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不想生孩子?原因可能完全不是你以为的

职场   2024-07-25 11:42   广东  

文 / 王世民

深圳尔雅总裁 | YouCore创始人

著有《思维力》《学习力》《个体赋能》



你有没有发现,我们身边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想生孩子了?

 

问其,为什么不想生呢?

 

最多的回答就是:“生育的成本太高,孩子成长的代价太大,不想自己受苦,也不想孩子受苦。”

 

这个理由看似很有道理,也跟我们自己当下的微观体感很一致。

 

但为何西欧、北欧一些高福利的发达国家,生育成本不高(从孩子出生到念完大学的成本都国家包了,甚至省一点花的话,领取的生育补贴还有结余用于改善家庭生活)、孩子念书也不卷,生育率也不高呢?

 

可见,我们不想生孩子的最根本原因可能并不在此。


最根本的原因是,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孩子的意义从农业社会的【生产性财产】(家里的后备劳动力),变成了现代社会的【消费性财产】(家里的“吞金兽”)

 

正是这个最根本的经济因素变化,叠加其它社会文化因素、技术发展因素和政府政策因素,导致我们越来越不愿意生孩子了。




01

经济因素的影响


农业社会(无论是封建社会、奴隶社会还是更早的原始农耕社会),都是以农业为中心、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生产形态。

 

在这种生产关系下,人口越多的家庭,生产力就越强,所以孩子作为家里的后备劳动力是非常重要的存在。

 

而且如果家庭的年轻人口多,家庭里老龄人口的养老就更有保障。


例如,5个年轻人、2个老人的家庭,养老压力肯定远远低于1个年轻人、2个人老人的家庭。


同时,农业社会时期,人类已经跨过母系氏族社会,进入了父权社会,父系的财产需要亲生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子,作为继承人。

 

所以,在农业社会,只要能生,几乎人人都想着生孩子,而且越多越好。



但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后,家庭作为生产单位功能就越来越弱化,直至最终消亡。


现在,除了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部分家庭,主要的生产单位都是各种各样的工厂或公司,而不再是家庭为单位的手工作坊。

 

你现在没看到哪个工厂或公司,是以一家子人为单位从事生产的吧?哪怕是家族企业,也雇佣了不少家族外的人。

 

即使是农业,也正在越来越往规模化农场生产的方向发展,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正在快速萎缩。

 

生产形态变了后,孩子作为后备劳动力的意义就不复存在了。


养育孩子,从经济上的“投资”,变成了经济上的“消费”

 

你很难再期待孩子在你自己晚年时给予赡养和照顾。


你可以想一想,你现在有没有跟父母住在一起,离父母有多远?

 

即使还有孩子愿意给你养老,跟自己积蓄养老金、住老年颐养院相比,经济上的性价比也很低。


另外,孩子对你财产的继承,也是绝大部分人不用考虑的,因为中产和无产都没啥值得孩子继承的家业(马斯克、巴菲特这样的富豪们喜欢生很多孩子,因为他们有巨额遗产要传承)

 

对于绝大多数的中产和无产人群来说,孩子仅剩下跟宠物狗一样,提供“情绪价值“的效用。



但同样提供“情绪价值”,养一条狗狗的成本,远远低于养育一个人类婴儿的成本。



所以,在全球生育率最低的韩国,宠物市场的经济规模已经超过了婴儿用品的市场规模。 


2022年韩国宠物市场规模为8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19.2亿元),并预计到2027年将增至1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86亿元)


韩国电商平台Gmarket的数据表明,在2023年前五个月,宠物食品和人类婴儿配方奶粉的销售中,69%的销售额来自宠物品类。


不仅宠物食品如此,手推车、医疗及其他产品和服务方面,宠物市场规模也正在迅速超过婴儿市场。


像自动喂食器、宠物监控器以及自动饮水机这些智能宠物用品在韩国都非常受欢迎。


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如果随着经济越来越发达,房子、教育和医疗这些孩子养育支出的成本越来越高,放弃生孩子宁可养宠物的人,就会跟现在的韩国一样,越来越多。






02

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经济因素导致的生产形态变化,无疑是当下社会我们不想生孩子的最根本和最主要的原因。

 

但是否愿意生孩子,愿意生几个孩子,还受到一些次要因素的影响,比如社会观念的变迁,以及不同民族观念的影响。


1、社会观念的变迁

 

人类社会的生活单位,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经历了从氏族集体,到家庭单位,再到个人主义的三个主要阶段的变迁。

 

在以父权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社会时期,女性的地位可以说是处于历史的低谷。

 

她们完全沦为了男性的私人财产,被剥夺了独立性,100%从属于男性(出嫁前从属于父亲、出嫁后从属于丈夫)

 

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下,女性的主要任务就被局限于生儿育女和娱乐男性这两个方面。

 

这个时期培养出了一种根深蒂固的社会观念:女性应该完全不顾自己的幸福和享受,一切为子女牺牲,生得越多越好。

 

这种观念深植于社会的各个角落,逐渐演变成了影响生育行为的核心价值观。


但进入到工业社会后,家庭主义被个人主义取代,女性同样可以参与生产,并独立养活自己。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

 

越来越多的女性,不再愿意牺牲自己的幸福和生活质量,仅仅是为了给男性增丁添口,以便增加家庭的后备劳动力和男性的财富传承。

 

她们开始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生活品质。

 

而且女性受教育水平越高,生育意愿就越低。

 

因为她们独立思考意识和拒绝的能力更强,对自己有更高的个人职业发展或个人成就的追求,生育的机会成本也更高。


2、不同民族的观念

 

虽然所有国家在进入现代化社会后,生育率相较农业社会时期都大大下降了,全部陷入到了【少子化】的状况里,但不同民族的现代化国家,少子化的程度却有所不同。


美国、西欧的少子化,就比东亚的韩国、日本和中国要好不少。


这种差异背后,折射出的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育观念差异。


以下是几个代表性国家在2020年的出生率数据(每千人口的出生数):


 

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日、韩三国齐刷刷地处于全球最低的区间,韩国更是勇夺全球出生率最低的"桂冠"。

 

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因为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养育观念,相较于美、西欧国家,更不利于促进生育。

 

◆ 观念1:不愿让孩子受苦

 

在美国和西欧,父母普遍认为,孩子一旦成年,他们的育儿任务就基本完成了。

 

这些国家的年轻人也习惯于成年后离开父母独立生活。


例如,我们在美剧中经常看到的场景是:


美国的高中生自己勤工俭学积攒学费,争取全额奖学金,或者申请助学贷款,毕业后自己偿还。


相比之下,东亚三国(中日韩)的父母则秉持着截然不同的理念。

 

他们认为必须为孩子创造一个比自己更为优越的成长环境。

 

例如,如果自己出身中产阶层,温饱无忧,他们就会希望孩子能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达到锦衣玉食的程度。

 

这种理念导致中日韩三国的父母往往承担孩子的全部大学学费,有经济能力的父母甚至会帮助已工作的子女购置房产。

 

他们的目的很简单:不想让孩子受苦,希望孩子能过得更好。



然而,这样的做法无疑加重了父母的经济压力,进而影响了他们的生育意愿。

 

面对如此高昂的养育成本,许多人选择少生或不生,以确保能给予孩子最好的资源。


◆ 观念2:更在意孩子带来的面子


虽然在现代社会,无论是美国、西欧,还是东亚的中日韩,孩子都从【生产型财产】变成了【消费型财产】,父母主要通过经济消费获取情绪价值。


但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父母从中获取的情绪价值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美国、西欧的父母更看重的是孩子带来的"使用价值"。

 

他们将养育孩子视同花钱休闲一样,看重的是能不能让自己开心,享受的是“与孩子开心地玩耍”、“享受孩子的成长过程”。



东亚儒家文化圈的父母更看重孩子的“市场价值”,即孩子能否为自己带来面子。

 

他们更执著于"把孩子养育得更好",相比育儿的乐趣,他们更在意养育的孩子能获得怎样的社会评价。

 

这种观念导致东亚的父母们热衷于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以求上好大学,操心孩子能否找到好工作,努力为孩子购置好房子,甚至操心为孩子物色理想的婚姻对象。


 

目的就是要子女混得有出息,让自己在亲朋好友、邻居同事面前有面子。

 

这就导致父母的责任边界无限扩大,大大提高了获得情绪价值的经济成本。

 

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和投入,许多人反而更不愿意生育了。





03


技术发展因素的影响



以前可能也有不想多生孩子的父母,但因为缺乏有效的避孕技术,追求性的愉悦和生育无法分离开来,导致很多意外妊娠的发生。

 

但随着避孕套和避孕药分别于1920年代和1960年代被发明和广泛使用,性和生育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分离。

 

这两项发明大大减少了意外怀孕的发生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出生率的下降。

 

同时,以前儿童和孕妇的死亡率相较于现在要高很多,不少儿童无法健康成长至成年。

 

这种情况不分贵贱,即使是王室成员也难以幸免。


例如,在1960年以前,哪怕是英国王室的王子和公主,都有不少是夭折的。


亨利八世与凯瑟琳·阿拉贡的六个孩子中,只有玛丽一世存活至成年。其他五个孩子要么是流产,要么在婴儿期或幼儿期夭折。


安妮女王与乔治王子共有17次怀孕,但只有一个孩子活过两岁。其中包括:


玛丽(1685-1687,2岁夭折)


安妮·索菲亚(1686-1687,不到1岁夭折)


威廉(1689-1700,11岁夭折)


面对如此高的婴儿和儿童死亡率,为了确保家族的延续,父母们只能尽可能多生一些孩子。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的“多死多生”阶段。

 

然而,从1960年往后,新生儿医学、孕妇围产期护理、传染病防控等多方面的医疗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医疗保健服务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这些进步共同推动了全球婴儿死亡率的急剧下降。


例如,美国在1980年至1993年间,婴儿死亡率下降了36.0%。


在中国,婴儿死亡率从1949年的20%(约每千人200人死亡)大幅下降至1955年的10.7%(每千人107人),并进一步降至1975年的4.8%(每千人48人)。


到2019年,这一数字已经降到了惊人的0.56%(约每千人5.6人)

 

随着儿童死亡率的大幅下降,父母们对儿童出生和成长期的夭折不再像以前那么担心。

 

这种安全感的提升,自然减少了多生几个孩子以求"保险"的需求。




04

政府政策因素的影响


政府的政策,能在短期内显著影响一个社会的出生率,尤其是在降低出生率方面。

 

1、前苏联的"英雄母亲"政策

 

二战后,前苏联面临严重的人口损失。为了迅速恢复人口,苏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政策。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944年7月8日颁布的法令,授予养育10个或以上孩子的女性"英雄母亲"勋章。


这一政策的效果是显著的。

 

从1944年到1980年底,共有32.4万名妇女获得了"英雄母亲"系列勋章,直接影响了至少324万儿童的出生



2、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相比之下,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则是为了控制人口增长。


这项始于1979年的政策,一直持续到2015年10月。

 

在近40年的时间里,据估计,中国累计少生了约4亿人。

 

这一数字几乎相当于美国和俄罗斯的人口总和,充分体现了政策对人口增长的巨大影响力。


但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政策的效果往往是短暂的,难以扭转由深层次经济和社会因素导致的人口趋势。

 

1、前苏联的案例

 

尽管"英雄母亲"政策在短期内提高了出生率,但从20世纪80年代中叶开始,前苏联的人口出生率却开始持续下降。

 

这表明,即使是强有力的激励政策,也难以抵抗社会经济因素带来的影响。


2、中国的现

 

中国的情况更加明显。

 

自2015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以来,政府不断出台鼓励生育的措施。


然而,年出生人口却从1883.2万人锐减至2023年的902万人,降幅接近50%。

 

更令人担忧的是,2023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每个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已降至1.05,远低于2.07的世代更替水平。

 

这一数字甚至比长期面临少子化困境的日本(1.26)还要低,在全球排名倒数第五。

 

3、韩国的困境

 

韩国的情况则更加严峻,成为了少子化问题的极端案例。

 

为了刺激民众的生育,韩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激进的鼓励生育政策:

 

对家中有1岁以下婴儿的父母每月提供1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450元)的补贴。


仁川市政府推出了"1亿+idream"政策,为每名新生儿提供高达1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5万)的奖励,覆盖孩子从出生到18岁的所有需求。


甚至出现了总理亲自到场祝贺村庄首个新生儿周岁的罕见场景。


然而,即便如此,韩国的生育率依然没有起色。总生育率从2021年的1.1进一步下滑至2023年的0.72,继续保持全球最低水平。

 

这一数字意味着,如果不发生重大改变,韩国的人口将在未来几代人内大幅减少。




05

我们该如何做?


人口的出生率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数字,它关乎一个民族的未来命运。

 

无论是科技的竞争,还是文明的竞争,拉长时间的尺度来看,归根到底就是人口的竞争。

 

因此,作为国家和政府没得选,只能竭尽全力地将总和生育率提升到健康世代更替的水平,即2.07(每个育龄妇女平均需要生育2.07个孩子)

 

通过前文对经济、社会、技术和政治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提高生育率需要国家和政府出台一系列针对性的对策。

 

其中,降低生育成本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涉及到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民生问题,还包括生育补贴、育儿支持等直接激励措施。


然而,作为普通个体,我们往往难以直接影响这些宏观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于这些政策我们只能被动地等待其逐步落地。

 

作为个体,我们要做的是三点。

 

1、避免盲目从众

 

现在我们知道,我们的生育观念一直受到社会观念和政策的深刻影响。

 

但社会观念和政策都是在不断变迁的,不同时期的观念或政策甚至可能完全相反。

 

例如,40多年前提倡的是“只生一个好”,而现在提倡的则变成了“多子多福”。


所以,无论我们选择生育还是不生育,都不应该是跟风做出的决定,而应该是自己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特别是相较以前的人类,今天的我们在经济、技术和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加持下,于生育这件事有了完全的自我决定权,更不能随意挥霍了这个几万年来难得的机会。


如何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提升逻辑思维?

可以领取我们《思维力》这本书学习。

关注公众号,回复“思维”领取👇


2、找出自己内心的期待

 

每个人对生活的期待都是独特的,就像指纹一样,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


例如:


有些人可能向往丁克生活的自由和灵活,有些人可能会在为人父母中找到人生的意义;


有人喜欢为小孩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从中获得满足感,而有人可能更喜欢追求个人事业的成就和发展;


有人憧憬晚年儿孙绕膝的温馨场景,而有人则可能更向往青灯古佛、悠然自得的生活。


因此,我们需要静下心来,认真审视自己的内心,找出真正的期待和渴望。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时间,可能会经历反复的思考和挣扎,但这是一段值得的自我探索之旅。


3、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案

 

每个人的情况都是独特的,没有一刀切的标准答案。

 

在做出生育决定时,你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 对未来生活的规划和期望


◆ 客观评估自己的经济条件


◆ 职业发展的轨迹和目标


◆ 家庭关系和支持系统的情况


◆ 个人价值观和生活理念


基于这些因素的综合考量,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生育方案:可以不生,可以生一个,也可以生多个。

 

重要的是,你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并且尊重他人的选择。

 

在做出决定后,你还需要为之做好准备。

 

如果决定生育,就要在经济、心理、知识等各方面做好准备。

 

如果决定不生育,也要考虑好未来的生活规划、个人兴趣的培养、社交圈的维护,以及长远的财务规划和养老等。

 

这么做了后,无论是生或不生,你都必将幸福一生!


【参考文献】
[1] 布莱恩·K·威廉姆斯, 等. 亲密关系:从婚姻到家庭(第五版)[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23.05.
[2] 荒川和久. 超单身社会[M]. 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2.05.
[3] 山田昌弘. 低生育陷阱:日本少子化对策的失败[M]. 江苏:译林出版社, 2023.07. [4] 韩国超1/3人口养宠物.中青在线. [2024-07-16]
[5] 韩国宠物经济扩张迅猛 强势挤占婴儿市场份额! .雨果跨境. [2024-07-02]
[6] "它经济"崛起!韩国宠物市场规模迅速超过婴儿市场,未来几年将变得更为明显【附宠物行业发展现状分析】_数据.[2024-06-03]
[7]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2021). The Author(s).[2021-06-08]

[8]《美国人口统计数据》. 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PHS).[1980-01-23]

YouCore
2014-2024,深耕职场核心力(思维力、学习力、人脉力)训练10年,帮你学以致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