是胸胁,尤其是左胁下的胀满;表现在脉象上,就是两关部,尤其是左关部的弦象,就像是气球被充满了气一样。
更糟糕的是,气郁一旦严重起来,反过来对神的恢复也会相当不利。打个比方。假如神是皇帝,那气就是群臣。在太平盛世,皇上圣明,群臣忠诚,皇上心里有一个想法,群臣立马就去帮着落实了,这当然很理想。如果一段时间,皇上出了问题,每天躲在后宫,不理朝政,还动不动发脾气,罚这个,打那个,那文武群臣自然也就懈怠了。越来越懒散,越来越不务正业。现在,如果皇上通过反省,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想从这团乱象里走出来,却发现群臣各自为政,已经没人再把皇上的话当回事了。那皇上再要励精图治,困难可就大多了。
如果我们身上,神清气爽,那当然再好不过。但如果像上面讲到的,神困在一个角落里出不来,接着,气也开始停滞不前。这时候,即使神想要打起精神,重整旗鼓,但是郁滞在一起的气,已经不是气了,它们不再听神的指挥。这样一来,神再想走出困境,就变得更难了。所以,当身体处于这种神凝气滞的状态,首要的任务,就是疏肝解郁。
有人说,这不对呀。既然说到底是神的问题,我们为什么不直接调神呢?中医不是说,治病要求本吗?问题是,要把一个人心里的神给调过来,难度可是极大的。很多时候,那都意味着,要改变一个人的观念。而改变观念这件事,很大程度上,不是单纯靠中医,就能完成的。甚至很可能,终其一生,都没办法完成。因为这里面的影响因素,实在是太多,太复杂了。如果说神的彻底改变,可遇不可求;那退而求其次,从气的层面入手,疏肝解郁,也就是当下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了。
如果还是沿用上面的比喻,疏肝解郁的作用,相当于没有把重点放在皇帝身上,而是放在大臣身上了。宰相也好,将军也好,这时候需要承担起治理天下的责任。以至于,就算皇上整天闷在宫里,天下的运行,仍然可以井然有序。换到身体上,就算心里的结,始终都没解开,但一身上下的气机,还是比较通畅的;身体层面,基本没有大问题。这样等到有一天,皇帝幡然醒悟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顺利地翻到新的一篇了;而整个过程中,身体也不需要承担太多痛苦。
当然,中医在调神方面,也还是有不少方法的。比如重镇安神,有龙骨、牡蛎;养心安神,有枣仁、远志;开窍醒神,可以用菖蒲、郁金。另外,针刺,也是调神的重要手段。像百会、四神聪,印堂、人中,以及照海、大陵,都是可以帮助调神的大穴。还有,通过对话聊天,去发现,去化解患者心中的结,也是中医的治疗方法之一。只不过,和调神相比,中医在调气方面,优势还是更明显一些。因为我们有以逍遥散为代表的,经典疏肝解郁方。
逍遥散,我们讲方剂的时候,重点讲过。治郁证,逍遥散可是排名第一的方子。里面有柴胡补肝气,解肝郁;有当归、白芍养肝血,有白术、茯苓健脾气。针对肝郁的核心病机,丝丝入扣地进行调治。不管是普通的肝气郁,还是严重的郁证,逍遥散都提供了最基本的治疗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