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日常所熟知的台湾腔,翻译腔等等等等各种腔,这些都是由什么构成的呢?不同地方的人有各种各样的口音,而口音这种东西,究竟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日常的思考。
一句在大陆经典永流传的台湾话,虽然被台湾人所否定
对于我们听感上究竟为什么能够分辨这些某某腔,其实从语言的语法层到语言的语音层,都有地方在起作用。
在语法层,这些与我们日常普通话的口语听起来有些不同的地方,通常在于一些句法(句式)和词法(词汇)的选择不同和构造不同,举个例子,如在我们的熟知的台湾腔中,就常常有一些句式如“xxx了啦”,翻译腔中如“噢!”“这可太xx了”等等句式的使用都可以体现,词法上,我们今天熟知的广东腔四川腔,他们偶尔会说出一些我们汉语普通话中很少用的,或是原来根本不知道的词汇,如广东腔中的烧燶(nong55)/隆(long55),四川腔中的巴适(合适)等,都是从原本方言中带出来的词汇,这些词法上的差异可以让我们轻易辨别出他们属于某某腔的特征,也就是这些人的地域背景。
而除此之外,我们甚至可以从不同的翻译腔中看出来它翻译的大概是哪里的语言,是日韩?还是欧美?这些都可以从句式和词法中看出,比如我们在读“请继续幸福地生活下去吧!”这句话,很显然是属于日韩的翻译腔,因为其温柔、委婉且略带恳求的语气,是日韩语言中独特的语调味道,而在我上面所举的翻译腔例子“噢!这可太糟糕了!”,这种话很显然就是属于欧美的翻译腔,从语调上看,他们的语气更浮夸,这种译腔通常喜欢将语调提高或降低,以形成鲜明的对比和节奏感,使得整个句子听起来更加生动有力,在这种欧美翻译腔中,重音的位置和强度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用以突出句子中的关键信息或情感焦点。同样地,在方音中,我们有时也能轻而易举地辨别出一些地方的人,即使他们自己声称“我没有口音啊”。
一些来自东北人的翻译
来自小红书《能掐会算》
在语音层面,包括我们的语音四要素: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都能体现出各种腔的差异。在音高上,我们汉语普通话中的音高体现为调位的,有四个,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是五度调值,分别为55、35、214、51,而在台湾腔中则不一样了,台湾华语中的调值只有四度,如在普通话中的55,在台湾华语中就只有44了。
五度标记法
音强上,我们常常称为重位的一种东西在我们的汉语普通话中常常使用它来强调我们要说的重点,以及一些情绪的表达,而在台湾腔中,这种特点就不是很显著,台湾腔具有连音现象,所以他们的语音更和缓,音强分布更均匀,如著名的“我宣你”(我喜欢你),还有变“知道”为“造”等等。
“欧皓辰,我宣你!”
而在音长上,我们所知道的比如韩语腔调在话末常常延长它的尾音,或是一些语气词,经常看韩剧或者是懂一些韩语的朋友们或许可以看懂我下面这句韩翻:“啊尼呀”(아니야/a ni ya,意为不是),脑海中出现的这句词的时候,其句尾通常带有延长,这也是和汉语普通话稍显不同的地方,韩腔的音长表示为一种情绪的表达的特点更为明显。
韩剧中的片段说“不是”
音色上,不同的腔调中,由于发音习惯、口腔形状、舌位等因素的不同,音色也会有显著差异。例如,台湾腔中的某些元音发音可能会更加饱满圆润,辅音发音则可能带有一定的鼻音化或喉音化特征,并且他们在发普通话音时,不太注重平翘舌和前后鼻音的区分,形成一种独特的语音风格,给人以温柔亲切之感,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人说台湾腔总感觉在撒娇。相较之下,在北京腔中,以及一些北方方言,则会有吞音现象,即指在发音过程中,某些音节或音素被弱化或省略,导致整个词语的发音变得更为紧凑和快速。例如,在北京话(京腔)中,“今天”可能会被发成类似“今儿”的音,其中的“天”字发音就被弱化甚至省略了。
小红书上的北京话挑战
不过总的来说,不论是台湾腔还有其他各种地方的口音腔调还是各种外语翻译的译制腔调等,它们都是语言多样性的生动体现。从语言的两层装置——语法层与语音层来看,这些腔调之间的差异不仅源于地域文化的差异,更是语言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与创新的产物。
作者丨森心
一次抓狂期末作业的DDL,献给我的语言学老师T-T
编辑丨扬薇儿
来源丨读者投稿,请赞赏和支持一下我们可爱的作者
往期文章
付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