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顺德区跨学科主题说课比赛——《度量衡的故事——“量”的研究》

教育   2024-08-09 08:09   广东  

李颖兰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现就职于佛山市顺德区沙滘小学,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获区一等奖,曾多次获乐从镇作业设计大赛、命题大赛特等奖,两次获得校级优秀班主任称号。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钻研教学,勤于实践,爱教育,爱学生,用心浇灌,静待花开。坚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忙碌的工作中不忘努力自我成长,日积月累,勤学善思,以自身作为学生的榜样,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

《度量衡的故事

——“量”的研究说课稿


【说课标】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综合与实践”部分,新增主题活动《度量衡的故事》。该主题重在了解计量单位的发展历史,理解度量的本质就是表达量的多少,系统整理和归纳计量单位知识,加深对计量单位意义的理解,丰富并发展学生量感。

【说主题】

为了达成“丰富量与计量单位的理解”这一核心目标,我们创设了数学文化课程,分别是“度量衡的故事”之“度的研究”、“衡的研究”、“量的研究”。关于“量的研究”,计划在五年级下学期,学生完成了《体积与容积》这一单元学习后,开展主题活动。

基于此,创编了以《度量衡的故事——“量”的研究》为主题的活动手册。活动实施的大体路径为“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展示成果”,计划用4个课时完成:

第1课时,激发学习内需,制订研究计划。

第2课时,收集整理资料,设计成果展示。

第3课时,共享研究成果,感悟统一意义。

第4课时,重走创造过程,体会思维价值。

   本次说课将围绕第3课时展开说课。

【说目标】

1.展示小组自主学习的成果,加深对古今的单位的理解,感悟统一度量衡的意义,丰富并发展量感。

2.体验结合数学、信息、语文、美术等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跨学科学习的魅力。

3.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评价、反思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说学情与重难点】

学生已经学习了“升、毫升、立方米、立方分米”等体积与容积的知识,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探究意识等,仅让学生自主探索理解是比较困难的,纯粹的教师讲解则是枯燥乏味的,需要采用查找资料理解、表述、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方式。

重点:感悟统一度量衡的意义,丰富并发展量感。

难点:如何更好地进行学科融合,真正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说资源】

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展示调查成果,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真实、深度地发生。

【说教学设计】

五年级的孩子,经过之前系统的语文、信息、美术等课程学习,已经具备了跨学科探究的条件。

【说教学过程】

一、交流展示,了解“量”的历史演变和故事。

在原始社会,有“掬手成升”的说法,十升为斗。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规定秦朝的一斗约为2000毫升,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到了唐朝,增加了“三斗为大斗”的描述,即1斗约为6000毫升。到了民国时期,为了与国际接轨,规定1=10升,并一直沿用到现在。

二、具身学习,寻找生活中的“一斗”。

孩子们会发现,100ad钙奶,20瓶这样的矿泉水,或者2罐这样的花生油,分别叠加起来就是10升,也就是一斗的大小。

借助这样的转化,将抽象的“一斗”化身为具象的情景,让学生具身学习,多感官感知,将量与现实生活紧密连接,体验量的本质就是表达量的多少,丰富表象,从而发展学生的量感。

三、重释成语,体会“一斗”的古今含义。

把学生准备好的成语卡片贴在黑板上,鼓励学生从语文的角度解释含义,从数学的角度深入分析成语。

四、分享收获,开展自评、反思与体认。

借助评价量表,对自己参与活动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价,并开展反思。

【说教学评价】

教学中通过一个情景导入,引出核心问题:1斗有多少?围绕这个核心问题,让孩子们通过调查了解斗的发展历程,借用文字、算式、图画的方式,表达对量的意义及其计量单位的理解和感悟。再引导学生通过寻找生活中的“一斗”,多感官感知,加深理解,最后通过从数学角度看成语,跨学科融合知识,感悟一斗的大小,丰富量与计量单位的理解。在“量”的探究中,通过充足的体验,研究和推理,丰富的想象,真正的发生了学生的量感。


寻求突破 落实素养
提出主张 共同发展

顺德数学之窗
顺德数学之窗致力于数学教学教研,分享教育教学成果,为志同道合的朋友或单位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