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何惧?——科学的应试教育竞技技术

文摘   2024-09-19 14:36   河南  

无论是学生、教师、搞教研的,都绕不开“应试教育”。教育是启发人找到自我发展之路的活动,其本质是帮助人学习真本领。因此很多人反对应试教育。但身处应试教育的世界,既然必须参加考试,那就应该帮助学生考好。有人说对待考试可以有一点竞技体育精神:

不抱怨比赛规则,用最高效的方式拿个好成绩就好,省下来的时间咱们再干别的。

科学作家万维钢说:大部分人的学习方法是错误的。现实是你或者你家孩子的老师可能其实并不懂正确的学习方法。一个典型的老师遇到你之前只教过大概几百个学生,也许他搞不清楚一个学生成绩好到底是因为他聪明,还是因为他个人的方法得当,还是因为他“努力”,还是因为老师教得好。所以他会总结一些错误的经验。

面向应试教育的学习,一定要了解应试教育的规则,一些规则是通用规则——但凡标准化考试,都必须遵循的规则;另一些是该类型考试的规则——在此考试语境内的规则,如:有些考试只看总分,有些考试各科或各项的单独得分也起决定性作用。我们的工作成果,与我们完成这份工作所需要的能力中的“最弱的能力(也称作制约条件)”密切相关。可“应试规则”这么重要的“竞技术”,有多少学生接受过哪怕一个课时的“专项训练”?

  试卷的通用结构

在高考中,简单题大约占80%,中档题大约占15%,压轴题大约占5%。其他考试也类似,比例可能有所调整,但题型也就这三类。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认为“高考中有80%的题目其实并不难,只需要考生把教材、考纲上要求掌握的考点都掌握了,那就能得到大约80%的分数。例如,高考数学的满分为150分,也就是能够得到120分。” 其实不然——简单题虽然好做,但是覆盖面广,一些简单但是繁琐的知识可能会被学生抛在脑后。而且,在考试的紧张氛围中,学生很容易因为粗心或者对一些细节的忽略而丢分。即便是简单题,要想把这 80%的分数稳稳拿到手,也并非易事。

对于中档题,往往需要学生对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这要求学生不仅要熟悉基础知识,还要能够举一反三,将不同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和串联。然而,很多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缺乏这种综合训练,导致在面对中档题时感到吃力。

至于压轴题,那更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极大考验。这类题目通常需要学生具备创新思维、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对知识的高度融会贯通。不少学生一看到压轴题就心生恐惧,甚至直接放弃。但实际上,如果平时注重积累和思维训练,也并非完全无法攻克。

因此基础差的考生真正的基本目标是——能把简单题的 80% 做对。这就能保及格,750 满分的高考,仅做到这一点就能考到 480——大多数公办二本的分数线就在这个分数段左右。这还没有“挑战”任何中档题和压轴题。

中档题的要求一般会比简单题高一些。例如,简单题就是考察某一个知识点,也没有任何拐弯抹角的地方,即是什么就考什么;中档题可能就是同时考察几个知识点一起运用,这就要求考生仅掌握一个知识点是不够的,还需要考生掌握很多知识点,而且能综合运用,这种题目自然就更难一些。

能做对 80% 简单题的人,中档题做对60% 并不难,这又是 67 分,547——大多数省份的一本线,不就是这个分数段吗?

压轴题就是防止太多人得满分的考题了。这些考题有非常高的难度,极其复杂,有些甚至会超出考纲的要求,就是为了防止有太多人得满分。例如,每年高考数学的压轴题就非常难,一般都会超纲,让大家做不出来。

对于只能做对 80% 简单题的考生,在考场上读了题如果从没见过,那就检查检查简单题,再想想中档题吧,说不定考个不错的一本呢。

所以,对于在某一个科目上简单题还拿不到80%得分的同学,其实不用做过多花里胡哨的备考动作,准确地找到自己没学明白的地方,将其真正搞懂就行。而当你能拿到超过80%的得分时,你才需要针对中档题做专题训练。所以,考试提分是一个阶梯提升的过程,不是直接从”学渣“逆袭”学霸“,而是从“勉强及格”(480)到“中等”(547)再到“优秀”的过程

  考试:三个层面的竞争

考试是“知识掌握”,“输出能力”,“临场反应”三个层面的竞争。

(一)考试在“知识掌握”层面的竞争是有边界的,考试比的不是谁会得多,而是在边界内谁不会得少。你想在考试中拿下高分,并不需要变成一个什么都懂的人,这不是高效的备考方式。你应该做的就是确定考试要求掌握的知识的范围,尽可能全部掌握所要求范围内的知识。只要你把所要求范围内的知识都掌握了,那就不用担心会考不好。

(二)“输出能力”包括答案结构、得分关键点、学科专业术语。

(1)答案结构

高分答案一定有一个好的答案结构,而这个结构就从根本上保证了高分答案的框架,甚至得分点不遗漏。所以,答案结构是我们在训练时必须首先做到和标准答案一致的,因此可以练习模仿标准答案。

(2)得分关键点

现在的考试基本都是踩点给分。如果我们的得分关键点不对或者不够准确,那自然就不是高分答案了。所以,我们在训练时,虽然答案中一些承上启下的连接性文字或者不太重要的演算步骤可以不需要和标准答案一致,但是得分关键点一定要按照标准答案的措辞、表达方式或者标准的演算步骤进行严格的训练,尽量做到完全一致。

(3)学科专业术语

学科专业术语就是每个学科中的一些专有名词或者表达方式。例如,地理中就有“亚热带”“季风性气候”这样的关键词,而经济学中则会有“需求”“供给”等关键词。有时候,这些词或者表达就是很多答案中的关键得分点,自然需要写正确。另外,学科专业术语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让我们的答案看上去很专业,写什么像什么。这样会让阅卷人通过我们的专业表述认可我们写出的答案,分数自然也会上去。

(三)临场反应是学生应变能力、全局思维、取舍的综合素质,有一个非常好的刻意练习的方法,就是限时训练。具体而言,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专题限时训练,另一种是套卷限时训练。

(1)专题限时训练

专题限时训练很简单,就是考生自己对考试中的某一种题型或某一个板块的题目确定好时间,然后进行训练。在刚开始时,你可能做不到按时完成且准确率高,那就需要你每次做完限时训练后总结复盘,以便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不断优化,最终让自己具备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能力。

以大家基本都参加过的英语考试为例,你就可以对阅读理解、完形填空、作文等题型分专题进行限时训练。例如,阅读理解一篇文章,你就要求自己必须在5分钟内完成;或者一次考试的4篇阅读理解,要求自己必须在25分钟内完成。就是在这样的限时训练中不断找到自己的问题,再逐一分析解决和提高,那么你的临场反应,也就是你的“得分速度”自然会上去。

(2)套卷限时训练

套卷限时训练就是考生按照考试要求的时间完成一套一套试卷的训练,最终确保自己能在考试规定的时间内又快又好地完成整套试卷。

对于限时训练,我特别提醒大家一点,就是大家要尽量在“知识掌握”和“输出能力”都已经不错的基础上进行限时训练。限时训练的核心目的是提高速度,不是提高准确度,也就是尽量在保证准确度的基础上提高速度。如果你的前两项存在问题,那么你不仅速度上不去,准确度也不行。准确度不行,熟练度也不行,盲目提高速度是不可能成功的。

  应试:三个题型的准备

简单题:练准确度和熟练度

简单题正如其名,就是简单一些的考题。只要我们真正掌握了考试要求掌握的知识,就能成功解答这类考题。

所以,我们只要扎实做到了“知识掌握”,那就具备了解答简单题的能力。不过,我们只拥有这项能力是不够的,因为考试本质上是得分速度的竞争,我们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解答完规定的考题,尽可能多地得分。因此,针对简单题,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专门练习准确度和熟练度,最终又快又准地拿下考题。

(1)准确度

其实,准确度比较好训练,本质就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不能让自己出错,在简单题上必须做到百分百准确。一般情况下,如果答题出现错误,大概率都是知识没有真正被掌握。所以,如果在简单题上出现错误,那就先主动找知识层面的问题,把这些知识搞懂,重新正确答题即可。

(2)熟练度

熟练度要练的就是答题的速度。非常好的一种方法就是限时训练,即规定在多长的时间内解答完多少题目,并且不能出错。具体而言,我们可以按照考卷中的简单题部分进行专门的训练,也可以进行简单题的专题训练。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本质的目的都是提高速度,尽可能缩短时间,为中档题和压轴题腾出时间。关于限时训练的具体方法,第3章有专门的讲述,这里就不再赘述。

中档题:集中炮火,专题攻破

如果说简单题训练的核心是提高速度,那么中档题训练的核心就是真正拿下考题。因为简单题是大家基本都能解答的,但是中档题通常会比简单题复杂,不是那么一目了然,也不是谁学懂了知识就能随便解答的

那么,到底怎样拿下中档题呢?核心就是集中炮火,专题攻破。具体而言,就是要在一段时间内集中精力对某一类考题进行攻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其实非常容易理解。

集中炮火就是学习强度要超过平常。因为我们平常的努力可能只够拿下简单题,现在拿下更难的中档题自然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那么,一段时间的强攻就是提升学习强度,真正沉下心来,想尽一切办法,将身心与学习资源都投入到位,这是一个重要的基础。

有了这个身心更加投入的基础,然后就是专题攻破。因为考试的中档题一般都有一定的共性,要么是知识板块上的共性,要么是题型上的共性。

以高考物理考试为例,中档题就非常多,一般都是两个知识板块结合考察的综合题,比如力学和电磁学共同考察的考题,这些考题其实都是有一定共性的。力学和电磁学综合考察的考题,其结合方式通常是可以进行总结的,而解题思路也可以总结,都有一定的共性,这一类是知识板块上的共性。

此外,中档题还有一类就是某一类特定的题型。例如,文科考试中的论述题相比简单题,那就是更难一点的中档题。

对于一场考试而言,以上不同的中档题都是有共性的。所以,进行专题攻破就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具体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找到这一类考题的具体共性,如常见的出题思路、常用的解题或答题方法,都可以进行总结。我们总结出这些思路和方法后,再用这些思路和方法答题,不断提高自己对这类考题的熟练度,直到自己对这类考题做到了如指掌,一看到这类考题就知道怎么做,那么我们就是攻克了这类考题。

当然,对于一场考试,中档题一般不止一类,我们逐一进行“集中炮火,专题攻破”就可以了。我在这里特别提醒大家,一般不要在同一个时期进行两类及以上考题的专题攻破。因为这样就是在分散精力,不是真正的集中炮火,大家可能在心力上都难以支撑攻破某类中档题了

压轴题:学会选择性放弃

一般来说,压轴题在考试中的占比是很少的。以高考为例,对于数学这样有难度的科目,压轴题的占比一般也就是5%左右,具体对应的考题也就是最后一题的最后一问。这类考题一般都是给要拿到最高分的考生准备的,也就是用来挑选最厉害的考生。对于高考,那就是给考清华、北大的考生准备的。

坦诚地说,如果你不是天才,想追求极致高分,那就无须关注这种考题。你最应该做的就是主动选择放弃。因为你为了这低于5%的分数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而且不一定真能拿下。所以,解答压轴题的投入产出比是极低的,不值得大家投入。

我们应该把自己的精力投入所有的简单题和中档题上,确保在简单题和中档题上都尽量做到不丢分、少丢分。

  小结:

这些方法的提分效果应该是很高的,但没有什么神奇之处,也不要求你聪明,只要能坚持刻意练习就行。其实这些方法培养不了高级人才,纯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最应该也最容易被AI取代……

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恰恰不应该害怕应试教育:

考试是世上少有的“付出就有回报”的项目,这里没有什么运气成分,自己就能干,既不看装备也不关心你认识谁,也花不了多少钱。



教育学人AIED
课程与教学研究与分享,包括但不限于教育概念辨析,教育观念批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