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宗剑:“六个转变”推动险企高质量发展

财富   2024-06-27 14:56   北京  

自1980年我国恢复保险业务以来,我国保险业历经4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全国保费收入从当年的4.6亿元发展到2023年的2.69万亿元,增长了5847倍,年均增长22.35%。总体上看,其增长速度非常快,但在不同阶段呈现出“波浪式”发展的特征。

处理好经营管理中的若干关系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无论是政府部门、监管机构,还是保险公司,在指导思想和经营理念上存在明显差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国家到地区、从行业到公司,促进高质量发展逐步成为全国上下坚持的指导意见。2019年12月,原中国银保监会印发《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和意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更加关注保险业的高质量发展问题,先后于2024年4月和5月印发了《关于推动绿色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金融监管部门的要求,近几年,各保险公司及相关市场主体在如何促进高质量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现实情况看,不少保险公司及其上级单位或控股股东仍然在指导思想、经营理念和发展思路等方面存在问题,与高质量发展要求和目标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基于部分人寿保险公司的现状,为了促进保险公司高质量发展,各保险公司至少应当处理好经营管理中的若干关系,实现以下“六个转变”。

从注重规模向注重质量转变

一些保险公司过度关注保费规模的快速增长,把保持或争取一定的市场份额和行业地位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往往在保险公司上下形成重规模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的倾向。有些保险公司在其上级单位或控股股东的“引导和推动”下,特别注重保费规模的增长,甚至以保费论英雄,主要依据保费达成率提奖、晋级。受这种导向影响,经营管理层和各级机构势必会忽视保费质量和业务品质,从而使保险公司面临潜在的经营风险。因此,为了促进保险公司高质量发展,保险公司必须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经营理念,更加注重保费质量和业务品质,在产品设计、营销政策、考核指标等方面形成科学合理的发展思路,在促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努力实现规模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的有机统一。

从注重机构向注重队伍转变

许多保险公司为了拓展发展空间、扩大业务规模,通常把铺设机构、增加网点作为一项重要的举措。基于现有的监管规定,设立一定数量的机构确实是保险公司发展业务的必要条件。然而,有些保险公司过于注重机构的设立和扩张,没有深入研究市场潜力,也没有认真评估机构成本,更没有充分考虑机构与队伍、投入与产出的辩证关系,结果事与愿违,非但难以实现机构与业务的同步发展,反而由于机构的盲目扩张给保险公司带来巨大的财务负担。经验表明,对保险公司的发展来说,队伍比机构更加重要。设立机构需要配备结构合理、能够满足经营管理需要的队伍,发展业务同样离不开爱岗敬业、勇于拼搏的经营管理团队。如果队伍建设滞后,不能满足经营管理需要,铺设再多的机构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目前市场上一些分支机构较多的保险公司,其保费收入远远低于分支机构较少的公司。这一事实说明,保险公司与其注重机构铺设,还不如优先考虑队伍建设,队伍结构优化和产能提升比机构和网点的简单扩张更有意义。

从注重渠道向注重客户转变

营销渠道是客户了解、认可和购买保险产品的途径,对于保险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过去几十年来,我国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公司的产品销售渠道不断增加。成立时间较长、规模较大的寿险公司大多数都形成了多元化的渠道策略,除了通过银保渠道、保险代理人、经纪人和团险渠道销售本公司的保险产品外,还通过官方网站、第三方网络平台及其他兼业代理渠道销售产品。另外,一些新近成立或设立时间不长的保险公司以及保费规模处于中小型的寿险公司,几乎把银保渠道当作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产品销售渠道。对这一类保险公司来说,银行渠道是其保费收入的重要来源或唯一来源。由于渠道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类保险公司为了保持保费的持续增长,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等公司资源开拓和维护银行渠道。久而久之,这类保险公司中的一部分经营管理人员逐步形成了重渠道而轻客户的心理意识和行为倾向,过多地关注渠道对保险公司的评价和态度,却较少考虑客户对保险公司产品及服务的感受。殊不知,渠道只是途径和“桥梁”,客户才是保险产品的最终消费者,是保费增长的真正来源。如果客户对保险产品和相关服务不满意,渠道维护得再好也会失去意义。有鉴于此,保险公司应当实现从注重渠道向注重客户转变,在渠道建设和维护的过程中,更多地聚焦客户需求和客户感受,不断提升广大客户的满意度。

从注重产品向注重服务转变

保险公司通过保险产品的设计、销售实现保费收入,当客户在遭受财产或生命损失时,或遇到合同约定的情况发生时赔付或支付保险金,从而为客户提供经济补偿和保险保障,这是保险经营的基本逻辑。由于保险产品的设计和销售关系到保费收入和业务发展,所以保险公司必须关注产品的功能、定价以及是否获得客户认可等问题。但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客户通常不仅关心产品,而且在乎服务。有时候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在产品介绍、条款讲解方面展现的专业水平,以及在核保、理赔过程中表现出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可能比产品本身对客户产生的影响更大。此外,一些保险公司结合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在通过特定保险产品发挥经济补偿和风险保障功能的同时,还向客户提供健康管理和养老服务,保险业务与康养服务协同发展,已成为寿险行业的一个重要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除了产品优势外,对客户的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日益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实现从注重产品向注重服务转变,无疑是促进保险公司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

从注重负债向注重资产转变

负债与资产,即承保与投资,是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公司的“两个轮子”或“两个翅膀”,必须平衡发展、比翼齐飞,才可能实现保险公司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践证明,只有坚持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力求做到负债端和资产端在规模、期限、收益、利率、结构上的对称和匹配,并不断进行动态调整平衡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才可能实现经营风险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的目标。一些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理念淡薄、能力不强,重视保费收入增长而忽视资产管理能力的提高。还有一些保险公司在“资产驱动负债”的思想指导下粗放经营,一方面通过大量销售投资型产品和趸交产品获取巨额保险资金;另一方面将资金投资于收益和期限与负债不匹配的项目,甚至违规挪用、侵占保险资金,致使保险公司面临巨大风险,产生重大经济损失。从近几年发生的一些风险案例来看,负债端的风险通常比资产端的风险造成的后果较轻。如果说前者往往使保险公司“伤风感冒”的话,那么,后者则常常使保险公司“伤筋动骨”。有鉴于此,保险公司很有必要实现从注重负债向注重资产的转变,增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理念,在注重保险业务质量的同时,切实提升资产管理水平,有效防范资产端的风险。

从注重发展向注重风险转变

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是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正确认识和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发展业务过程中有效防控风险,在防控风险基础上促进业务健康发展,是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中应当坚持的理念和原则。然而,有些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人员常常表现出重视业务发展而轻视风险防控的倾向,认为保费增长和业务发展比什么都重要,有保费就有绩效,有业务就有收入。追求业务发展本身没有错,问题在于,有些保险公司往往过度关心业务规模的增长,却很少考虑保费质量和业务品质,甚至忽视经营管理中的各种风险,表现出顾此失彼的错误倾向。如同开车,如果只关注驾驶速度(业务指标达成率和达成进度),却不关注刹车状况、方向系统、交通规则、环境条件,安全事故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不少保险公司在发展业务过程中出现严重的经营亏损及各种风险,从主观上分析,注重发展而忽视风险的思想意识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促进保险公司高质量发展,既要克服只考虑风险而不重视发展的思想,更需要消除仅注重发展却忽视风险的意识。在实际工作中,保险公司应当实现从注重发展向发展与风险并重转变,在有效防范和管理风险的基础上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

综上所述,规模与质量、机构与队伍、渠道与客户、产品与服务、负债与资产、发展与风险,是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中必须面对的若干关系。如何认识和处理这些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保险公司的价值取向和经营方向。为了促进保险公司高质量发展,保险公司应当实现“六个转变”,强调业务质量、队伍建设、客户评价、服务品质、资产管理、风险防控等事项在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经营管理人员应当加以优先考虑和特别关注,但并不意味着其他事项不重要、不需要重视。在经营管理中,保险公司要增强全局意识和辩证思维,努力克服片面的、极端的思想和行动。(图片来源:摄图网)(作者系君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中国保险家
为中国保险家群体提供宏观大势、行业大势、商业潮流、跨界创新、管理前沿方面的独家内容和深度解读;报道领先者的所思所想所行,为中国保险家们提供战略和管理上的决策参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