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在晋升的路上,被困在了“停车场”

健康   2024-09-03 18:46   湖北  



每一个难题背后,都隐藏着无数解决之道,是否达到了最优解还是取决于改变规则的人。

来源 | 医脉通

作者 | 米子


近日,一篇关于医院停车改革的文章引起热议,让医生群体看后久久不是滋味!


据报道,某医院清走了上千辆“关系车”,把全部车位让给了患者。


其实自今年年初,这家医院就已经开始进行停车改革,原因是该院老院区停车难问题在全市都出了名,一度出现院外车辆排长龙、院内走不动、患者干着急的情况。原来只有280个车位,一半以上是职工停放的,还有一些关系车辆,真正能进来的患者车辆不到三分之一。于是,院领导带头,老院区所有职工主动把车位让给患者,“关系车辆”变“黑名单车辆”,一律禁停。


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该医院车位补充到了600个,每天入院车辆翻了一番,患者就诊量也成倍增加。


看到这个新闻后,医院笑了,患者笑了,但医生哭了!


而这种医院将院内停车位让给患者的政策并不是个例,甚至已成普遍现象。


接下来,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指出,2023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95.5亿,比上年增加11.3亿人次;入院人次30187.3万,比上年增加5501.1万人次


2023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1070785个,比上年增加37867个,其中医院38355个,比上年增加1379个


对比近10年的公立医院数量,从2014年到2022年,9年间公立医院数量连年下降,直到2023年,中国公立医院数量才开始有了缓慢回升,但较上年也就仅增加了26个。


图源:看医界


从上面各种数据可以看出,医院的增加速度远远追不上就诊患者的上涨速度。这种数值差,导致医院停车难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很多医院无奈选择将这一“矛盾”直接转移给了自己的职工。


医生在规培的路上,被困在了“停车场”。


第一阶段,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规培是绕不开的一环。


而累,是医学生对规培期最直观的感受。除此之外,活多、钱少、工作简单重复、不被尊重,规培医生常常因此而不堪重负。


谁也没想到有一天,规培生在停车这事上也被扣上了“鄙视链”。


2018年,有规培生反映,其所在医院将原来停电瓶车的地方改为了停车场,并且医院给出的方案是:让规培生停在医院外面,每月还需要支付30元的保管费。


后经发帖投诉,医院许诺给规培生免费停车。但两天后,医院再次发出通知,规培生、进修生、实习生一律停在医院门口的停车点,费用给予优惠,每天1元。


对于规培生来说,这每天1元的车辆保管费,并不是他们拿不出来,他们忍不了的是,医院对他们身份的歧视和自尊的伤害。


医生在晋升的路上,被困在了“停车场”。


第二阶段,在成为一名临床医生之后,也就意味着走上了晋升之路。


要想晋升主治医师,必备条件很可能是:本科及以上学历,5年及以上的工作年限,完成规定的临床工作量,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和课题研究等。


要想晋升副主任医师,必备条件很可能是:一定的临床业绩和科研成果,完成研究生教学质量,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任务,支援与帮扶经历等。


晋升是每一个医生都要翻越的大山,很多人到中年的医生,在面对职业发展受阻时都要经历无尽的挣扎和困顿。但挣扎路上,谁也没有料到会有“停车困境”这一环。


前几年,有医生发文吐槽,其所在医院发布新规:禁止本院职工将车辆停在院内,不准和病人抢车位,一旦发现医护人员在院内停车,发现一次扣100,发现两次扣1000,发现3次,3年内不准晋升。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还有一些医院将“停车权限”与医生的职称所挂钩,比如停车场限副高级职称以上的人员停放。甚至还有医院规定,除了科主任、科长可在院内停车,其他职工均不得将机动车辆驶入院内。


图源:网络


关于处罚,除了罚钱、禁止晋升外,还有的会被取消本年评优评先等。这让医生一时难以分辨,这停的到底是靠自己努力买来的私家车,还是关乎自己未来前途的命运?


医生在退休的路上,被困在了“停车场”。


第三阶段,终于熬过了晋升的艰辛,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医生在退休前也有可能会卡在“停车”这件事上。


曾有医院规定:仅50岁以上职工可在医院内停车,50岁以下的职工即使交费也不能把车停在医院,对于已退休职工及其家属,缴费后只提供夜间停车位,早上八点之前必须将车开走。


而50岁对于一名医生来说,是个什么概念?


在大多数三甲医院,除了极少数医学生可以通过8年时间拿下博士学位外,绝大多数至少需要11年时间才能真正进入临床;然后再需要5年的临床经验,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若想独立处理疑难杂症或者复杂手术,还需要度过5到10年的时间。


也就是说,一名医学生直到40岁左右才能真正成为一名成熟的医生。50岁,也就相当于他们真正进入自己所得心应手的领域才刚刚10年之久,这正是一名医生的“黄金时期”。


老百姓都说看病难,医生都说行医难,这使中国医疗进入了一个怪圈,而医生行医难的不只是在看病,更在于那些看病以外的事。无比讽刺的是,仅仅只是一个“停车难”困扰,就很可能贯穿了医生的一生。


停车难,这个问题就真的无解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两人在河上划船,天空突然乌云密布,下起了倾盆大雨,他们赶紧划着小船准备回家,然而在风雨中,他们发现船的中间破了一个洞,开始漏水。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机,两人都慌了神,既着急又担心。


其中一人担心地说:“如果水漏得太多,船就会沉下去,那我们就完了。”


在这个紧急关头,另外一人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看似可行的办法:从船上其他地方拆下一块木板来修补那个漏水的洞。


于是两人按照这个建议,拆下一块木板并放在漏水处,并且他们找来了铁锤和钉子,将木板固定在了上面。


然而好景不长,他们很快发现拆木板的地方也开始漏水,而且水漏得更快。最终,船因为两个地方同时漏水而迅速沉没。


同理,医院车位紧张确实是个问题,但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办法并不是拆东墙补西墙,更何况“拆”的还是能治病救人的医务工作者。


仔细分析,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我们应该采取全面、系统、持久的解决方案来应对,而不是仅仅依靠临时的、片面的措施来勉强解决,制造出已经解决好问题的“假象”。


限制医院职工在院内停车,省出来的这些车位其实不过是杯水车薪,恐怕对现状也不能起到很大的缓解作用,甚至这种“一刀切”的办法还有可能会加剧医务人员的不满情绪,最终影响的还是患者,这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若想解决“停车难”问题,其关键还是要想办法增加停车资源。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改造医院内部空间,比如将住院楼前的小广场改造成地面停车区,或者建设地下停车场或立体停车场,以增加停车位数量。目前很多国内外的停车场建造方法都可以借鉴,像北京、江苏、云南等多地医院都已经有了立体车库设备,既占地少,又停车多。


其次,还可以与周边商场、小区等停车场共享停车位,联合实行车位错峰共享等制度,协调医院周边停车设施与医院共管共享,建立统一平台,将医院及周边停车位剩余情况实时数据、停车场出入口等信息整合,为患者停车提供一站式智慧引导功能‌。


除此之外,对一家医院来说,最省钱的办法就是为职工提供免费班车,为其上下班提供方便。


这么多年来,医院停车难问题为何迟迟得不到解决?抛开表面,深挖背后,反映的终归还是分级诊疗的难题。


有谁会在社区医院看到车水马龙的景象?车位紧张导致水泄不通,还是会在大医院发生。


医院停车难,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的规划与管理问题,更与医疗服务体系的结构和功能紧密相关。


我们的预想很好,对于小病轻症,鼓励患者前往社区医院或基层医疗机构就诊,而将大型综合医院作为疑难病症的治疗场所,这样可以分散大型医院的患者流量,减少其对停车位的需求。


但分级诊疗的确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问题,其制度的建立、实施和完善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国家、医疗机构、医生、患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所以,解决医院停车难的办法不仅仅只限于一个,并且可以确定的一点是,有很多办法不会将医生推向“给患者看病的同时,还要担心自己的车会不会被贴条”的尴尬处境。


总而言之,每一个难题背后,都隐藏着无数解决之道,是否达到了最优解还是取决于改变规则的人。



责编|米子  亦一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荐用私人诊所“三无药品”致患者身亡?医生回应系诽谤!官方还原真相,医院差点被坑了丨医眼看法

公立医院医生平均每天看7个病人,这类医疗机构一年消失近6000个……2023年卫生健康公报重磅发布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戳这里,更有料!

医脉通肝脏科
关注医脉通肝脏科,点一点,为您呈献肝病科新鲜讯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