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璀璨 柴 健 孙盼盼 董 玮 张军喜 蒋丽芳*
河南省生殖健康科学技术研究院,国家卫生健康委出生缺陷预防重点实验室,河南省人口缺陷干预技术重点实验室(郑州, 450002)
孕前体质指数(BMI)被认为是围孕期女性衡量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有研究表明,育龄妇女肥胖现象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1],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为24.8%[2],孕前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仍呈上升趋势[3]。育龄女性孕前体重指数异常会给胎儿和自身带来诸多危害,孕前低体重与小于胎龄儿[4]、早产、低出生体重相关[56],孕前肥胖降低生育能力,增加妊娠时间。与肥胖相关的合并症如2型糖尿病和慢性高血压,会进一步增加孕产妇和胎儿的不良结局风险[7],且增加后代日后患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8]。本研究以河南省农村地区育龄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河南省农村地区育龄女性低体重、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了解2013-2018年河南省农村地区低体重、超重和肥胖相关的危险因素,为育龄女性孕前体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将2013-2018年河南省农村地区参加“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的育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自2013年实现全省覆盖,包括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163个县区,所有检查均在县级妇幼保健院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完成。纳入标准:年龄20~49岁;家庭档案基本信息完整。排除标准:研究对象身高体重信息缺失;存在极端的BMI极端值个案,即BMI<15.0或BMI>60.0[3]。2013-2018年河南省农村地区参加“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的育龄女性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最终有效分析样本量为3 686 404人。本研究所有调查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所需数据。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的人员均由经过培训的县级妇保院或计划生育机构的工作人员担任。其中问卷信息包括户籍、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孕产史等人口学基本信息;体格检查由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进行,其中身高体重的测量,读数分别精确到0.1cm和0.1kg[9]。以上信息收集后,由信息员按照质控标准统一录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系统。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成人体重判定》(WST/2013)[10]。BMI计算方法为体重(kg)/身高2(m2),以BMI值区分低体重(BMI<18.5kg/m2)、正常体重(18.5kg/m2≤BMI<24.0kg/m2)、超重(24.0kg/m2≤BMI<28.0kg/m2)和肥胖(BMI≥28.0kg/m2)。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构成比表示;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危险因素对低体重超重和肥胖的影响,计算各危险因素存在时低体重和超重肥胖的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95%CI),数据分析分析采用Rversion3.6.1。
2 结果
2.1 一般人口学特征
本研究共纳入育龄女性3 686 404人,25~29岁为主占48.5%;汉族作为主要构成民族占96.8%;初中学历占比最高,为64.0%;农民为主要职业构成类型,占82.9%;无妊娠史的育龄女性占46.8%,无生产史的女性占49.2%。见表1。
2.2 低体重、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因素分析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危险因素结果见表2。年龄增加是河南省育龄女性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因素,年龄每增加1岁,超重的发生风险增加3%,肥胖的发生风险增加2%。少数民族发生肥胖的风险是汉族的1.29倍。受教育水平越高,发生低体重的风险越高;受教育水平越低,发生超重和肥胖的风险越高。有妊娠史增加育龄女性低体重、超重和肥胖的风险,经产妇比初产妇发生超重和肥胖的的风险更高。素食、吸烟和被动吸烟增加超重的发生风险,素食、吸烟或被动吸烟增加肥胖的发生风险,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调查2013-2018年河南省农村地区参加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育龄女性,结果显示,低龄、受教育程度高、素食和被动吸烟是低体重的危险因素;高龄、有孕产史、少数民族、素食、吸烟和被动吸烟是超重或肥胖的危险因素;河南省西部和北部育龄女性发生超重和肥胖的风险较高。
育龄女性孕前低体重与早产、小于胎龄儿和低出生体重有关[4-6,11]。在全球的范围内,女性的低体重率呈下降趋势[1],国内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显示育龄女性BMI<18.5kg/m2占比为6.9%,其中城市为7.2%,农村地区为6.7%[12]。在另一项研究中,2019年我国育龄女性比2013年低体重率下降了1.46%,虽然呈下降趋势,但仍在部分人群中流行。有研究报道,素食者有多种重要营养素缺乏的风险,包括蛋白质、钙、铁、碘、维生素D和维生素B12,对骨骼生长和发育有负面影响,造成身高或体重过低[13-14]。而不健康的素食,如精制谷物、糖类或糖类饮品的摄入也会造成肥胖[15]。在本研究中,素食是低体重、超重或肥胖的危险因素,因此育龄女性应关注摄入营养物质的均衡,适量补充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避免微量元素的缺乏或不健康的饮食造成体重过低、超重或肥胖。
在2004-2018年城乡体重指数全国代表性调查结果显示,自2010年以来,平均BMI呈上升趋势,成年人肥胖总人数增加了两倍多,其中城市女性的肥胖率大幅放缓,但在农村女性中继续稳步增长,到2018年农村地区的妇女平均BMI为24.3kg/m2,高于城市妇女的23.9kg/m2[16]。鉴于肥胖在农村地区育龄女性中的问题更加突出,应加强对农村地区育龄女性关于健康饮食和定期体育运动的科普,其次,当地相关部门也可以提供健身设施和举办定期健康检查活动,减轻农村育龄女性的肥胖问题,促进整体公共卫生水平的提升。
在关于我国南北方饮食差异的研究中,北方人摄入的能量高于南方人[17],摄入能量高会增加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这一特点在河南省不同地区之间也有体现,在本研究中,2013-2018年河南省北部地区育龄女性的超重或肥胖风险高于其他地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河南省位于我国中部,北部可能受我国北方饮食影响,南部可能受南方饮食影响,因此出现河南省北部超重和肥胖风险高于南部地区的现象。
超重和肥胖对产妇、胎儿或新生儿产生不利影响,如肥胖会降低生育能力,增加后代日后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78,17],随着二孩政策和三孩政策的实施,有孕产史的育龄女性再妊娠数量不断增加。在本研究中,有孕产史和高龄均会增加育龄女性超重或肥胖的发生风险,因此应加强对再次备孕的女性合理控制孕前体重的指导,如备孕期育龄女性应合理搭配食物,坚持天天运动,在维持能量平衡的同时将体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这对于进一步提高女性生育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造成BMI异常的原因可能由于微量元素的缺乏、代谢异常或不健康的膳食结构,本研究未结合膳食结构分析,今后的研究将进一步结合膳食结构进行精准探究。其次,未考虑体脂率、脂肪量、腰臀比等指标以综合评判孕前低体重、超重和肥胖,之后将结合以上因素进一步多维度探讨。
综上所述,育龄女性在备孕期应该将体重维持在合理范围内,合理规避造成BMI异常的危险因素,低体重育龄女性需平衡膳食,增加微量元素的补充,超重和肥胖的育龄女性通过合理的减重和运动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避免不健康的素食、吸烟和被动吸烟,为孕期以及产后的健康打好基础,做好优生优育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