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什么?语文教学是干什么的?——读陈日亮《知困者言》

教育   2024-11-12 20:00   福建  

近日,读陈日亮《知困者言》,内心有不少感触,但一时不知如何形诸文字。
今天中午送女儿上学,回书店路上,脑海里突然蹦出“目的、路径、方法”这几个词。陈日亮老师穷其一生孜孜以求的,不就是语文教育的“目的、路径、方法”吗?于是,我决定提着这个“框子”,把我从书中见到的“贝壳”拾起来,装进去。
一、语文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吕叔湘疑问过:“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人民日报》1978年3月16日)
叶圣陶质问过:“语文教学到底是干什么的?”(1980年代)
“两位老人疑问和质问,数十年来一直萦绕心头,它是我思考语文教学的起点,也是我用以审视自己教学生涯的一道严峻考题。”知困者陈日亮如是说。
既然有困、知困,就要识困、思困、破困。
陈日亮先从自身开始反思,“从我中学时代语文学得并不好,到后来慢慢懂得读,也学会了写和说,发现语文同其他学科有着明显不同:语文不是一门知识学问,但它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语文不是身外物,而是和我们须臾不离,息息相关。
基于前人研究与自身实践,他得出如下结论:语文就是人生的行为习惯……语文是一门心灵的学科。……语文教育的目的,是要使一个人的语言自发行为变成自觉行为,使之合乎规范切于需要。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他在说出“目的”的同时,也在练习拉弓与射箭。在他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教育的目的表现为四大目标任务:培养兴趣,讲求规范,掌握方法,训练习惯。
如何评价目标是否达成?陈日亮给出了一个评价标准:“语文教学不论教什么和怎么教,在中学毕业之前,总得把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起来,语文素养也正是在这自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形成的。”简而言之,学生在中学毕业之前,懂得读、懂得写。
如果以此作为评价语文教师的标准,读者朋友们不妨扪心自问:我合格了吗?
二、语文教育的路径在哪里?
这个问题,陈日亮在《<我即语文>跋》中给出了他的回答。“一个称职的语文教师……应该是既能体验语文又能体现语文的实践者。……他既要用语文育人,更要以语文修身,他应该让学生从他身上看到学到许多更亲切更生动的语文。
换言之,语文教师就是实现语文教育目的的路径。语文教师修炼自身的功力,就是修语文教育之“道”。
陈日亮在《我的语文流年》中总结了他的自我修炼方式:“第一,当然还是读书。第二,养成动笔的习惯。第三,注意说话的训练。
简简单单三句话,说的都是极为朴素的常识,所谓大道至简,贵在持之以恒。曾经读过一句鸡汤文,放在这里也挺合适:“一件事情,你坚持做了三天,那是心血来潮;你坚持了三个月,那是刚刚上场;你坚持了三年,那才算得上事业。"
三、语文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1963年,叶圣陶先生为福州一中留下四句题词:“何以为教,贵穷本然;化为践履,左右逢源。”叶老的这十六字箴言,成了陈日亮思考、实践语文教学的锚点。
语文教学千头万绪,端在‘本然’和‘践履’这两头:一个是探究它的性质,即本来是什么;一个是探究之后如何转化为实践能力。
语文本来是什么样子,就照什么样子去学去教;语文该培养学生什么好的习惯,就开始从自己身上做起——回到物之本然,回到人的自身。”
语文教育的方法,是在对语文教育的探究中自然生长出来的。
语文是“一门心灵的学科”,“思维和语言相互依存,须臾不离”,所以,“课文应该成为学生内心体验的源泉,课堂上要有情感生活,又有心智活动,语文教学如果不能让学生凭借语言通灵感悟怡情益趣,那就是失败的教学。
语文又是“一门行为的学科”,“是要使一个人的语言自发行为变成自觉行为,使之合乎规范切于需要”,所以,“光知道遵守哪些规范(知识原理)还不行,还得通过反复练习养成时时处处都能合乎规范的行为习惯。方法习惯的学习掌握和历练养成,全然是学生行为,那么教学过程也就必须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施以辅导。”
陈日亮总结梳理了他经常使用的一些语文教学方法,摘录如下——
我总是紧紧抓住语言教学来培育文心和训练方法习惯。一般地讲,像熟诵深思,整体领会,局部揣摩,寻绎比较,语境参照,提要概括,联系拓展,自问试答等,都是经常采用的方法。具体地说,多半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
第一,以心契心:强调读者对文中情境须有亲切的体验,对文中的论说须有深刻的体认。
第二,以文解文:文本里藏着“信息网络”和“文字密码”……(教师要带着学生)发现篇章左右上下、前前后后的联络照应……在文章中把文字读懂。
第三,以言传言:力求做到能够自如地用自己的语言,将阅读的感受和理解表达出来,最终实现个人话语的转化。一个好的阅读者,必然会将“以心契心”诉之于言传,即朱熹所说的“使其意若出吾之心”和“使其言若出吾之口”。
陈日亮认同夏丏尊主张的“语文教师要把语感传染给学生”,因此,他素身教,具体表现如下:
其一,每教一个单元或一篇课文,必结合教学要求,先给学生做读书方法习惯的示范指导。
其二,经常留心自己的口头笔下,尽量给学生留有运用语言的良好印象。
其三,教师的身教,不应刻意而为之,不是为了示范而示范,也不仅在教学活动中才有所注意和展示,而是让语文“回到人的自身”。
语文教师首先要通过语文“修己”,然后才能借由语文“达人”。因此,对于一名“知困”的语文教师而言,语文教育是一项值得托付终身的事业。正如陈日亮所言:“我即语文”乃是我对语文教师职业的自我期许和终身追求。
在《我的语文流年》结尾,他引用了鲁迅的一句话——“倘能生存,我当然还要学习”,陈日亮接着写道:“我希望我的语文生涯,也能够绵延到我生命的终途,甚至我实在无法继续视听的那一刻……”这句话,竟成其一生写照。
上文:关注孩子数学学习的人,都应该记住这三句话
推荐边学边用这几门班主任课程,带班更轻松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橘林教育教师成长学院收听《班主任沟通训练营》《班主任成长学院》等课程

橘林教育陈文芳
①为教师和孩子精选好书; ②提升教师阅读和写作能力。 购书点击【橘林教育书店】 听课点击【橘林教育教师成长学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