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顺德区跨学科主题说课比赛——《水是生命之源》

教育   2024-08-12 08:29   广东  

梁绮琴北滘镇承德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数学二级教师,教龄6年。用教师的智慧点燃学生的智慧,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是有指导的“再创造”过程。曾获顺德区小学数学说课比赛二等奖、北滘镇小学数学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

《水是生命之源》说课稿

(基于单元整体视角下的“数学+”跨学科主题深度学习)


【说课内容】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下面简称《新课标》)综合实践领域第三阶段项目2《水是生命之源》。

【课前思考】

如何在单元整体视角下开展“水是生命之源”跨学科主题学习?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可以采用融合其他学科的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要求学生能合作设计用水情况调查方案,并展开调查,优化方案,会查找资料,从资料和实际走访中筛选需要的信息,提出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建立模型意识,提高应用意识。根据问题解决中的发现和收获,制定节水方案,尝试设计节水工具或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在问题解决中加深对水资源保护等社会问题的关注与理解。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主题介绍】

顺德作为著名的岭南水乡,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有助于开展适合六年级学生的跨学科探究活动。

因此,以“水是生命之源”为主题,融合多个学科,让学生运用数据收集、图表分析、百分数计算等数学专业知识,科学分析与研究等科学学科方法,采用网络搜索、线上问卷等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实地走访,撰写心得,融合语文、英语、美术等跨学科的知识展开创意宣传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情分析】

为了更好的找准学生的起点,我做了以下课前调查,从数据可以看出:“节约用水”是学生最熟悉的口号之一,但是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在严重缺水的环境中生活的体验过,所以学生的节约意识不够强,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开展综合实践的知识与能力,部分学生存在浪费水的行为,因此有开展节水教育的必要。

【教学目标、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在真实情境中,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过程,能够自主筛选信息,确定研究主题,制定活动方案,通过网络搜索、书本查阅、实地走访、询问调查等方式,收集与《水是生命之源》相关课题的资料,形成数据意识。

2.在小组合作探究、汇报展示等活动中,能积极参与、主动交流,经历收集整理的过程,培养一定的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乐学善学,责任担当意识。

3.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能以单位换算、统计图表、四则混合运算、估算等数学知识为基础,形成应用意识、模型意识,综合运用科学、信息、语文、美术等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意识,能对现实现象进行观察、思考和表达,进一步提升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意识、信息意识、自我管理和社会交往能力。

重点:结合水资源现状,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生活进行综合应用。

【教学资源】

政策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南水北调”工程、顺德区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以水美城,以水兴城”战略等。

学校资源:学校能够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源以及联系社会资源,教师具备跨学科学习的指导能力

【教学设计】

《新课标》指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体现整体分析数学内容本质和学生认知规律。

邀请全国节水吉祥物“霖霖”作为陪伴,围绕“水是生命之源”这一主题,开展3个课时的学习,利用网络搜索、实地走访、调查统计等活动,了解水资源状况,运用科学实验、数学数据分析,研究“为何水球会水荒”,围绕着“怎样节约用水”,开展创意宣传活动,制定节水方案,分享节水成果。

【教学过程】

1课时《水·环境》

1.通过资料搜集了解到:地球是一个表面大部分被海水覆盖蓝色水球,但当中可用的淡水资源仅占0.714%。我们的国家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幸运的是,我们生活的顺德是著名的岭南水乡,但是全国目前仍有110个城市处于严重缺水。

2.组织学生展开调查

调查一:

(1)身边浪费水的行为,如:垃圾桶里的“半瓶水”,洗澡前被放掉的冷水和漏水的水龙头。

(2)收集并测量被浪费水的体积,为后续开展滴水实验做好铺垫。

(3)家里每个月的水费:,有助于直观对比节水成效。

调查二:实地走访污水处理厂,了解水的去向。

2课时《水·实验》

1. 实验探究

为了弥补部分学生对数据收集整理过程参与度不够,或者不知道怎样测量,我提供了以下素材,进行现场模拟,把过程再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了课前经验的累积,学生不难得出“一人控制水龙头,一人用量筒接水,一人计时,一人记录”的实验步骤。

2. 数据收集

收集并整理全班数据。通过交流得出“条形统计图,直观、清晰地比较不同水龙头漏水的快慢。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整理分析

组织全班进行分析,“用什么数代表不同水龙头的漏水情况?”“算一算不同水龙头的平均一分钟的漏水量。”学生不难通过计算得出水龙头的漏水量为每分钟20毫升。就是在这样的师生互动中,学生亲身经历从实验探究到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发展推理意识和数据意识。

学生自主推算1时,1天,1年的漏水量。为了帮助学生构建对水量的直观认知,我是这样做的做:20毫升,大约是这个小量杯水量,1200毫升,是3瓶400毫升矿泉水的水量,28.8升有多大呢?这个25升的水桶都装不下了!1000升水的体积为1立方米,你能想象一下,这10.512立方米会有多大吗?在这里,借助多种直观模型,使水量具象化,把“算出来”的水变成“摸得着”了,发展了学生的推理意识和量感。

4.解决问题

如果我们镇的75000户人家里都有一个漏水水龙头,这些浪费的水足足有3942002000升水箱那么重,把它们倒出来,能填满375个长50米,宽21米的游泳池。与此同时,人们需要多支付78 8400元的污水处理费,有78 8400千克粮食生产受到影响,这个小水滴的威力可真不小啊!

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水资源的重要,我还提出以下质疑:地球上这么多水,为什么还会“水荒”?可以淡化海水吗?净化污水呢?为了解决学生的疑惑,我借助了科学设备,搭配上科普视频,淡水制备速度约是每小时33毫升,远小于漏水的速度,而污水处理的步骤也十分复杂,淡水资源实在太难了!

5. 总结回顾

这节课,我们从滴水实验出发,经历时间推移、感受水量的变化,水资源对经济、农业的影响,以及制备的缓慢,用真实数据说话,以小见大,引发情感共鸣,充分体会到水资源的重要,唤醒学生的节水意识,借助科学实验,启发式教学和直观模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得量感、推理意识、数据意识、应用意识、模型意识得到发展。

3课时《水·行动》

1.学生围绕着节约用水提出倡议,学习节水冷知识,把“直接节水”和“间接节水”相结合,提高节水成效。

2.为即将到来的世界水日制作一幅双语节水海报,帮助学生提高文化意识与学习能力。

3.亲自撰写家庭节水计划,分享节水成效。

【教学评价】

课堂上,每个环节制定相应的教学评价标准,课后结合自评、他评、师评,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采用问题串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知识性评价,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促进、以评促优。

正如吴正宪老师说的,深度学习是跨学科综合实践的学习过程。这个项目,我们从数学出发,融合各个学科知识,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问题的解决中不断探索、实践,体现了学生本位的深度学习,使得学生的个人能力和核心素养得以提高!

以上是我的说课,谢谢大家。


寻求突破 落实素养
提出主张 共同发展

顺德数学之窗
顺德数学之窗致力于数学教学教研,分享教育教学成果,为志同道合的朋友或单位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