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主题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第七届西部高教论坛在重庆永川成功召开。
重庆市教委宣教处处长李林齐,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会长严欣平,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书记、副院长陈健,重庆文理学院校长黄伟九,副校长漆新贵、李璐到会指导并出席开幕式,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和师生参加了本次论坛。黄伟九致辞
开幕式上,黄伟九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词。他首先代表主办方对莅临现场的各位嘉宾表示欢迎。接着,黄伟九对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解读,并强调了振兴西部高等教育与促进区域间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战略意义,特别介绍了重庆文理学院作为论坛的主办单位之一,以及论坛的创办主体《重庆高教研究》的具体情况,展现了其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专业实力和影响力。黄伟九表达了对西部高教论坛未来发展的美好祝愿,希望论坛能够持之以恒、越办越好,为西部乃至全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陈健致辞
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书记、副院长陈健对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在西部高等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了介绍,他认为西部大开发关键在人才,路径是因地制宜催生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高校在区域生产力发展布局中义不容辞。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会长严欣平在讲话中指出,本届论坛专家学者云集荟萃、与会人员踊跃参与、主题聚焦特色鲜明、主办承办通力协作,并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为导向,强调了西部高教论坛举办的重要意义。李璐主持
论坛开幕式由重庆文理学院副校长李璐主持。
主论坛第一阶段由重庆文理学院副校长、《重庆高教研究》执行主编漆新贵主持。邬大光作报告
原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教授在《一流大学培养拔尖人才的价值取向》的报告中指出,在我国高等教育界,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地方高校追求考研率、双一流大学追求深造率、高职院校追求专升本率。这些“率”正进入各种评估指标,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特有的文化。相较一些发达国家,我们当前看重的深造率、出国率、保研率等指标,并不是人才培养的价值追求。一流大学既要有定力,也要有敏感性;既要有爆发力,也要有持久力,不仅能够先发制人,还能树立优势;一流大学要既能够让其所在的国家感到自信,也能够让在其中的个体感到幸福;既能够送学生上“云端”,让他们“进可求其学”,也能够让学生回到“地面”,“退可用其术”。
眭依凡作报告
浙江大学眭依凡教授在《转型发展: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一流大学内部治理路径选择》的报告中指出,一流大学必须把自己纳入加速实现两个自主的国家发展战略框架,并将其作为建设目标,在两个自主的实践中做出独属自己的贡献。一流大学的转型发展是应对日益残酷科技竞争的必然选择,大学转型发展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的具有突破性的发展模式,知识开放是导致大学必须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原因。大学转型发展的成效取决于大学内部治理的现代化,重点强调了包含目标定位、平台建设、项目选择、学科融合以及绩效评价等有利于一流大学转型发展的内部治理举措。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卢晓东研究员在《时间中视角:简历研究法与传记研究法讨论》的报告以简历分析为切口,对古典时间观、线性时间观、现代时间观、非线性时间观、瞬间、传记分析等进行分析,指出简历分析是基于个人时间纵向视角的一种分析,其局限在于个人时间所嵌入的公共时间需要接近线性。古典时间观是线性时间观,现代时间观是非线性时间观,瞬间是时间非线性的拐点。由于瞬间的存在和非线性的个人时间,对重大的、具有颠覆性意义的创新所涉拔尖创新人才,单独进行简历分析需要谨慎。简历分析需要传记分析补充。厦门大学王洪才教授在《论高质量高等教育指标体系的构建》的报告中指出,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是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提出的基础性课题,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的必然要求。其中,高等教育评价体系是推动我国高质量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抓手,亟须加快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提供科学评价依据,指明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前进方向。在高质量教育评价体系中,当下客观性指标占据大多数,未来还需在具体实践中不断补充文化、理念、制度评价相关的主观性指标,为不断修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道路提供科学评价支撑。陈健主持
主论坛第二阶段由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书记、副院长陈健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刘宝存教授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关键维度、国际方位与发展路径》的报告中指出,国际化作为推动高等教育资源在各国间与国家内部实现配置的重要举措,是打造支撑国家发展的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和提升高等教育对外传播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根本路径,也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题中之义。基于简·奈特对于教育国际化的概念界定,他从制度国际化、办学国际化、人员国际化、科研国际化和课程国际化五个维度对各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发现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正由内向型发展模式向外向型发展模式转型,在全球图景中位于中上游水平。与此同时,我国在来华留学生规模、外籍师资规模、在外开设海外分校力度、英文授课项目的规模与结构等方面依旧存在短板。立足教育强国建设,未来我国应加强政府引导角色,优化高等教育国际化制度建设与格局规划;持续提升高等教育吸引力,服务人才中心与创新高地建设;推动在地国际化发展,加强本土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力;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进一步扩大中国高等教育的全球影响力。阎光才作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阎光才教授在《本科专业教育内涵的流变与走向》的报告认为,现代意义本科层次教育的设立主要源于英美传统,历史并不悠久,本科专业教育的历史更为短暂。20世纪后的欧洲大陆甚至英国大学,始终具有浓厚的professional的传统,它们继承了中世纪大学的专业教育传统;进入20世纪的英国本科,20世纪90年代的法国与德国大学新设的本科层次,依旧保留了这种浓厚的痕迹。欧洲的本科学位,宽口径,重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结构性强,培养相对刚性,重研讨课与研究性课程,本质上也依旧是研究学位。朱德全作报告
西南大学朱德全教授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中国道路”:“三教三融”协同逻辑》的报告中指出,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中国道路上要做到职业教育一定要“放眼国际”,更要“着眼本土”;不要总是“唯外是从”,更不能“夜郎自大”;一定要指向于学生的“完整人生、幸福人生”(生涯取向);不要总是狭隘关注于学生“当下谋生,职业人生”(就业取向)。职业教育一定要跨界协同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跨越教育时空,优化类型定位,形成纵横立交体系,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在全面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中跨界共生发展,让职业教育从层次到类型,从类型再到理念,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常态内容与理念追求。卢晓中作报告
华南师范大学卢晓中教授在《科教融汇何以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方向》的报告将科教融汇与职业教育类型优化相关联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对于科教融汇为何能成为职业教育发展新方向,他从理念、体系、实践、应用、文化等5个层面进行论证。同时他从促进“三融”融合,统筹“三教”协同创新、立足引擎驱动,推动职普融通、赋能“四链”衔接,深化产教融合、彰显时代特征,开辟发展新赛道、着力制度变革,形塑发展新格局等5个方面系统阐述了科教融汇成为职业教育发展新方向的基本策略。洪成文作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洪成文教授在《如何提高西部高校财政自主能力》的报告中指出,通过对大学领导的微调研进一步明确了财政自主能力提高的意义和迫切性、财政自主能力提高的策略,以及提高财政自主能力高校自身努力的方向,进而提出了提高西部高校财政自主能力所必须的政策保障。提高财政自主能力具有多方面的价值:持续性发展西部高等教育的价值,避免依赖性;引进和留住高端人才的价值;配合政府的西部扶持政策的效益的扩大;提高西部高校办好高校的自信心。他同时指出,提高财政自主能力非常重要,在政府引导和财政持续投入的前提下,做好体制机制建立,内部奖励、自身能力建设,项目设计、向兄弟院校取经、讲好院校发展故事等工作。陈吉胜主持
主论坛第三阶段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吉胜主持。胡咏梅作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胡咏梅教授在《教育强国建设目标下高等教育专任教师资源配置标准与需求预测》的报告中指出,在教育强国建设与人口变动的背景下,合理设定高等教育教师资源配置标准,对于保障学龄人口所需的高等教育师资供给、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学界面向高等教育阶段开展学生规模和经费投入预测的相关研究比较丰富,但聚焦教师资源标准及需求预测的研究比较有限。未来需要对不同类型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师资配置标准、师资配置需求规模,以及包括教辅人员在内的非专任教师配置方面开展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从而为高等教育师资配置决策部门提供更为精细的配置方案。董云川作报告
云南大学董云川教授在《教育面向的当代进路》的报告中指出,面向未来变成了面向眼前,面向现代化不仅仅是面向技术化,面向世界不能转而面对世界。在微观层面上,“教育的面向”要尊重个体,循序渐进;要固本强基,自下而上;要修炼品格,由内而外。在中观层面上,“教育的面向”要尊重“生命性”准则,遵守“包容性”原则,遵循“发展性”法则。在宏观层面上,“教育的面向”要高瞻远瞩,循至简之真道,求无为之善治。王建华作报告
南京师范大学王建华教授以《中国特色高校评价体系的内涵与建构》为题,对于中国特色高校评价的理论内涵与价值导向,中国特色高校分类评价,政府评价、高校内部评价与社会评价的完善等3个主要内容进行了剖析。他认为中国特色高校评价体系是中国特色教育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问题就是如何理解高校评价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不能成为一个政策口号或标签,而是要有其具体所指和理论内涵。对于高校评价来说,中国特色不能只是事实陈述,而是要蕴含价值导向。“中国特色”一定不能只是中国在事实上“独有”,而是同时要“富有时代特征”且“体现世界水平”;更关键的是,这种高校评价还要对于其他国家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为避免社会评价左右高校办学方向,亟须在高校内部评价与社会评价之间建立共轭关系。基于共轭关系,高校应主动向社会披露与办学相关的数据和自我评价的结果,第三方机构应以专业化为进路,通过满足特定利益相关者对高校评价信息的需求来获得必要的生存与发展空间。陆根书作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陆根书教授在《标准就业与非标准就业的收入差异:基于教育错配的解释》的报告中指出,非标准就业者发生教育错配的几率显著高于标准就业者,非标准与标准就业是我国劳动力市场新型分割的一种表现形式,非标准就业者发生教育错配时遭受的收入惩罚更小,教育错配是非标准与标准就业者收入差异扩大的重要原因。为此,尽管非标准就业具有“稳就业”和增加劳动力市场弹性作用,但其边缘性与脆弱性应受到重视;需要正视我国劳动力市场中“标准-非标准”就业的二元分割,着力建设统一且公平的劳动力市场;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教育改革,强化教育系统与劳动力市场的联结强度。在11日下午的学术活动中,六个分论坛、百余位学者围绕“高等教育强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拔尖人才培养”“学科基本理论”“西部高等教育振兴”“教育数字化”等主题展开学术研讨。
时 间:2024年5月11日(星期六) 13:30—16:00 |
分论坛一 “高等教育强国” |
|
时间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13:30—13:45 |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现实问题与对策建议 | |
13:45—14:00 | 世界主要国家建设人才中心的模式类型与行动策略——基于高等教育的功能分析 | |
14:00—14:15 | 创新高地与美国州域高等教育集聚模式的实证研究 | |
14:15—14:30 | 迎接黄金时代: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道路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国际视野 | |
14:30—14:45 | 中国特色学位法律制度的生成逻辑透视 | |
14:45—15:00 | 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吗——基于准倍差法的研究 | |
15:00—15:15 | 头部高校科技经费垄断对区域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 | |
时 间:2024年5月11日(星期六) 13:30—16:00 |
分论坛二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
|
时间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13:30—13:45 | 职业教育规模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样态与协同路径——基于重庆市永川区2013—2021年动态数据实证研究 | |
13:45—14:00 |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 | |
14:00—14:15 | 三角协调理论视域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进路 | |
14:15—14:30 | 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动态演化博弈机制研究——基于校企合作过程视角 | |
14:30—14:45 | 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机制、挑战与路径 | |
14:45—15:00 |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市域产教关系治理:逻辑、过程与路径——以S省Y市为例 | |
15:00—15:15 | 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区域差异及空间效应 | |
时 间:2024年5月11日(星期六) 13:30—16:00 |
分论坛三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
|
时间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13:30—13:45 | 优绩主义、情感代价与反身性:精英高校中农村学生的社会适应 | |
13:45—14:00 | “双一流”高校精英化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 |
14:00—14:15 | “双一流”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 | |
14:15—14:30 | 本科生导师制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基于“国家大学生学情调查”数据分析 | |
14:30—14:45 | 学习投入与本科生学习成果类型分化:异质效应与理论探新 | |
14:45—15:00 | 情感感知下研究生导学关系的异化成因与治理路径——基于豆瓣小组的网络大数据分析 | |
15:00—15:15 | 导师包容性指导风格与研究生科研投入的关系:科研焦虑和自我损耗的链式中介作用 | |
时 间:2024年5月11日(星期六) 13:30—16:00 |
分论坛四 “学科基本理论” |
|
时间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13:30—13:45 | 简历分析法应用的方法论基础及其对教育实证科学发展的影响研究 | |
13:45—14:00 | 简历分析法的技术取向及其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支撑 | |
14:00—14:15 | 教育微观决策:一种新的高等教育研究范式 | |
14:15—14:30 | 高等教育新质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 |
14:30—14:45 |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地方高校有组织科研的创新模式与实践路径 | |
14:45—15:00 | 朝向高质量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质量形态及其理论基础变革探究 | |
15:00—15:15 | 科研只为稻粱谋?——本科生科研功利化现象窥探与本质审思 | |
时 间:2024年5月11日(星期六) 13:30—16:00 |
分论坛五 “西部高等教育振兴” |
|
时间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13:30—13:45 | 西部高等教育集群发展:可为、难为与应为 | |
13:45—14:00 | 澜湄跨境高等教育合作的理论建构及应用框架 | |
14:00—14:15 | 学科生态视阈下西部高等教育问题审视与重塑:基于东西部A和B校的比较研究 | |
14:15—14:30 | 科教融汇视域下西部高等教育结构的现实困顿与优化路径 | |
14:30—14:45 | 从硕士生“东去读博”的流动机制看西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 | |
14:45—15:00 | 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政策动因、现实困境与未来走向 | |
15:00—15:15 |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耦合研究 | |
时 间:2024年5月11日(星期六) 13:30—16:00 |
分论坛六 “教育数字化” |
|
时间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13:30—13:45 | 论高校数字化转型的新型能力建设:流程、基础与举措 | |
13:45—14:00 | 教学空间数字化转型风险及反思 | |
14:00—14:15 | 数字化赋能中国高等教育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变革逻辑研究 | |
14:15—14:30 | 生成式人工智能嵌入教育治理的基本逻辑和风险防范 | |
14:30—14:45 | 数智时代的学习异化:个体化、窄化与意义贫困 | |
14:45—15:00 | 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模式设计构建研究 | |
15:00—15:15 | 三链融合:新质生产力导向下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回顾与展望 | |
在各分论坛结束后,举行了闭幕式。
陈龙国主持
闭幕式由重庆文理学院社会科学处(期刊社)处长陈龙国主持。
6个分论坛分别由青海师范大学李晓华教授、安徽大学夏焰副研究员、西南大学易全勇副教授、云南师范大学段禹博士、重庆师范大学袁潇副教授和重庆文理学院胡守敏教授代表总结。漆新贵进行大会总结与致辞。漆新贵认为,论坛主报告和各分论坛都表现出了水平高的学术交流,为推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助力西部高等教育全面振兴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发展思路。漆新贵强调,西部高教论坛是西部人的论坛,也是全国高教学人的论坛,希望所有领导、专家和青年朋友们一如既往地继续关心、支持西部高教论坛和《重庆高教研究》的建设发展。此外,5月10日晚,分别进行了两场硕博士生论坛学术活动,来自于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西南大学等20余名硕博士生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时 间:2024年5月10日(星期五) 19:30—22:30 地 点:酒店4F会议室1 |
|
硕博士生分论坛一(上半场) |
|
时间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19:35—19:45 | 同伴支持学习:美国高校本科生参与教学的实践与经验 | |
19:45—19:55 | 西部优质高等教育供给与区域高质量发展需求的矛盾分析 | |
19:55—20:05 | 西部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基于DEA-Malmquist-Tobit模型的研究 | |
20:05—20:15 | 大学声誉变化对生源质量的影响——基于306所独立学院转设的证据 | |
20:15—20:25 | 省域高等教育发展如何支撑产业绿色创新?——基于2010—2020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 |
20:25—20:35 | 学习者情感演变视角下基于云模型理论的课程迭代改进研究 | |
20:35—20:45 | 科教兴国背景下高校拔尖人才培养的现实阻滞与纾解路径 | |
硕博士生分论坛一(下半场) |
|
时 间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21:10—21:20 | 教育强国视阈下的教师教育:使命、困境与路径 | |
21:20—21:30 | 以治理现代化为导向的大学治理评价体系构建 | |
21:30—21:40 | 英国A Level考试制度的发展动态、变革动因与现实借鉴 | |
21:40—21:50 | 高等教育“强基计划”实施现状与未来展望 | |
21:50—22:00 | 高校拔尖创新人才选拔的价值、困阻与进路 | |
22:00—22:10 | 拔尖创新人才学术科研志趣的形成机制探究 | |
22:10—22:20 | 三螺旋视阈下中美一流大学文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探析 | |
硕博士生论坛•分论坛二
时 间:2024年5月10日(星期五) 19:30—22:30 |
19:30—19:35 | 致辞 贺能坤 重庆文理学院师范学院院长、教授 | |
硕博士生分论坛二(上半场) |
|
时间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19:35—19:45 | 卓越工程师培养缘何成为国家行动——基于多源流理论的政策议程设置分析 | |
19:45—19:55 | 教育数字化转型中人的“异化”及应对策略 | |
19:55—20:05 | 中国一流大学智慧教育的“为何”与“何为”:政策、实践与比较 | |
20:05—20:15 | 中国高校数据治理制度变迁逻辑——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 | |
20:15—20:25 | 高校教师的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如何形成数字素养 | |
20:25—20:35 | 基于政策工具视角的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 | |
20:35—20:45 | 数字化转型中教师数字领导力的模型构念与提升路径 | |
硕博士生分论坛二(下半场) |
|
时 间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21:10—21:20 | 融合驱动:新研究型大学战略规划的逻辑基点 | |
21:20—21:30 | 政策工具视角下西部高等教育对口支援政策文本研究 | |
21:30—21:40 |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高职生学习动机研究 | |
21:40—21:50 | 微妙的艺术还是挣扎的泥泞——人文社科专业博士生论文发表体验的叙事研究 | |
21:50—22:00 | 导师期望对硕士研究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师门氛围的中介效应 | |
22:00—22:10 | 学生中心理念:大学优质课堂的必备要素?——基于小组展示课堂的经验证据 | |
22:10—22:20 | 以科教融合驱动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例 | |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中国政府和社会的重大战略主题,而西部高等教育全面振兴又是强国建设难点和要点,也是西部高教论坛一直致力推进的主要目标。西部高教论坛应西部大开发和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而兴,自2018年首届会议以来,得到西部高教学者乃至全国关心西部高教发展的学者的关注和积极参与研讨,也引起了决策部门(包括教育部)的关注,不断发展,汇成今日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一股研究力量。下一届将继续围绕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和西部高等教育全面振兴这个大目标,结合发展的实际和形势的需要,并与合作主办方协商确定年会主题。《重庆高教研究》成功主办第三届西部高教论坛
本次论坛由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重庆文理学院社会科学处(期刊社)、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西部职教基地发展研究中心(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重庆文理学院西部高等教育研究中心、重庆文理学院教育创新研究院、《重庆高教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文字编排:张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