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TT | 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联合团队揭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病因

学术   2024-10-23 09:14   四川  


上海交通大学刘天罡教授、邓子新院士、刘然副研究员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陈创主任等于2024年10月21日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Corynebacterium parakroppenstedtii secretes a novel glycolipi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揭示了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 GLM)的病因。



GLM是一种非哺乳期炎症性乳腺炎,症状包括乳房触痛、肿块、脓肿等,且患者罹患乳腺癌风险增高。尽管自1972年确认为独立疾病,但其病因一直未明,导致缺乏有效治疗指南,患者病程漫长且复发率高。


该研究首先通过16s rRNA测序和生信分析,发现GLM患者中存在包括C. parakroppenstedtii在内的C. kroppenstedtii-like多种细菌。研究团队从GLM患者的脓液中分离出C. parakroppenstedtii,按照科赫法则在大鼠上验证了C. parakroppenstedtii为GLM的致病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显示,C. parakroppenstedtii对甲硝唑、克林霉素等抗生素耐受,但对利福平敏感。回顾性研究表明,使用包含利福平的治疗方案的GLM患者复发率显著降低。


图1. C. parakroppenstedtii引起GLM的发生


进一步研究表明C. parakroppenstedtii能分泌一种新型糖脂corynekropbactin,具有铁螯合能力,能破坏乳腺细胞、抑制乳酸菌等乳腺定植菌生长,并引起炎症因子IL-6上调,是致病因子之一。随后对所有可获得的C. kroppenstedtii-like细菌基因组进行分类,结果显示C. parakroppenstedtii在GLM患者中可能普遍流行。


图2. C. parakroppenstedtii的致病因子corynekropbactin


研究指出,C. parakroppenstedtii缺乏脂肪酸合成基因,需依赖外源脂肪酸生存。乳腺组织能为其提供所需养分,而内衣可能是其传播途径之一。合理洗衣方式如使用洗衣液、消毒液、高温烘干或阳光下晾晒能有效杀灭该菌。但如果使用肥皂洗涤且阴干的方式,若此过程有肥皂残留,它反而会利用残留的脂肪酸盐作为养分生长,从而增加感染乳腺的风险。


根据本研究结果,研究团队推测副克氏棒状杆菌受乳房中脂肪酸吸引在乳腺定植,定植时分泌corynekropbactin,可能发挥螯合铁、破坏乳腺细胞、抑制其他定植菌生长、引起炎症因子IL-6上调的功能,进而导致GLM的形成和发展。


图3. C. parakroppenstedtii感染导致的GLM发生的假说


2 分 30 秒视频告诉您,「侦探们」如何揪出 GLM 的元凶?

(点击播放查看👇)



研究建议,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体内炎症因子和铁含量变化初步判断是否为GLM,再使用高灵敏度的PCR或纳米孔靶向测序鉴定感染菌,若确认为C. parakroppenstedtii,则可针对性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这项研究突破了困扰半个多世纪的临床难题,为GLM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查看原文并免费下载PDF


Sigtrans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是一本开放获取的全英文生物医学期刊,旨在及时发表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相关的基础科学和临床研究的最新发现和进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