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34岁,毕业后第10年,我在广州卖房

文摘   房产   2025-01-12 21:14   广东  

这是橙子的第428篇原创

大家好,我是橙子。一个在广州每年买一套房,也帮粉丝客户买房的人。

希望和大家都能住上更大更好的房子。

上篇文章:广州300万预算买房,最佳选择在哪里

有两种思路,一种思路就是把地段属性发挥到极致,在选择核心区选房子。另外一种思路是往次核心的发展区域上选。

如果你的预算也是300万左右,希望可以对你的买房之路有一些帮助。

过去的24年对于我来讲还真的是挺特别的一年。

是我工作的第十个年头,也是我全身心做房产管家服务的第二个年头。

回头看一眼,10年时间好像一条河流那样漫长,没有办法想起每一个瞬间。但是人和人的差别,就是从每一个记不起来的瞬间中慢慢产生的。

如果我们拿10年作为度量衡,那可能20岁到30岁是人生中最好的十年了吧。

有人在职场里兢兢业业,从职场菜鸟攀升到中高层,薪水足以让自己和家人都过上体面的生活。

有人穿山越岭,跋山涉水,环游世界,在大草原仰望星空,在大洋边看日升日落,在每个角落留下自己的身影,完成自己的儿时的梦想。

有人追求一场炽热难忘的爱情,步入婚宴殿堂,生儿育女,家庭美满。

有人从零开始,独自打拼,经过九死一生,创业成功,成为一名企业家。

而我的十年,也完成了很多事情,也还在追逐很多事情。


01


我是学新闻的。

毕业那年,正是纸媒时代向看图时代变迁的开头。

当我们还在学普利策,新闻三要素的时候,外面的自媒体已经开始野蛮生长。

12年从兰州来到广州的南方都市报实习,拿着相机大街小巷窜来窜去。

花了半个月的时间,跑海珠鹭江村采访纺织厂老板招工难的专题,还搞了一个《两代人的战争》报纸专题,拿到了第一笔500块钱的稿费。

拿着这笔钱,在上下九买了一双耐克的AIR MAX。

当时我看着上下九的人山人海,感叹,这鞋真贵,这稿费真难赚。

我问南都记者老师的工资。

老师说一个月工资算上稿费8000块钱。刚开始工作积极性高,工资多一些,工作久积极性下来了,工资就少一点。

我觉得这行业不行,赚钱太少,得干别的,还是销售挣钱。

于是放弃了伟大的新闻事业,至少没有做49年加入国军的事情。

误打误撞,进了一家深圳的国企做管培生。

所谓的管培生,基本就是用极低的收入,做两三个人的工作。两年的时间里,我轮岗过门店,销售部,售后部,市场部。

我当时的宗旨是,只要我能做的事情,我全都做,不会做的事情,我就学会了全都做,加班就像呼吸一样自然。

市场部一共5个人,我把另外4个人的工作全抢过来做了。一年后,我就成了市场部的经理。

升职加薪后的6个月,我申请了离职。

因为我一开始的计划就是只做两年时间,经验练成之后就要跳槽加薪。

之后我面试进了一家手机的头部公司。Offer发过来的当天晚上,我和我女朋友激动的一晚上没睡觉。

入职后,我发现公司有公司的困境。有时候所有人都知道这么做是对的,你知道,老板也知道,但是没办法,客观条件限制下你做不到。

半年后,公司的新产品因为芯片供应链的问题,发热严重,销售遭遇滑铁卢。

我们整个部门的人都被优化,各自找出路去了。

那个时候是16年。

在这之前15年我亲眼见证了A股的暴涨暴跌,深圳楼市的大行情。

亲身感受到市场的疯狂,那个时候身边但凡炒股和有房的人,哪有上班的心思,每天听到的都是日进斗金的狂热。

有人赚到钱,辞职创业。有人借着杠杆再买一套。当然也有股票被套,郁郁寡欢。

我前领导邀请我,广州有个好机会,在萝岗区,这公司刚融资,钱多到花不完,管理层清一色微软,缺人才,给股权,来吧。

我说我考虑一下。

她说,别考虑了,先来看看,这边房子可便宜,还能买套房子安家。

来到科学城,我看到遍地1万多单价的房子,便宜到让我震惊。

我当时的想法也很简单,觉得要在大城市先有个家,就算房价跌完了,也无所谓,我自己住不怕。

16年6月底入职,16年9月买房。这是我第一套房。

接着广州在16年年底迎来了行情,房价短短半年涨了50%。我的那套房每平方涨了1万块钱。半年时间,我在房子上赚到了第一个100万。

那个时候就让我意识到,房子这个东西,有得搞。

我从17年开始,就开始琢磨继续买房子的事情,城市的板块怎么选,怎么破限购限贷。

加上当时的工作涉及到产业投资,要到全国各地很多城市考察,接触很多地方政府了解他们的城市规划和布局,慢慢开始理解房子的门道,也从一些操盘手的角度了解他们的想法。

遗憾的地方在于,当时买的是新房,房产证直到19年才拿到手。

这中间的时间,虽然账面上浮盈,也意识到了买房是一条赚钱的赛道,但是我没有任何操作空间。只能靠收入攒首付,本质上还是做加法,非常慢。

所以直到2020年上半年,我才买到自己的第二套房。当时很多人还处在口罩的恐惧中,我们已经戴着口罩约中介看房。

租客不给看房,就打个视频电话线上看。

然后是2020年下半年的第三套,再到后来的第四套,第五套。

2022年,我决定离职。身边的同事和朋友都很不理解。

公司处在一条有前景的朝阳行业,上市没多久,又是赛道的头部。

我自己的工作驾轻就熟,收入不错,能接触到层面很高的人脉,取得了结果,拿到了该拿到的。

那我离开的理由是什么?

恐惧+贪婪

我看上去的光鲜,都寄生在公司。我只是公司这台机器上的一个小零件,我力量的源泉不是来自于自己。

很多人可以在公司养老,即使公司允许,老板允许,但我接受不了。

我想要掌握属于自己的生产资料,掌握流量,买更多的资产,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开始日更2000字,拍视频,拼命做自媒体。进入自媒体+房产管家的这条赛道。


02


大家有没有发现,今年做过去一年总结的人变少了,沉寂了不少。以前都喜欢总结每年去了多少地方,完成了多少事情,取得了哪些成绩。

这种现象和经济低迷肯定有不小的关系。

像我自己的很多房子,和最高峰相比,也跌了很多。

这个我没必要嘴硬,亏了就是亏了。

只是我买的时间点都是低位,账面上看价格是持平的。 

在房圈,我属于比较保守的那类人。不追求杠杆,不追求超额回报,也不追求热点。

平摊下来,也就基本上维持着每年买一套的节奏,是完全不愿意加速度,上强度的。

只是跟随自己的节奏,有足够的现金,刚好碰到好的标的物,那就买下来。

我觉得每个人买房这件事应该有自己的建仓节奏。

这可以和自己的赚钱能力相关,和自己的心力有关,但不应该直接受到市场行情波动影响。

现金流充沛,心力负重的能力够强,又有自己住的需求,那就买一套

赚钱速度慢,内心厌恶风险,那就多保留现金,再便宜都不买

其实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多对错。

努力拼搏,过更好的生活当然没错。平平淡淡,普普通通,享受每一天,也没有错。

前几天,我同事问我,这两年房价暴跌,各行各业都不赚钱,有没有对自己的选择动摇过。

我说没有过。

房价跌了说不难受是假的,但是房子不是生活的全部。我一直在做自己认同的事情,我能看到每天的积累。

我的精力都在自媒体日更,服务客户,咨询,踩盘,谈判成交上。

顾不上难受。

并且我知道房子这件事情的底层逻辑,看好房价的长期走势。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变过。

我们这种的好像被叫做多军,也被叫做乐观者,少壮派。

外界的环境不论怎么变,自己的节奏不要乱。

最后说说买房的这件事。

房子的节奏是,熊市买房,牛市卖房。

大部分人都搞反了。在市场最热的时候冲进去,站岗高位,寒风瑟瑟。在市场最冷的时候,心灰意冷,割肉离场。多年之后,回头一看,后悔莫及。

同样一套房,买卖的时机不对,浮盈浮亏相差百万。

买卖的节奏,选筹同样重要

如果你在14年买增城新塘,在17卖出,你一定是盈利的。

这就是踩准节奏的重要性。很多人可能说,哪有那么容易踩准节奏。

这就是我下面一点要说的。

不要试图赚最后一个铜板。我说的不踩波段,不抄底,是我们做不到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

但是我们可以在市场最冷的时候淘笋,可以在大行情发酵三个月左右的时候卖房。

这样操作虽然会损失掉一点利润,但这一定是可行的,可以预判的。

用损失的一部分利润,换取确定性。

房产投资赚取的利润是靠套险,不是套利。

房子交易的流程,每一步都尽量做到最优。这是除了买房时机外,我们唯一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去优化的东西。

就好比很多顶级公司,不见得有什么惊天动地的秘籍加持。

他们就是在每一个环节做到比竞争对手强5%。研发,供应链,产线,营销,销售,售后,每一个环节虽然都只是5%的提升,但是加在一起就是巨大的领先优势。

宏观经济波澜壮阔,我们不过沧海一粟。唯有孜孜不倦踩盘淘笋,不厌其烦摆台谈价,无微不至优化交易细节,才是我们可以掌控的。

宏观是宏观,你是你。属于你的,就做到极致。

最后,是保证现金流的安全,提升自己挣钱的能力。

这是平稳度过牛熊周期最重要的因素。

买房本身是一项投后管理非常省心力的投资。买,除了租赁和基本的房屋维护外,不需要花费额外的心力去管理。

利用宽裕的时间,守住自己的本业,持续拓展赚钱能力,才是继续开疆拓土建仓的源动力。

加个好友,围观我的朋友圈,不定期分享房产内容。

更多房产信息,请关注公众号。

我们以100%客户的立场,提供一站式定制买房贷款服务。

橙子聊房子
广州房产咨询师,专注广州房产咨询-规划-方案-落地,一站式规划家庭买房方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