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4年美国大选尘埃落定,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全球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密切关注其政策走向。特朗普以“美国优先”战略、对华强硬立场以及支持国内制造业著称,其再度上台可能对全球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行业,特别是高端医疗器械产业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将从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的创新、头部企业的跨境并购、全球供应链、国际贸易与市场监管等角度,探讨未来四年可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的创新:技术封锁与自主创新并存
特朗普政府在2018年通过《出口管制改革法案》(Export Control Reform Act)[1],加强对关键技术的出口管制,涵盖人工智能、半导体和医疗器械等高科技领域。2020年,特朗普政府进一步收紧对华出口管制,限制高端医疗设备关键技术的出口[2]。这些措施可能在新一届政府中延续,限制中国企业获取美国核心技术的渠道。
然而,这也推动了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至2023年,中国医疗设备行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超过15%[3]。政策环境的变化迫使企业加速高端设备的国产化进程,通过与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提高自我技术供给能力。尽管挑战严峻,但这些外部压力为中国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打开了创新和突破的新局面。
医疗器械头部企业的跨境并购:全球监管压力与多元化布局的博弈
在国际化的背景下,医疗器械企业的跨境并购与国际贸易和海外直接投资建厂密不可分。这些策略共同构成了企业国际化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跨境并购不仅是为了获得先进技术和市场准入,同时也是与企业在海外直接投资建厂和全球贸易策略的结合。通过并购先进的海外企业,中国企业可以获取技术专利、进入海外市场,进一步巩固其国际化战略。
除了并购,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在采取直接投资建厂的方式来减少贸易壁垒对其业务的影响。例如,在面对美国高关税和CFIUS审查压力的情况下,一些医疗器械企业选择在欧洲、东南亚等地投资设立生产基地,以规避美国的高额关税和复杂的监管要求。这种策略帮助企业缩短供应链,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对当地市场的响应速度。
因此,跨境并购、海外直接投资建厂与国际贸易相辅相成,共同助力企业的国际化。在当前环境下,企业在实施跨境并购的同时,也应注重如何通过直接投资建厂来优化其全球布局,确保在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优势。
特朗普在上任期间通过《外国投资风险评估现代化法案》(FIRRMA, 2018)[4],加强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对涉及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等敏感技术领域并购的审查力度,导致多起中国企业在美并购被取消或撤回[5]。随着特朗普再次上台,预计此类审查将更加严格,甚至扩大至更多高科技领域。
为应对这一挑战,中国企业可采取多样化策略。首先,积极寻求与欧洲、日本、以色列等技术先进但监管相对友好的国家展开并购与合作,降低对美投资的依赖。例如,迈瑞医疗在2021年成功收购以色列一家先进医疗设备公司,提升了自身技术水平[6]。其次,通过战略性投资本土和新兴市场中的技术企业,形成全球化的技术网络与研发中心。此外,头部企业在跨境并购时需更加注重当地法律法规合规性,通过透明化运营和合法合规的并购行为,降低监管压力与风险。
全球供应链:去全球化趋势与本土化供应链的重塑
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对医疗器械行业的另一大影响在于低端医疗器械制造厂商,特别是在面对全球产能过剩的情况下。近年来,由于低端医疗器械的技术壁垒较低,产能扩张迅速,导致市场竞争激烈,供过于求的现象愈发明显。特朗普可能推行的更多本土生产政策和高关税壁垒,将使得这些低端医疗器械厂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削弱,尤其是在美国市场上的出口成本大幅增加。
对于大量的低端医疗器械制造厂商来说,这些政策的延续可能会迫使他们在供需矛盾中寻求新的转型方向。一方面,企业可能需要加快向中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的转型,增加技术投入,以避免在低端产品领域持续的恶性价格竞争。另一方面,这些厂商也可以积极探索新兴市场,在政策壁垒较少的地区寻找出口机会,或者通过改进工艺和提高产品质量,从而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这样的转型需要企业在生产工艺、产品质量控制以及市场开拓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贸易环境。
特朗普推行的“美国制造”政策可能对全球供应链产生重要影响。医疗器械行业作为全球化程度极高的行业,高度依赖全球供应链来维持高效生产和快速创新。2020年,特朗普发布《加强国内制造业法令》(Executive Order on Ensuring Essential Medicines, Medical Countermeasures, and Critical Inputs Made in the USA)[7],强调医疗设备的本土生产需求,要求某些关键医疗器械的制造必须在美国进行。特朗普再次上台可能加剧“去全球化”趋势,推行更多本土生产政策,甚至要求部分高端医疗器械制造回流美国。
这种供应链的重塑对全球医疗器械制造业而言是巨大挑战。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过去数十年建立的全球化供应链可能面临重组压力。为应对可能的供应链中断,中国企业需要加快供应链本土化建设,确保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的自主可控。这种变化还可能推动企业进一步优化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效率,通过加强与国内供应商的合作,降低对国外关键组件的依赖,从而增强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例如,2022年,联影医疗宣布其70%的关键零部件已实现本土化生产,有效降低了供应链中断的风险[8]。
国际贸易:关税壁垒与新兴市场开拓
特朗普政府在贸易政策上一直采取强硬立场,其再度上台或将继续对中国施加高关税。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以来,美国对包括医疗设备在内的多项中国产品征收高达25%的关税[9],严重影响中国医疗器械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高关税导致中国制造的高端医疗设备在美国市场价格竞争力下降,出口额明显下滑。贸易壁垒的加大对头部企业的国际布局构成重大挑战,迫使企业在应对全球市场不确定性时需要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面对这一局面,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可将更多资源投入新兴市场的拓展,如拉丁美洲、东南亚和中东地区。这些地区对医疗器械的需求正在上升,市场准入门槛和竞争压力相对较低,可为企业在欧美市场受阻时提供新的增长点。例如,2021年,华大基因与巴西政府达成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巴西的医疗检测设备供应,成功开拓拉丁美洲市场[10]。此外,企业应积极参与本地展会、学术会议以及与政府和医院的交流,争取通过软实力打开新市场大门,提升在这些地区的市场占有率。
市场监管:合规挑战与质量标准提升
特朗普政府一向注重保护本国市场,其再次上台后可能进一步提高医疗器械进口产品的合规门槛和监管标准。2019年,FDA发布更严格的《进口医疗器械合规计划》(Import Medical Device Compliance Program)[11],提高对进口设备的检测频次和合规要求。对于中国医疗器械企业来说,这意味着不仅需要应对关税壁垒,还要应对日益严格的FDA审批流程和质量标准要求。
尽管如此,这也是一次提升自身产品质量的契机。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来提升研发、生产与质量控制的整体水平,获取更多的国际认证和信任。在国际竞争中,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是打破贸易壁垒的重要因素。例如,迈瑞医疗在2020年成功通过了基于欧盟新的医疗器械管理法规(MDR)的认证,并在2021年完成了从ISO 1348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到符合最新监管要求的升级认证,大幅提升了其产品在全球市场的认可度[12]。通过注重合规、加强产品安全性与有效性的认证,企业可以建立长远的品牌信誉与全球市场的长期竞争力。
结论:风雨中的挑战与新兴的机遇
特朗普再次上台,将对中国的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带来显著的挑战——从技术封锁、跨境并购的监管压力,到供应链的去全球化和贸易壁垒的加大。这些挑战的存在不可忽视,但它们也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企业需要从多个层面做出积极应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技术本土化进程,寻求更多元化的国际合作,同时开拓新兴市场,提升合规标准与产品质量。通过这样的方式,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不仅能够在挑战中生存下来,还能在风雨中成长,迎来属于自己的发展新篇章。未来,唯有在竞争中不断突破,企业才能真正掌握自己在全球市场中的命运与机遇。
参考文献
1. Export Control Reform Act, 2018.
2. 美国商务部《外国直接产品规则》修订, 2020.
3. 国家统计局,中国医疗设备行业研发投入数据, 2019-2023.
4. Foreign Investment Risk Review Modernization Act (FIRRMA), 2018.
5. 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审查报告, 2019.
6. 迈瑞医疗并购报道, 2021.
7. Executive Order on Ensuring Essential Medicines, Medical Countermeasures, and Critical Inputs Made in the USA, 2020.
8. 联影医疗公司公告, 2022.
9.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关税报告, 2018.
10. 华大基因巴西合作报道, 2021.
11. FDA Import Medical Device Compliance Program, 2019.
12. 迈瑞医疗欧盟MDR认证公告, 202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