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CT,全称是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简称CCTA),是一种通过CT扫描来观察心脏冠状动脉的影像学检查。
冠状动脉是为心脏供血的血管,像是给心脏“送饭”的管道。如果这些管道变窄了,心脏就可能“吃不饱”,从而引发心脏问题。
冠状动脉狭窄,简单来说,就是冠状动脉的“管道”变窄了。就像水管里有了水垢,水流不畅,心脏的血液供应也会受到影响。狭窄的原因通常是动脉粥样硬化,也就是血管壁上堆积了脂肪、胆固醇等物质,形成了“斑块”。
当冠脉CT提示狭窄≥50%,意味着冠状动脉的管腔已经缩小了一半以上。这个时候,血液流向心脏的速度和量都会受到影响。
▍没有症状,还要治疗吗?[3-6]
很多人问:“我没有胸痛、没有气短,为什么还要治疗呢?”
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解释:家里有一根水管,虽然水流变小了,但你暂时还没发现问题,因为用水量不大。但如果有一天突然需要大量用水,比如洗澡、洗衣服、做饭,水流不够了,你就会发现问题了。
同样的道理,冠状动脉狭窄可能在你平时活动不多的时候没有明显症状,但一旦运动、情绪激动,心脏需要更多血液时,问题就会暴露出来。
冠脉狭窄的“隐形杀手”特性
冠状动脉狭窄有一个特点,就是它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症状,甚至在狭窄达到50%以上时,很多人还感觉良好。但这并不意味着是“安全”的。
事实上,冠状动脉狭窄是心肌梗死(心脏病发作)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
心肌梗死的发生,往往是因为冠状动脉内的斑块突然破裂,形成血栓,导致血管完全堵塞,心脏的某一部分得不到血液供应,心肌细胞开始坏死。这种情况可能会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发生,甚至在你感觉良好的时候突然发作。
据《201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管理指南》,即使没有症状,冠状动脉狭窄≥50%的患者也被认为是中高危人群,尤其是有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吸烟等。这类患者即使没有症状,也要进行积极的治疗和管理,以预防心肌梗死等严重事件的发生。
医脉通心血管健康俱乐部成立啦!
<加入社群、获得帮助、相互支持>
群内公益活动包括:专科医生答疑、营养师饮食指导、免费线上问诊,每日健康科普更新;
进群方式:扫码添加下方小助手,报疾病名称,小助手拉您进相应社群;
和医脉通一起守护健康,欢迎您的加入!
欢迎扫码进群
冠状动脉狭窄≥50%,没有症状的情况下,该如何治疗呢?
治疗目标主要是预防心脏病发作和改善长期结局。治疗方式可分为:
1.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基础治疗,即使没有症状,也需要通过药物来控制病情。常用的药物包括: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这类药物可以防止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从而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甚至有助于斑块的稳定,减少斑块破裂的风险。
β受体阻滞剂:这类药物可以减慢心率,降低心脏的耗氧量,尤其适用于有高血压或心绞痛的患者。
ACEI或ARB类药物(普利类或沙坦类):可以帮助控制血压,保护心脏和肾脏,尤其适用于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的患者。
2. 生活方式改变
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没有症状,冠脉狭窄的患者也要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戒烟: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可以显著降低心肌梗死的风险。
健康饮食:建议采用地中海饮食或DASH饮食,这些饮食模式富含蔬菜、水果、全谷物、鱼类和坚果,能够帮助控制胆固醇和血压。
适量运动:即使没有症状,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对心脏健康非常有益。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控制体重:肥胖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保持健康的体重可以减少心脏负担。
控制血糖和血压:如果有糖尿病或高血压,务必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水平。
3. 介入治疗或手术
对于一些高危患者,尤其是冠状动脉狭窄严重(≥70%)或有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这类治疗可直接改善血流,预防心梗的发生。
不过,是否需要进行介入治疗或手术,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狭窄的部位、范围、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等。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动脉管腔狭窄,怎么判断和处理?[2]
大致了解一下,清晰明了,直接上图↓
▍冠脉狭窄,怎么预防?[3-6]
预防冠状动脉狭窄的发生和进展,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定期体检:尤其是有心血管病家族史或其他危险因素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心脏检查,如血脂、血压、血糖等。
健康饮食和运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的摄入,增加运动量。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冠心病的风险,建议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
控制慢性病: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胆固醇,要遵医嘱进行治疗,控制好这些慢性病。
问诊可覆盖疾病的整个康复过程,相当于身边有个贴心可靠的家庭医生。针对病情变化,你可多次提问,获得医生循证规范解答。
参考文献
▍往期文章
◇ 7000万国人正饱受这种极度瘙痒,这样预防特应性皮炎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