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与方药不同。其中一点至关重要,开方只靠头脑心思,针刺还离不开手。除去执行针刺操作,手指对精细感觉的辨识能力,起着极重要的作用。说起来,诊治过程中,手指下需要悉心分辨的,有三种情形:脉象、应结和针下感。如果对三者的精细度大体做个排序,应结感觉最明显,最容易被把握;脉象其次,针下感最为精微。从以往教学经历看,初学者对典型应结的把握,难度比较小。比如大小、硬度都十分显著的,地机穴大寒结;有三五次典型应结的按察体验,十几分钟的时间,就能基本掌握。当然,结的种类不止于寒;结的程度,也不会都如此显著。要把握应结的总体情况、精细内容,自然离不开一番指下功夫。不过,至少认识应结的第一步,是可以轻松迈出的。要认识脉象,难度就会大不少。一个中医爱好者,在十几分钟内,对应结有感觉,是完全可能的。但要对脉象有点感觉,至少也要一两天时间了。一方面,脉不像结那样,实实在在的一个物体,脉象是在一个动脉搏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形态。如果说应结的存在,是占用了空间;那么脉象的存在,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占用空间。脉象,并不是一直待在那里,等着你来体验,它一直在变。你需要抓住它闪现的一瞬间,去悉心体会,它的性状特点,是松是紧,是粗是细,是有力还是无力。另一方面,脉象自身的内容,较之应结,也会丰富许多。丰富的部分,不在单一脉象,而在复合脉。回顾前面脉诊部分内容,不难发现,复合脉象的复杂程度,较之单一脉,是呈几何级数增加的。五七种基本脉象,以各种组合形式起来,常见的也有20种上下了。再加上非常脉,单说脉象总数,已经超过30种。再加上分部、分层的因素,难度还会翻番再翻番。理论上,应结也存在各种复合情况。不过临床上,应结本身并非诊断的核心指标,其更重要的价值,是作为针刺下手处的定位标识。因此,对复合结详加分辨,临床意义并不太大。而针下感,又与此二者有别。毕竟,脉象也好,应结也罢,都是手指直接触碰到标的,而针下感,还需要通过针,这个媒介。所谓针下感,是针刺过程中,针尖和针身在患者体内,接受到人体组织反应时,传递给医生手指的特定感觉。通常会把这种感觉,描述为“紧涩”、“如鱼吞钩”等。对初学者来说,理解紧涩的意思不难,但要切实体会到针下紧涩的感觉,就不太容易了;更不用说如鱼吞钩。回想当年,无疾自己读大学时,听到“如鱼吞钩”四个字,也是瞬间掉入云里雾里。这针下感,玄妙到如此地步,还是人能学的吗?这辈子从没钓过鱼,难不成就没法扎针了?直到多年以后,经过几万例患者的实践,才发现,前人关于针下感的说法,似乎并不太准确。针下的感觉,也并没有那么玄妙,初学者也是可以把握的。同时,针下感觉如此丰富,又岂是一个沉紧涩就能概括的呢?如果您希望对针灸有更深入的了解,对各种复合脉象有更真切的体验,对脉象在针刺过程中的演变过程,有更直观的把握,可以关注无疾学社马上要开的针灸进阶课。
作为首次开办的进阶课,本期课程全程由无疾老师亲自讲授。除了临床常见的8种复合脉,课上无疾老师还会讲到针刺手法、穴法和常见病治法的进阶内容,并首次面授备受关注的和风刺法。精彩纷呈,不容错过。
无疾学社,专注中医爱好者教育16年。欢迎对中医针灸有一定基础的爱好者朋友,中医在校学生,希望提升针灸技能的中医医生,以及希望精进的专业针灸医生,报名本期针灸进阶课。无疾学社,中医路上,与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