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创新论坛
论社会风险治理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功能及其实现路径
本文载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2024年第3期
“思政课创新论坛”栏目
高 飞
摘要:风险是现代性的产物,现代社会的风险大多因人产生,又必须依赖人来防范化解。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特殊社会实践活动,是做人的工作,是做人的思想工作。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强化人们的风险意识,帮助人们形成和坚持科学的风险治理理念和方法,从而为应对重大风险事件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有加强党的思想领导能力建设,提高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学习能力,坚持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相结合的基本方法,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风险治理中的价值引导、利益协调、信任培育和社会动员功能,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顺利推进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关键词:社会风险治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随着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 “灰犀牛”等风险事件易发、多发、频发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显著表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风险治理中的功能,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风险识别预判、防范化解的全过程,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顺利实现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风险治理中的重要价值
风险是现代性的产物,“各种风险其实是与人的各项决定紧密相连的”。与传统社会中的自然风险不同,现代社会风险大多因人产生,潜在而不确定,但又必须依赖人来防范化解。因此,本文所指涉的社会风险是指“全球化与现代性背景下人为的、潜在的、不确定的,带有系统性破坏的文明风险”,“社会风险治理”特指在现代性视域下通过改变人的思想价值观念实现特定社会风险的防范化解。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特殊社会实践活动,是做人的工作,是做人的思想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风险治理中,通过强化人们尤其是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风险意识,帮助人们形成和坚持科学的风险治理理念和方法,从而为应对重大风险事件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有助于强化风险意识
风险意识缺失既是风险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诱发风险的重要原因。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强化人们的风险认知意识和风险忧患意识,从而有效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能使人们形成正确的风险认知意识,科学认识现代社会风险产生的根源和危害。马克思对现代资本主义国家风险产生的根源作了科学分析,从而为我们正确把握社会经济领域的风险提供了基本参照。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基本矛盾,“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即生产过剩的瘟疫”。同时,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无限扩张使人类历史成为世界历史,使风险超越了个别地区和国家的界线并进一步演化成全球性、系统性风险,“单是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这一点,就把全球各国人民,尤其是各文明国家的人民,彼此紧紧地联系起来,以致每一国家的人民都受到另一国家发生的事情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资本主义在全球的肆意扩张不仅引发了一系列经济风险和生态风险,而且还企图通过自身的科技优势和文化霸权,掩盖遮蔽风险造成的客观原因,蓄意制造甚至激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矛盾和冲突。就中国来说,邓小平认为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风险不可避免,“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须做的事,尽管是有风险的事”,他还着重强调了要注意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稳定压倒一切”,并提醒广大党员干部要重视精神污染的危害,“不要以为有一点精神污染不算什么,值不得大惊小怪。有的现象可能短期内看不出多大坏处。但是如果……任其自由泛滥,就会影响更多的人走上邪路,后果就可能非常严重”。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能使人们树立风险忧患意识,进一步增强危机观念,提高人们的风险感知预判能力。新中国成立前夕,随着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即将取得胜利,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并告诫中国共产党人要时刻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屡次告诫党员干部要警惕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不良影响,“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这个思潮不顶住,加上开放必然进来许多乌七八糟的东西,一结合起来,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对我们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冲击”。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明确提出,“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还对一些“黑天鹅”事件进行感知预判。例如,2018年 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像非典那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也要时刻保持警惕、严密防范”。他还格外重视思想领域、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另外,习近平总书记屡次告诫广大党员干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二)有助于坚持科学的风险治理理念和方法
中国共产党在风险治理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风险治理理念,坚持系统观念和底线思维,坚持矛盾辩证法,形成了科学治理理念和方法,提高了风险的治理效能。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风险治理秉持的价值理念。“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以人民为中心”,一是要求中国共产党在社会风险治理中,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二是要求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风险治理中的主体性作用,形成群防、群治、群享的治理格局。例如,中国在生态风险治理中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环保意识,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贡献国。大规模、长时间的群众植树造林运动不仅有效遏制了沙漠化和石漠化风险发展趋势,还实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021年,“我国的绿色富民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全国经济林面积保持在4000万公顷以上,完成油茶林新造改造25.13万公顷,生态旅游游客量达20.93亿人次,同比增长超过12%”,真正实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唯物辩证法是中国共产党风险治理始终遵循的科学方法。一方面,坚持唯物辩证法要求在社会风险治理中运用底线思维,把底线思维作为应对处置风险的执政方法和行动科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地缘政治关系敏感复杂、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与西方有根本区别的大国来说,习近平总书记还反复强调,“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这正是坚持底线思维的集中体现。另一方面,坚持唯物辩证法还要求运用整体联系观点和对立统一的矛盾观点看待并应对社会风险。运用整体联系的观点治理社会风险,就是要注意经济风险、社会风险、意识形态风险的彼此关联性,注意国内风险和国外风险的密切相关性,避免这些风险传导发酵成为影响政权稳定和国家安全的政治风险,避免小风险叠加累积成棘手的大风险。运用对立统一的矛盾观点,要求我们既要看到风险带来的困难挑战,也要从风险中看到应对风险的有利条件以及孕育的发展机遇;同时,还要求我们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制定完善应对风险的各项制度、方针和政策。
(三)有助于提供精神动力支撑
风险社会的反思性、不确定性以及信任的缺失极易导致社会信仰危机,从而造成人们在风险应对过程中精神动力不足。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风险治理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的“软力量”,能够为风险应对处置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支撑。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战胜风险挑战的信心。中国共产党作为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作为依靠学习发展壮大的政党,必须时时刻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的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提高站位、认清大势、把握全局,增强战胜风险挑战的信心。因此,“抓好思想教育这个根本。‘欲事立,须是心立。’加强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全党步调一致的前提”。只有抓好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使中国共产党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任何风险面前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理想信念,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强战胜任何风险挑战的强大精神力量,“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群众团结合作的精神。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教育全党、全国人民通过团结合作战胜风险,从风险视角来看,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历史就是一部防止分裂瓦解、腐化变质的历史。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认为“没有真正的、坚强的团结”,抗日是无法坚持的,因此要“团结一切进步势力”“团结一切抗日力量”。邓小平针对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弱化、纪律涣散、“一心向钱看”的状况提出了批评,并认为“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强调通过发扬民主集中制,维护党中央权威确保党内团结,还十分重视党群团结、民族团结,不断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增强广大党员群众的担当奉献精神。重特大风险事件尤其是偶发性风险事件的应对,亟须广大党员群众弘扬担当奉献精神,在关键时刻能够勇挑重担、迎难而上、勇斗风险、奉献牺牲,从而及时有效地遏制风险,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事件造成的不利影响。因此,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战胜风险之后,总是能够及时地总结概括在应对重大风险事件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担当奉献精神,如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伟大抗疫精神等,并通过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人们尤其是青少年不断地学习领悟、践行担当奉献精神,从而为应对今后的风险挑战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撑。
二、社会风险治理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功能
社会风险治理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发挥自身的价值引导功能、利益协调功能、信任培育功能和政治动员功能,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从而实现正确的价值导向,化解不同阶层的利益矛盾,增强人民群众的社会信任感,提高重大风险事件处置的政治动员能力,有效防范化解社会风险。
(一)价值引导功能
中国和西方国家在发展道路、政治体制和价值取向上的根本差异以及西方长期坚持的“和平演变”图谋,使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长期面临严峻挑战。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存在“‘分化’‘西化’‘丑化’‘腐化’‘淡化’‘溶化’”等“六化”的风险。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面临的“六化”风险,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导功能,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自觉抵制西方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价值取向对我国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取向的影响和侵蚀,构筑稳固的社会思想防线,确保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
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明、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使全体社会成员认识到团结奋斗的重要意义;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尤其是大学生群体、新社会阶层群体等重点群体认清西方“自由、民主、人权”等西方政治价值观背后的资本逻辑和个人主义的本质,在实际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认同。思想政治教育还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大思政课”等学校、社会教育活动的开展,让正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筑牢历史记忆,塑造中国共产党的良好形象;在全社会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和关爱英雄的社会氛围,从而有效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影响;让广大党员干部、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潮的腐蚀;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魅力和真理性,帮助人们培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看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认清、规避西方设置的种种意识形态理论议题,最大程度地凝聚人们的思想共识。
(二)利益协调功能
在风险社会中,财富生产及分配与风险的发生紧密相随,利益是风险社会中“最敏感的神经”。当前,“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凝聚改革共识难度加大,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因此,“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利益协调功能,是实现社会风险有效治理的关键。
思想政治教育首先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使人们正确协调处理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就不同的利益群体而言,也会发生一定的冲突,如果不能有效地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冲突,则会加深不同阶层之间的对立和隔阂,甚至导致严重的社会撕裂,弱化党的执政地位。20世纪 50年代,毛泽东针对苏联第三版《政治经济教科书》中过度强调个人利益观点提出了批评,认为这是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体现,“这样强调个人物质利益原则……反映了他们不重视政治思想工作”。处理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必须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间反复进行教育”,要“用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人民”。
思想政治教育还通过倡导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凝聚人们公平正义的利益分配共识。毛泽东曾经指出:“在分配问题上,我们必须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对于国家的税收、合作社的积累、农民的个人收入这三方面的关系,必须处理适当,经常注意调节其中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差距呈现出扩大态势,部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高;在利益分配问题上呈现出不同的思想认知和利益诉求,诸如过度强调经济发展而忽视公平正义的“经济优先论”以及与之相反的“分配优先论”,把党的共同富裕政策曲解为“杀富济贫”“吃大锅饭”等等。思想政治教育要“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提供有力政治和思想保障”,就需要纠正这些错误的思想认知,满足人民群众合理的利益诉求,“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三)信任培育功能
信任缺失既是风险社会的重要表征,也是造成社会风险频发的重要诱因。因此,建设稳定、可信任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是社会风险治理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培育政治信任、社会信任和人际信任,提高党群之间、市场行为主体之间以及个体之间的信任度,有效防范化解社会风险。
政治信任的本质是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的奋斗征程中,特别注重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从而更好地领导人民攻坚克难,战胜风险。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广泛宣传党的政治纲领和革命路线,领导广大农民反抗剥削和压迫,满足其土地要求,从而使广大农民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极大信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诉苦运动、大规模的阶级教育,以及对共产主义美好生活的描绘,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反思“文化大革命”对党的信任带来的巨大冲击,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维护领袖权威,通过整党整风,搞好党风恢复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充分信任群众,实事求是,发扬民主……我们遇到什么困难、什么风险都不怕”;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言必行,行必果,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自我革命,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全党,建立完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打赢脱贫攻坚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度,使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升。
思想政治教育还通过诚信教育和诚信建设,引导并促进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市场行为主体的社会信任建设。《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重信守诺的传统美德,弘扬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理念、诚信文化、契约精神,推动各行业各领域制定诚信公约。”风险社会中的人际信任关系在资本逻辑和网络传媒的加持下,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焦虑、恐惧、敌视、漠视等特征,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健康的人际互动关系,培养人们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使人们形成遵法守法、诚信友善、坦诚包容的交往氛围;增强不同群体之间的人际信任度,建构良好的干群关系、师生关系、医患关系等群体关系。
(四)社会动员功能
现代社会风险往往具有系统性、突发性和全球性等特点,只有通过及时有效的社会动员,迅速、果断地调动人们应对风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协调社会成员的行动,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动员本质上具有内在一致性,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凝聚思想共识,提供应对处置风险强大的凝聚力,进而形成化解风险的巨大合力。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凝聚人们应对风险的思想共识,从而为大规模的社会动员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现代社会人们思想认识的多元化往往导致人们对风险的感知、认识以及解决路径难以达成有效的思想共识,而这直接影响到风险的处置效果。在关键危急时刻尽快地凝聚社会成员的思想共识以实现广泛的社会动员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的奋斗历程中,始终秉持“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的指导思想,自成立之日起,围绕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心任务和潜在风险开展持续性宣传教育活动。中央苏区时期注重引导、教育、发动群众开展群众性的疫病防治运动;1952年党中央从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等等,这都帮助人们提高了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处置突发性公共卫生疾病的思想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还能够为社会动员提供强大的凝聚力。风险社会中的社会动员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广泛的参与性、高度的协同性、动员的反复性等特点,尤其是在面对突发性的公共事件时,需要充分发挥社会成员参与应对风险的主体性,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激发人们战胜风险的斗志和信心,克服恐惧不安的心理情绪,增强战胜风险的凝聚力和协同力,就需要对人们进行广泛的思想政治教育,做通做透做实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人们的凝聚力和协同力,使广大社会成员坚持科学明确的价值观念和目标,以饱满热情的群体情感、积极活泼的精神氛围、协调统一的意志行动参与到风险事件的处置应对中。但同时也应注意到,风险事件处置的紧急动员作为一种非常规的群体性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形势需要,及时解决社会动员中出现的热情消退、精神倦怠、动力不足等思想问题,以确保社会动员的持续开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社会风险治理功能的实现路径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风险治理中的功能,必须加强党的思想领导能力建设,提高领导干部学习能力和应对风险本领,坚持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相结合的基本方法,进而提升社会风险的治理水平。
(一)加强党的思想领导能力建设
中国共产党的各级党组织是防范化解社会风险,实现社会风险有效治理的第一责任主体,“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政治职责”。而“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风险治理中的重要功能,必须加强党的思想领导能力建设,做好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思想工作。
加强思想领导能力建设,一是要注重加强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委主要负责人的思想领悟能力。思想领悟能力是指对中央决策部署、会议精神的领会理解能力,就社会风险治理而言,就是要广大党员干部完整准确地领会理解中国共产党人,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论述,克服麻痹大意、思想松懈,尤其在事关国家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的宣传教育、文化传播领域,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观察、思考、预判这些领域可能出现的风险性问题,做好风险处置预案。二是要加强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思想互动能力。在风险防范过程中,与不同阶层、持不同观点的人民群众针对不同利益诉求进行广泛的思想互动是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环节。现实生活中,个别党员干部不屑、不会与人民群众进行思想互动和沟通,用官话、套话甚至假话敷衍搪塞人民群众,这实际上是思想互动能力不高的体现,最终加大了与人民群众的陌生感、疏离感和不信任感。“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只有与人民群众真意、真情、真心地互动交流,“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才能对风险做到“心中有数”。三是要加强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思想实践能力。思想实践能力是在实践中“践行、转化、检验、发展思想的能力”。在社会风险治理中,各级领导干部要将党中央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论述、重要精神制定成为可执行贯彻的各项规章制度、政策法令,做到风险事件早预警、早备案、早干预、早防范,并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检验、丰富和发展社会风险治理思想。
(二)强化学习能力培养,提升风险应对本领
在风险社会中,知识的断裂和无能是造成人们应对处置风险能力欠缺的重要原因,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把这种风险称为“知识中的风险”。当然,这并不是说知识在社会风险治理中无价值,而是要求领导干部摆脱自身专业知识局限性以及由此造成的思想狭隘性,养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看待、分析风险的思维习惯,“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从而提升风险应对本领。
强化领导干部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解决学什么的问题。一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彰显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蕴含着看待、分析、应对风险问题的基本方法。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二是要学习历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历史。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的奋斗征程中,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克服困难挑战,破解战胜风险,积累了丰富的防范化解风险的历史经验。学好百余年党史,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更好地汲取风险治理的经验,增强战胜风险挑战的信心,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应对化解风险挑战。三是学习其他国家防范化解风险的经验。中国与其他国家尤其是已经完成现代化的西方国家相比,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风险挑战既有自己的独特性,也具有某些共同性的问题,如腐败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粮食安全问题等,借鉴一些国家在应对这些风险问题上的有益做法,有助于我们少走弯路,提高风险应对处置的效果。
其次,要解决怎么学的问题。一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优良学风是保证学习效果,提高风险应对本领的保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就是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带着问题读经典、学历史,避免陷入教条主义、本本主义、虚无主义的思想误区;注重对风险问题的实地调查和分析,弄清搞懂风险产生的根源,从而提高社会风险治理决策制定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要建立长效、规范、灵活的学习制度。各级党组织要针对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探索建立长效、规范和灵活的学习制度,将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专题学习和通识学习相结合,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结合,保证学习的常态化、制度化。
(三)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基本方法
“‘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思想政治教育一旦脱离实际问题,就会变成空洞的道德说教。新时代,社会风险治理只有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解决人民群众在追求美好生活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风险治理方面的功能。
一是为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创造良好条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为每一个个体成员提供人生出彩的机会是社会风险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一个获得感较高的社会必然也会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频率。因此,在社会风险治理中,要格外注重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每个社会成员,缩小阶层贫富差距,营造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社会环境。二是坚持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的物质基础。三是着力防范化解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风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是社会风险治理的基本目标。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需要增强个体人身安全感,从严从快地处置严重暴力、涉黑涉恶、人口拐卖等威胁公民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千方百计促进就业,严厉打击网络金融诈骗,保障公民的经济安全;加强对高速公路、铁路、民航的日常安全管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交通出行安全;加强对医疗行业、食品行业的监管,为人民群众提供可靠的医疗、食品保障。在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和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各级党委、政府要千方百计地保持国内经济持续发展、社会长期稳定,通过打造富有活力、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奋斗型社会推动诸多风险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得到解决,进而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风险治理中的应有价值,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好地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服务,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订阅号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