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的成长模式:底层出身咋成长?优秀出身咋成长?

文摘   2025-01-15 16:40   德国  

12号和一位真正的天之骄子的同龄人聊了一个巨长的天。从十一点聊到下午五点半。

这位小伙伴清本、美硕、欧博。来自国内一线城市,父母均为大学教授。

我们讨论了彼此的成长模式、向前冲的动力问题。这里总结一下,供不同出身的读者参考。

01 底层出身者的成长模式

这涉及动力和专业抓手两个点。

我在之前的《底层出身的孩子究竟要怎样自我成长,才能活出点样子?》一文中从心力(动力)、专业技术(融入社会的抓手)等方面入手谈了这个问题。

我的认识基本不变。就是心中对变好这件事情充满向往的力量。这种向往主要是对诸如贫穷、无知的逃离,所以动力很足。

在执行的微观层,就是有个专业抓手

这样在成长路径上就会表现出进步和变化,即观察自己是否在变化,以确保自己的进步性。(参见:从陕北破窑洞到德国专家公寓这一路,及那个系列)。

就是做到心中有力量、专业习得为抓手,路径表现出进步和变化的特征。


02 优秀出身者的成长模式

这位超级优秀的小伙伴说他在大二的时候,就明确了自己要过什么样的人生。

之后找好老师、由理工科转向文科,然后一路申请硕士、申请博士。

在我不知道他的出身的时候,我很幼稚地问,你怎么确保你在大二的时候确定的目标就是一个绝对意义上的理想态?他说他的基础教育让自己有这个判断力。后来他分享了自己的家庭背景、求学路径等细节消息。

这个时候,我才知道他为什么那么笃定自己大二设定的人生目标就是好的、就是理想态的。我自己大二的时候还啥也不懂,我在博二的时候才有比较明确的人生目标。

我问了第二个问题:你从小条件优渥,是什么促使你一直努力,动力这么足?

他的回答很有意思。

他说他问自己的妈妈,咱家也不愁吃穿,我就当我的小王子就好啦,为什么还要那么辛苦好好学习。他的妈妈说,小王子是要承担比不是小王子的人更多的责任啊,所以你要更努力才能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总之,他就是典型的目标导向、责任驱动的成长模式。因为足够卓越的出身形成了良好的认知和思维,所以二十岁不到就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又靠责任心驱动。所以长成了一个超级有动力、有目标的小伙伴。真是大写的优秀!!!

最后,如果读者中有大学在读生、将进入大学的准大学生及其父母,想要了解如何读好大学,推荐大家阅读郑雅君的《金榜题名之后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这本书从社会学的角度,对社会阶层向上流动过程中的文化障碍有很独到的见解,也有一些实用的方法。如果习惯读电子书,私信我,我有免费电子版。

设身处地地为一个没有形成社会化认知的成长者着想,所谓的“目标导向模式”,就是设定明确目标,直接为目标而努力——这种路径并不适合这个群体。这种路径对一个底层出身、尚且还没够到任何资源、没有形成良好的思维、认识的年轻人来说,有点“上帝视角”。

从底层出身的人,年幼的时候的成长路径还是一种依赖直觉的模式。就是观察、反问自己有没有什么变化、有没有成长,也就是我这种成长模式(参见上文):逃离动力、专业抓手、长期进步;积累了些思维、认识的时候,再转向目标导向成长模型。

最后希望跟我一样普通出身的人,能够保持成长,直到自我的积累能够支撑你转向高阶的目标导向成长模式。希望我们都收获丰盈的人生。


了不起的点点霞
起点很低持续成长:从山村放养娃到大学老师;关注个人心灵、职业成长,长期研究并践行“普通人如何通过持续成长改变命运”,致力于输出个人成长方法论;要做一个有用之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