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明朝 后期的历史(二十七)孙承宗手下到底有多少军队

文摘   历史   2024-09-05 07:38   山西  

孙承宗在宁锦四年,一直以修建土木工程为主;因为相关的行为,并没有触及满清当时的底线,所以明、清双方一直相安无事。

后来,孙承宗主动和满清打了一仗,却是让满清打得大败而回。

这场战役,肯定是明军失败了。对此,大家并没有分歧,大家的分歧只是,这场战役的规模到底有多大?

孙承宗说,这场战役的规模非常小,只是他手下偏将擅自发动的一场小战,虽然败了,但是损失非常有限。

孙承宗的政敌则说,这场战役规模非常大,所以损失非常严重。

此役是马世龙背着孙承宗“托言东哨,接济难民”而发动的一次冒险进攻,不过是小规模的接触,胜败不影响整个战局。但是,阉党乘机抓住这次小的失败事件,一齐围攻马世龙,并参劾孙承宗《明熹宗实录》。章疏达数十道,要求惩办他们。(摘自孙文良、李治亭《明清战争史略》)

不管怎么说,孙承宗在宁锦长达四年的时间里,也只是一个劲修建土木工程,现在与满清打了一仗,还以失败告终。自然只能下课了!


孙承宗下课后,帝国政府派高第,接替了孙承宗的位置。

高第接管孙承宗的军队后,马上向朝廷上书说,关宁在册兵力11万7千人,实际只有5万人。言外之意,孙承宗在关宁军区,一直吃着6万人的空饷。

孙承宗对此回应说,既然你说只有5万人,那你以后就按5万人领饷吧!高第一听孙承宗这话,不得不“以妄言引罪”。

明年,宁远被围乃疏言关门兵止存五万,言者益以为承宗罪。承宗告户部曰:“第初莅关,尝给十一万七千人饷,今但给五万人饷足矣。”第果以妄言引罪。(摘自《明史.孙承宗传》)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呢?

在故事化的历史书中,高第是阉党,所以就秉承阉党的意志,用非常幼稚的手段陷害孙承宗。最后面对孙承宗义正词严的反驳,只能低头认错了。

魏忠贤本不想用这人,但算来算去,兵部混过的,阉党里也只有他了。于是二话不说,把他找来,说,我要提你的官,去当辽东经略。……在辽东,高第用实际行动证实,他既胆小,也很无耻。到地方后,高先生立即上了第一封奏疏:弹劾孙承宗,罪名:吃空额。(摘自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

其实呢?所谓高第是阉党,本身就是信口开河的说法。

崇祯初年,崇祯皇帝决心要把阉党一网打尽。但东林党为首的官员,却只找了四十多个阉党交差。

崇祯皇帝对此大怒,因为找到了阉党太少了。于是以东林党为首的官员,又多找了几十个阉党交差。

皇帝对此仍然大怒,因为阉党还是太少。于是东林党为首的官员咬了咬牙,一共抓出近三百个阉党。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最后确定的阉党名单中,也没有高第!


把历史当故事写的人,说起高第这些罪行时,常常是义愤填膺,总而言之,是可忍孰不可忍。

但高先生的劣根性根深蒂固,整人不成,又开始整地方。他一直认为,把防线延伸到锦州、宁远,是不明智的行为,害得经略大人暴露在辽东如此危险的地方,有家都回不去,于心何忍?还不如放弃整个辽东,退守到山海关,就算失去纵深阵地,就算敌人攻破关卡,至少自己是有时间跑路的。他不但这么想,也这么干。(摘自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

问题是,童话终归是童话,当我们翻开阉党名单时,竟然看不到高第的名字!

也许有人会说,高第漏网了!问题是,一个阉党成员犯了这种罪行,还能漏网,那崔呈秀还自杀什么劲呢?


高第到底接管了多少军队,恐怕只有上帝知道。

因为不论高第接管了多少军队。有一点是可以肯定,那就是,这枝军队从前一直是按11万人领取军饷。现在高第一句话,就让这枝军队,以后只能按5万人领取军饷,你说这枝军队会不会炸了锅?

在这种背景下,就算高第只接管了5万军队,面对孙承宗的回答,恐怕也只有“亲自上书,以妄言引罪”。因为孙承宗的回答,是一种极尽高明的回答。


在整个过程中,明帝国上上下下的人,和《皇帝的新装》中的人,没有任何分别!

皇帝也好,大臣们也好,谁也看不到新装在哪里,却都异口同声说,自己看到这件新装;满大街的人,都看不到新装在哪里,却都异口同声的说,自己看到了这件新装。

帝国军队到底有多少人?就是一件皇帝的新装。如果有人敢说,自己没有看到这件新装,那他肯定是不想在帝国政府混了。


一切是显然的,军队说自己有10万人,政府就得按10万人发饷。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所谓的10万人,水分大的去了。但是谁也不敢把相关问题,端到桌面上去核实。

军队说自己有10万人,政府就按10万人发饷,即使政府无力全额发放,也只能在账面上欠着,绝不能说,已给这支军队,发足了饷银。

许多时候,皇帝一听军队因为欠饷闹事,就火冒三丈。我们总觉得皇帝太没人性了。问题是,这饷是怎么欠?面对这种欠饷,谁当皇帝,也想赖账的!


后世的郑板桥说“难得糊涂”。

在这种问题上上,帝国政府不糊涂不行啊!如果帝国政府真的面对这种问题,谁去核实各地军队的人数呢?如果帝国政府真的开始面对这种问题,下个月的军饷,应该按什么标准给军队发放呢?


高第到底接管了多少军队,这个恐怕只有上帝知道。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高第接管的军队人数,肯定水份大的去了!

当在明末军队那种普遍贪冒军费的背景下,孙承宗统率的军队,就能免俗?


林则徐刚到两广,指着两广全体官员说,你们中谁敢说自己没有贪污过?

林则徐把那里的官员都看扁了,因为他们实在称得上无官不贪、无贪不官。问题是,林则徐曾主管过地方,官员就真的会普遍廉洁吗?如果我们不把政治当童话看,就应该知道,林则徐曾经管理过的地方,也是这样的。

甚至而言,林则徐他老人家,也是经常贪污的。

据张集馨记载,那一年由于灾荒,停征军粮,“而督抚将军陋规如常支送”,以至陕西粮道深感困难。所谓督抚,指的是陕甘总督和陕西巡抚。这就分明告诉我们:林则徐也和大家一样收陋规。(摘自吴思《潜规则》)

贪冒军费,绝不是代表着孙承宗的个人利益。孙承宗即使廉洁、能干,但他显然不可能,把这廉洁强加给普遍的下属。


帝国军队普遍贪冒军费,代表的绝不是某个将帅的利益;甚至都不是军队各级将领的利益,甚至都不只是上层利益群体的利益。它所代表的利益,那是盘根错节的,已深入了帝国政府的方方面面。

对于这种利益,是没有人敢触及的。孙承宗坐镇辽东,没有引得举国一片哗然,本身就证明,孙承宗只是在既得利益群体容许的范围内,做了非常有限的改革。

这个时候,山海关的士兵名义有七万人,但是没有纪律,冒领军饷的很多。孙承宗大规模清查,淘汰逃将几百人,遣返河南、真定疲乏的士兵一万多人。(摘自《白话明史.孙承宗》)

我无意否定孙承宗,因为孙承宗绝对是第一流的人物。问题是,受制于当时的背景,孙承宗与其它人相比,也就是五十步和一百步之别罢了;他肯定比别人要强很多,但也仅仅是比别人要强很多。


高第说军队实际兵力,与在册兵力相差很远,也许仅仅是为了推卸自己责任罢了。因为如果战败了,可以把责任推在这上面。

但很可惜,他利令智晕,竟然犯了官场大忌!所以听到孙承宗一声大喝,他就只能上书,以妄言引罪。


高第说,关宁只有5万军队。

孙承宗说,既然只有5万军队,你以后就按5万人领军饷吧!

问题是,高第一句话,就把关宁军队的军饷砍掉多一半,你说关宁军队会怎么对高第?


当然了,高第说军队实际兵力,与在册兵力相差很远,也有可能代表了,魏忠贤试图整顿军队的意图。问题是,这种事,怎么个整顿法?所以这件事一搬上桌面上,从在前台的高第都拉稀了。

我们可以想象,当高第上书说,关宁在册军人11万,实际上只有5万时,帝国中央政府肯定会高度重视起来。问题是,简单一讨论,大家就知道,这种事,还是少管为妙。因为谁来管?怎么管?管出事来,算谁的?

最后,孙承宗给高第上了一课,高第也就顺坡下驴,“以妄言引罪”结束了。大家看到高第,也算识实务,就没有追究他的罪责。因为在宁远大捷时,高第还是关宁最高军事长官。


把历史当故事看的人,一说起高第的这件事,就是义愤填膺。

问题是在万恶的阉党倒台后,也没有人追究过高第的罪责。因为谁也知道,高第不过是高喊了一声,皇帝没有穿衣服罢了。如果帝国就因为这种原因,硬要往死整高第,那帝国就更没救了!


泪痕春雨
历史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