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份,去附近书店闲逛的时候,陈海贤老师的一本书映入了我的眼帘。之前读过他的《了不起的我》,觉得非常有帮助,在书店里简单地翻了一下,回到家里找到电子书开始阅读。据说,这本书是陈海贤老师的另一本书《幸福课:不完美人生的解答书》的再版书籍,这一次加了很多修订工作和素材更换,也是一次重写自己作品的过程。书中的很多故事,都是真实的案例,透过这些案例,可以看到现实社会中如此多「有问题」的人,当遇到这些问题时,老师给了什么方法他们,我们也可以借鉴,改善自己的难题。以前的印象里,心理咨询是一种倾诉,咨询师给出解决方案的过程。陈海贤老师的咨询,更多的是引导,轻量的干预,更主要的改变,还是源自于咨询者自身的行动。这也印证了之前分享过的:我们无法等别人拯救,要学会自己对自己负责,当自己的拯救者。作者告诉我们,我们也许都得了平庸恐惧症,觉得自己不能变得平庸,一定要成为牛人,才算对得起生命的意义。不需要非得成为牛人,只要做好每一步,完成自己吹过的牛逼,也可以在平庸中脱颖而出。过去我总觉得不能一直平庸,好像一定要成为「厉害」的人,才算是对得起我的努力和付出。但,成为牛人多难啊,总是高要求自己,要求自己要成为牛人,把自己变得压力重重,这样过得其实挺累的。有好习惯,跑步十年、阅读十年、日更500+天,那又怎样,承认自己是个平凡人,继续努力就好啦。不需要跟别人对比,羡慕他人的生活、幻想过上别人的生活,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好了。承认自己的平凡、平庸,不是放弃努力,而是不给自己太高的期待,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这样就已经能很好 ,很开心了。比如,想做好读书写作这件事,那就努力做好它,其他不想那么多。陈海贤老师在这本书提到,要成为自己的教养者,才是真正的独立。我们期待父母改变,部分原因是因为渴望他们改变后能给我们一些启发,这样我们才愿意去改变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还在依赖着父母,没有从父母的爱恨交织中独立出来,精神上不独立。没有人生下来就是父母,没有人生下来就知道怎么做人,既然认为过去的方式是错的,那就自己去重新学。你期待得到什么样的爱,就怎么爱自己,怎么爱自己的孩子。这大概就是我对自己原生家庭的看法,不抱期待,学会独立。从绝对理性角度来看,父母终究要离去,我们终究要学会独立,承担自己该承担的一切。三、匮乏与不安
匮乏会俘获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做出错误的决策。
正如《稀缺》提到的一样,稀缺使人们专注,同时又会使人忽略掉某些可能很重要的事情。
理解稀缺的双面性,就能知道该如何应对匮乏。
陷入稀缺时,我们会只关注在最想要关注的地方,忽略掉其他事情。
因此,最好是建立自己的决策程序。
比如晚上肚子饿了,就吃点全麦面包或者牛奶➕麦片,这样就能避免在深夜去点宵夜。
有了决策程序,节省了我们的认知资源,在陷入稀缺的时候才不会因为大脑认知资源的匮乏做出错误的决定。
最后,这本书叫《重新找回自己》,也许就像作者说的那样:你曾经失去的东西,会从别处得到。你会得到的比失去的更多,那是这条自我转变之路给你的嘉奖。
扫码加入我的免费知识星球
划拳小匠,终身成长的程序员,行动小达人。
日更500+天
早冥读写跑5件套践行者,已坚持2年。
主业是程序猿,业余阅读/码字/运动。
能提供:软件开发、自媒体入门、写作指导、成长陪伴。
关注【划拳小匠】公众号,回复【1】,领取高效成长的10本书单,回复【888】,送你《自媒体搞钱的14条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