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直播间开盲盒:当听泉鉴宝不再“鉴”宝

文摘   2024-12-05 20:30   北京  


听泉鉴宝的直播间(视频截图)

打开鉴宝直播间,就仿佛打开人世间的盲盒,形形色色的人间故事,在此上演又谢幕。




撰文 | 李若晗

编辑 | 曹颖

《看天下》杂志原创出品 



千万粉丝主播听泉鉴宝因改名为听泉赏宝,又一次登上热搜。


自2024年10月以来,听泉鉴宝的热度居高不下,宣布停播、学历疑似造假、摆拍作秀、鉴定水平被质疑……引发种种争议。1月初,他的抖音粉丝尚不足300万,如今已经达到3000多万,从爱好古玩的小众群体扩大到更多年轻人。


直播鉴宝,成为新的流量密码了吗?


鉴宝,如此简单?


在网友的总结中,听泉鉴宝在直播间有一套自己的“鉴定流程”:


“下去沉淀吧”,代表鉴定的宝贝是假货;


“近一点,翻过来”,意思是宝贝有点像真货;


“哪里弄来的”,基本上认可宝贝是真货;如果《春庭雪》的音乐在直播间响起,那说明这个宝贝的价值就更高了。


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宝贝的真伪和贵重程度,便可明了。这样的鉴定流程,固然有打趣和玩梗的成分,不过也可以看出,听泉鉴宝对古玩的鉴定是较为随意甚至是草率的。


直播鉴宝真的靠谱吗?一笑过后,不少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


在传统的鉴宝节目中,受邀请的评审专家都是资深学者,以肉眼观察的“目鉴”只是最基础的一步,除此之外必须要上手鉴定。在更为专业的鉴定中,有时还需要动用现代科技进行元素分析,才可以确定古玩的真伪。专业的鉴宝流程,绝不仅仅是在镜头前简单展示就可以完成的,更何况在直播中,灯光的变换、镜头的晃动等因素都会极大影响鉴定的效果。


不过,“一眼辨真假”,并非完全不靠谱。除了工艺上特别低劣的赝品可以被轻松鉴伪外,还有许多赝品因存在不符合历史逻辑的问题,也可以被一眼鉴伪,比如藏品与时代错位、藏品纹样存在疏漏等。然而,鉴宝的原则是“全真为真,一假俱假”,这就意味着鉴伪与鉴真的难易程度不可相提并论。因此在鉴宝直播中,“鉴伪”易,而“鉴真”难。


在直播鉴宝领域,也有一些鉴宝主播仅仅靠“目鉴”的能力赢得许多拥趸,但专业水平得到认可的主播往往专注于某个细分领域:钱币、玉器、瓷器、书画等。每个领域下又有更复杂的细度和分类。古玩行业本身就是一个领域跨度极大的市场,纵横数千年的代际,涵盖浩如烟海的类别,注定了鉴宝人不可能全通全精。听泉鉴宝仅对古币研究较深,但直播间却包罗万象,无论什么品类的古玩,他都能点评一二,并以果断的态度给出结论。因此,听泉鉴宝被质疑的点不仅仅在“目鉴”上,还在于像他这样对各种领域均有涉猎的鉴宝主播,真的靠谱吗?


听泉鉴宝受到关注的另一原因是此前他的账号上打着“北京大学”的标签,网友认为其是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的毕业生。10月15日,听泉鉴宝回应:“从未说过自己是北大的。”


学历质疑尚可澄清,那么他是否具有鉴定资质、鉴定水平是否合格,便成为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对于吃鉴宝这碗饭的人来说,没有专业的资格评定或者科班出身的学历背书,往往难以服众。面对舆论和争议,听泉鉴宝改名,从“鉴”到“赏”,消解的是作为鉴宝者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强调的是作为观赏者的随意性和主观性。以改名回应争议,这一举动耐人寻味。


“暗号”缔结的狂欢


在听泉鉴宝相关的帖子下,评论区总会出现一个魔性的小猫表情包。


这是听泉鉴宝的标志性表情:头微微左偏,皱起眉头,显出对物品和物主的双重疑虑。这个表情,与时下流行的“猫meme”十分相似,因而被网友制成“听泉猫”表情包。


在任何一场直播里,听泉鉴宝面部表情丰富,结合为了避免被直播平台限流、利用计算器报价发出“归零”“归零”的机械女声,构成了一幅相当有喜感的图景。


凭借“野路子”走红,他有“网感”、有“笑果”、能造梗、会整活。他真正受到追捧的原因,或许并不是大众对专业鉴宝知识的渴求,而是直播鉴宝本身的性质已经发生转变。


听泉鉴宝的直播间,不再是单纯的古玩鉴定平台,不再是权威和专业的象征,模糊了鉴宝者与持宝人的身份落差,使得其成为一个注重娱乐效果的公共舞台,双方的交流更容易走向娱乐化。



在鉴宝过程中,随着持宝人拿出更为稀有的宝贝,听泉鉴宝的态度从冷淡转为热络,这时网友们打出的“嘴脸”二字在直播间刷屏;如果听泉鉴宝对持宝人手中的宝贝感兴趣,进行截图,网友们又打出“标记”二字刷屏。这种互动,使暗语成为直播鉴宝圈子的重要流量推手,环环相扣的语言体系,将圈内的黑话变为网络热词,带来了新一轮的破圈效果。


因此,造梗的不只是听泉鉴宝,还有观看直播的粉丝以及连线的持宝人。在听泉鉴宝走红之后,出现了许多不以鉴宝为目的的“乐子人”,他们持以各种搞怪的藏品,与听泉鉴宝互动,为直播间增添了许多“笑果”。


直播形式借助网络的交互性,加重了鉴宝节目的娱乐成分,观众、粉丝和主播乐此不疲地在直播间玩梗、造梗,共同缔造了鉴宝狂欢。在娱乐为王的互联网时代,直播鉴宝以这种方式变身为可供消遣的“电子榨菜”。


窥世间百态


“这可能是你这辈子做过唯一一次对的选择了,整个家族都为你的决定感到自豪。”


持宝人的父亲仅用200元,“捡漏”收购了价值百万元的民国银币,还险些将其贱卖给亲戚。幸运的是,在银币以2600元的价格卖出之前,持宝人阻止了父亲,决定先对银币进行鉴定,他连线了听泉鉴宝。


“50万元到100万元。”直播间里,计算器的声音响起。获悉了银币的真实价格后,持宝人讷讷地回应着听泉鉴宝的调侃,似乎这笔天降的财富使他短暂地失语了。


这枚银币是曹锟像纪念银币。1923年,北洋政府为了纪念曹锟当选大总统,铸造了一批银质和金质的纪念币,赠送给官员。在北京诚轩2021年春季拍卖会上,一枚曹锟像纪念银币的成交价格是124.2万元。


结束一天的工作后,人们拿起手机,点开短视频平台首页推送的直播切片,就会看到充满戏剧性的这一幕。这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觅宝桥段,不禁让人想到许多小说的开头。


在听泉鉴宝的直播间里,可以看到许多这样的持宝人和他们背后形形色色的人生。


在以前的专业鉴宝节目中,藏品往往要先经过一轮专业筛选,才能在电视上与观众见面。而网络直播下的鉴宝,藏品质量跨度极大,持宝人的身份也天差地别。直播鉴宝仿佛开盲盒,奇奇怪怪的人与物让观众大开眼界:黄袍马褂、民国大洋、青铜器、十二兽首……直播间连线的粉丝,有花重金收藏劣质假货的“破烂王”,因其藏品都是低劣仿制的博物馆同款,被网友调侃为“故宫一件我一件”;有人拿出父辈价值百万元的成套藏品,家中布局堪称私人博物馆;也有私藏国宝的犯罪分子,因为直播暴露而最终伏法。


世界参差不齐,藏品的真真假假已不重要。


直播鉴宝,能够走向大众,自然已经远离了“鉴”的基础,走向了“赏”的场域。从鉴宝到赏宝,变换的是与藏品互动的方式,不变的是寻“宝”的意图和目的。打开鉴宝直播间,就仿佛打开人世间的盲盒,形形色色的人间故事,在此上演又谢幕。

你怎么看?↓↓↓

看天下实验室
人生是一场独一无二的实验 | 《看天下》杂志原创出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