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收到的来信数以万计,大家各有各的烦恼。
我试图归类了一下,呈现典型案例,供大家参考和交流。
在此,我必须表达对大家的谢意。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和坦诚分享。
小青年情况
小青年大概是国内top重点大学毕业。
物质至上价值理念,
可能尚未具备专业领域技能,指与社会岗位匹配的技能,
对教育带来的经济效果较为失望,内心焦虑彷徨,-
还未完成自我同一性认知建构。自我同一性,指个体尝试着把与自己有关的各方面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编织的、协调一致的、不自相矛盾的、不同于他人的独具“统一风格”的自我。
注:不一定准确,因为没有具体了解,只是从来来回回的battle过程当中抓取的信息。请大家只把这当作一个参考案例、来做自我认识和探索。
01谈谈为国家做贡献、为人类谋福祉
时不时有人diss文科有啥用。能对国家做啥贡献,为人类谋啥福祉?
我认为这个话题有点大。作为一个人,能在一个岗位上,能对自己生活中触及的人,包括家人、朋友、同事、同学等人有点用,能合作共事、共同进步,有这个基础了,再谈对国家做贡献,为人类谋福祉。这是第一步,踏实干事,追求高远。如果单单追求高远,等于空谈。这是实际操作层面。
另外,认识层面,“对国家做贡献,为人类谋福祉”中的贡献、福祉不是单纯指造飞机、造大炮、造火车等等这些实体贡献。人文社科的贡献在于,更深刻地了解人、社会、政治背后的机理、逻辑,训练的是个人层面的思维方式,能力上表现为批判性思考、表达能力、与人打交道的能力,还有一些专业素养。
所以,如果单纯以造飞机、搞铁路为唯一的价值理念的话,未来机器人、AI可以取代所有这些技术。我就问一句,大家现在是吃不饱穿不暖,是物质上匮乏么?不,大家的困惑,大部分都是思维、认知、心灵、情绪上的困惑。所以,为国家做贡献,为人类谋福祉中的贡献、福祉指的不单纯是你目力所及的实体,还有对心灵秩序的关怀。
我认为,执行层面,干好自己的工作,对触及自己的人有点用——这是作为一个人能追求的、能做到的;认识上,扩宽一下自己的思维,不要以单一的物质至上观念观乾坤,多给自己买几副观察世界的思维透镜。
02谈谈技能、学历教育与经济效益
小青年可能对自己的学历带来的现实收益有不满。而说到收益,我认为普通人(有资源有人脉的不在讨论范围)连接社会的点就是专业,你能做什么活,提供什么社会价值。
而专业技能跟学历不是直接挂钩的。有学历的人中,差异也很大。
毕业了,拿到证书了,但是自己能做事的能力还没上来,跟社会接触的能力还没开始锻炼,对行业了解还不够或者聊胜于无,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到位。
社会情况是很复杂的,不是专业上读读书就,“蹦”——掉了一个好岗位、好工作了。所以说经济收益跟能力挂钩,跟学历不直接挂钩了。
另外,现在时代不一样了。以前是国家建设时期,岗位空着,人才短缺。但凡拿个学历就能占个坑。现在是有学历的多了,岗位少了,竞争更激烈了。
认识到这点,不要把以前那些学历红利套用在当下,对当下的学历作当下的期待,作合理的期许;学历也不代表技能,所以要踏踏实实增长技能。
所以,普通求学、初入职场的弟弟妹妹们(包括家长们),看清楚自己所处的时代。放下焦虑,实实在在地多增加些技能,比如我鼓励小师妹做些学助工作,锻炼一下多任务工作能力,不要只安安分分待在宿舍里看书刷剧;我也鼓励其他来信的朋友,学点社会上需要的技能,跟自己的专业呈现组合优势;鼓励专科发小专升本、考教资证书、考导游证去乡镇旅游开发部做个导游。这些是实打实能行动的。
所以,与其焦虑学历证书怎么不管用了,不如加强技能。有技能了,就能干活,就有社会价值,就能找到工作,就可以维持正常的生活。可能时代大背景确实比较难,但是这样做,好过啥也不改变空有焦虑。等待一个上行的年份,你练就的本领就能凸显出优势来。
这需要定力,耐力,还得有比较客观的认识,确保你心绪上蛰伏、行动上积极。
你看,那卖油条豆浆的、麻辣烫的,都是一根又一根,一碗又一碗做出来的,获得什么技能、语言、考证、构建认知,都是这样一点一点来的。背后的理路是相通的。
03短促、快捷的脑回路
由于奉行物质至上唯一的价值观,这种单一视角也让很多人不认可人文社科的“贡献”。
由于无法整体的、纵线的认识时代,所以对专业技能、学历红利、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有点理不清。进而感叹小商贩也能挣很多钱,而否定学历,实际上却是认知不到位。生活在当下,却对学历效益抱有八九十年代的期待,这本身就是时代错位的。
小青年diss我炫耀,拿博士说事。这话有点道理,我也确实得标题党一下(我自己也多次在文章中写了),这样才能被看见。
但是我要说明一下:
首先,我不想秀——正如我常说的,我是个普通人,也就是有个养家糊口的工作;
其次,尽管我端的是思考写文字的饭,但是我也是像卖麻辣烫的一样,一碗一碗地做,我一篇一篇地写,为一个一个问题找答案。这也是一种耐力。
最后,我还想指出一点,写文字的、和读文字的之间,本身中间就有距离。读者感受到的,和我要表达的,本身就不是百分百对标的样态。每位读者在阅读的时候,结合了自己的背景、经验、视角和想象力,进而会有自己的阐释和再阐释。所以,我收到的来信各不相同、评论也各不相同。友情提示,当我们要下一个结论的时候,一定努力搜集足够多的资料、足够多的数据,才能做一个稍微有说服力的结论。
最后的最后,希望亲爱的读者朋友们,纵使大环境无法改变,但仍然可做些自我提升。心绪上蛰伏,行动上积极。让自己的综合实力变强。关于学历教育、专业技能与经济效益的关系,首先不要把以前的学历红利期待套用在当下的现实中,这种期待与现实的时代错配是一种认知不到位。年轻人,多扎实技能,这跟工作和社会效益挂钩,即使当下不能印证,过点时间一定能印证。会干活的,肯定有饭吃。不聚焦于个人素养的增长,光因大环境不济而焦虑,这不是实干,这是徒增内耗。
关注大环境、宏大问题,是让自己对社会机理认识的层次更深、广度更广,进而对自己的具体行为、观点有一种更宏大的认识。但是认识宏大,始于足下,始于细小。
年轻人,要睁眼看世界,多为自己配几副看世界的思维透镜——价值判断不要过于单一。从自己获取的信息,这包括听的故事、读的文字,到得出一个结论之间,有很长的论证过程,不要“啪”地一下贴个标签。这个短促的脑回路,就像小时候说牛魔王是大坏蛋、唐僧是好人一样简单,放在成年人身上,就有点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