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原生家庭”当成“童年阴影”的同义词,这种看法本身是有问题的 | 10天读完《5%的改变》day4
教育
教育
2024-08-02 21:00
福建
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大多数原生家庭问题都可以这样看:不并非“只能”一定受困于过去,但你可以选择。“有能力选择”,这就够了。1.第二章的主题是“原生家庭”。作者在开篇导语中说:“原生家庭”,差不多被当成了“童年阴影”的同义词。也就是说,把“原生家庭”当成“童年阴影”的同义词,这种看法本身是有问题的。2.在今天流行的“原生家庭”叙事中,“个体被描述成受制于过去的、无从反抗的‘受害者’,一朝不幸,永远不幸。”这种人生叙事,有一个一望即知的因果链:过去的经历是“因”,今天的不幸是“果”。——人的大脑天生喜欢这种简单的归因方式。3.根据第77页“复盘”中写到的“目的论”,个体选择上面这种人生叙事,其实有其自身的目的,那就是:把导致自己不幸的责任推给他人,推给永远无法改变的过去,这样就可以把那份原本应该自己承担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大脑天生追求节能,说的直接一点,大脑天生喜欢偷懒的结论。4.当然,“原生家庭”的影响是真实存在的,我们需要去探索的是:“原生家庭”对我们带来了哪些影响?影响程度如何?哪些影响是正面的、积极的,可以为我们所用的?哪些影响是负面的、消极的,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消解和回避的?——这已经是运用积极心理学在思考问题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让孩子越早接触积极心理学的观念与方法,越有益于他的健康成长。《血缘与边界》:看上去再糟糕的关系,也有可能在往好的方向改变,因此,在还没有确认母亲是在生气之前,“不要预设”她是在生气,然后,在下一次联系母亲,或者跟母亲见面时,给一个温暖的信号(比如,“我给你做了好吃的点心”)。“把她假定为有能力的、成长的人。”“如果她不是,别失望,给她一点时间,下次继续。”——这样的心态,也非常适合教师。《为了告别的停留》:我记住了李松蔚的这番话:“放在人生尺度上看,迟毕业还是早毕业、哪年开始工作,一年两年都可以忽略不计。哪怕你真的退学呢,也不过是损失了三年。人生那么长,三年不算什么。”再糟糕的情况,如果把它放到人生尺度上去看,都会被稀释,被淡化,甚至,不值一提。《难以摆脱的否定声音》:李松蔚做了个“奇迹假设实验”,很有意思,每个有类似困扰的人都可以试一试:假设接下来一周妈妈穿上了隐身衣,戴上消音器,也就是说,她说什么做什么,你都看不见。这一周她影响不了你,你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们看看这会让你感觉更好呢?还是感觉更不好?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橘林教育书店选购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