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网友来信,问我怎么学了这么“洋气”的专业?英语咋学的?还会拉丁语呢?在德国工作会德语吗?
英语基本上算流利,跟美国人、英国人、带口音的各国人沟通都没问题,雅思口语6.5,跟中国考区口语平均分5.6相比,算是还不错的口语成绩了。德语日常沟通没问题,阅读也还好,做报告得提前备好词,说复杂的话题有点挑战。拉丁语可读文献,算是academic language,是我的科研古语言。
其实我是土生土长的陕北人,上大学以前一直讲的是方言,所有这些语言技能都是在硕博求学的研究所学的。我的语言学习方法就是多读、多开口;每天都要让自己的身体,嘴、眼、手、脑接触语言。
不知道这篇小文的读者中,有多少人是陕北人,有多少人听过陕北方言?
离开老家已经十五年了,我仍然可以随意切换方言、普通话,还能听懂山西方言,也会讲一些。因为生养我的小村庄就坐落于秦晋交界处,且我的奶奶、妈妈、婶婶都是山西人。说句玩笑话,咱这也是双语家庭长大。
01高中学习
说回到今天语言学习的主题,但凡对县城中学有点了解的人,基本上能知道县城中学的语言学习情况:那时候高考不考听力,所以平时基本没有听力训练。当时候的英语老师姓拓,是英语科班出身,这在县城里是非常好的师资了。
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基本上还是语法学习法,我会在早读时间出声朗读课文,高三时也自发地做了一些《3年高考5年真题》里的题。我的高考英语成绩108,得分比72%;高考总分得分率也只有72.26%(542/750),也就是只达到了现行的申请德国本科的要求:
截图来自德国本科APS审核指南,网站见https://www.mygermanuniversity.com/zh/articles/APS-China-for-Bachelor%E2%80%99s-applications,有准备来德读本科的同学、家长们请留意。
据班主任说,我的高考分数全省排名5000多名。当年全省文史类考生107159名,也就是我处于前4.665%。我当时不知道这些,因为无知嘛。仔细想想,就是这些比率一层一层地把人分划在不同的平台上,进而决定了很多人的命运。因为每一次筛选就是下一次被筛选的基础盘。我们每个人每天乐乐呵呵地,刷刷视频,殊不知这些比率、条条款款、政策在无声地决定着很多人的去处。一定要对世界有一个稍微宏观的认识,一定一定,不多讲了。
02大学语言学习
进入大学以后,英语水平的省区差异就体现出来了,很多湖北、湖南、四川、山东考生都能一次顺利高分过大学英语四级,我第三次才将吧过。
值得一说的是,我从来没有停止学习英语。当时有个mp3天天听英文歌,见到有英文的化妆水瓶子、宣传单,也会认真多看几眼,也会在脑子里问问这个表达用英文怎么说。
还试着考了一把商务英语中级。
我有时候感慨事物之间的联系真是奇妙。
保研面试的时候,被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英语四级过了没?当时已是大四上学期,当然过了。细想一下,如果没有坚持学、坚持考,就没过(确实有同学没过),那面试的时候就不是痛快地回答过了,就成了支支吾吾、掩掩盖盖地说还没过。面试的效果也要大打折扣了。
03硕博阶段高密度语言训练
硕博阶段我习得了很多新技能。首先,插播一条诚意满满、绝不含水分的广告。任何想学世界古代史(亚述学、赫梯学、埃及学、古典学、拜占庭学)的弟弟妹妹们,一定要来我们这个研究所,这是个成就人的地方。
这是下学期课表,教学、学术交流的国际化水准一流,毫不夸张地说,就我们这个研究所的国际化程度不低于很多国内顶尖学府、比肩国外很多大学。这个真不吹。
在这样一个求学环境里,我基本上是被赶鸭子上架。从2014年开始,就高密度地用英语学习拉丁语、罗马史、专题课。
刚开始,去上课、去讨论问题,我都会在纸条上写下自己要说的主题词汇、不熟悉的词汇、句子。大概三个月以后,就不需要这样认真地准备了。有段时间,我走在路上,目力所及的东西、物品,脑海里立马就闪现出Utility pole(电线杆)、fence(栅栏)、sprained(崴脚了)、High heel(高跟鞋)英文单词。
把英文作为一种学习语言对很多同学来说,挑战很大,但是大家坚持个一年半载,基本都能听懂了。等硕士毕业的时候,基本就可了吧唧可以表达一些很复杂的观点了。
学习是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你坚持下去,忍受了不会、一知半解的那种难,持续地死磕,就会变好,就会变会。一旦你掌握这个由不会到会的心路历程,以后遇到任何不会的东西,你都会有信心坚持下去。
接受自己暂时的能力欠缺,坚持下去——这训练的是一种直面困难、挑战自我的意志力,每练成功一次,直面困难、挑战自我的勇气和意志力就变得更强;再在别的事情上操练一次,那就更更强。
一旦掌握了这种力量,做成事情的概率就会很大。
很多同学在一开始听不懂外教的课的时候,就放弃了,转向更容易懂的中教课——因为他们认为这样一节课的收效更大。这当然有道理,但因为他们放弃了锻炼英文的机会,没有给自己变会变熟练的机会,所以即使博士毕业,还不能轻松地听懂英文,也不能流畅地说英文。而离开这样国际化的研究机构,再很难有这样的机会。
我想这就是学习本身的奥秘,Learning by doing/在做中学,容忍自己暂时的不会,持续发力,就会变会,就会习得某种技能。分享一张前段时间在西班牙做英文报告的照片。
我的拉丁文也远未达到纯熟,德文也是,法文也只能阅读,但是我有在继续学。
一个从陕北大窑洞里出来的小土妞,还在继续努力呀,努力了就能学会。这个方法同样适用于你,适用于大部分的情况。加油呀!!!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惰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