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CTS 2024 中国之声 | 张宏家教授、姜文剑教授:基于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创新指标的风湿性二尖瓣成形手术患者选择

学术   2024-10-12 17:08   上海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10月9日-12日,2024年欧洲心胸外科协会(EACTS)第38届年会正在葡萄牙里斯本隆重召开。今年大会主题为“Navigating New Horizons(远征新边界)”,聚焦心胸外科的开拓创新、探索发现和薪火相承。


在此次胸心外科全球盛会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张宏家教授、姜文剑教授,心脏超声医学中心主任何怡华教授带领团队开展的研究《基于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创新指标的风湿性二尖瓣成形手术患者选择》被大会接收,并进行专场发言,向全世界顶尖心外科医生展示研究成果,让我们对研究摘要一睹为快!





作者感言



风湿性二尖瓣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病之一,既往在其外科治疗方面多采用瓣膜置换手术。北京安贞医院瓣膜外科中心率先建立了风湿性二尖瓣“SCORE”修复技术,使临床疗效大幅提升。但在技术推广中,我们发现由于当前风湿性二尖瓣成形手术患者选择并无统一标准,在初学时外科医生很难判断哪些患者可以修复,也常常因为不确定尝试修复后的效果而选择置换。


我们本次开展的研究就是针对风湿性二尖瓣成形手术患者选择这一关键临床难题,基于孟旭教授前期建立的病理分型,采用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的创新指标建立了风湿性二尖瓣成形手术早期疗效预测模型,通过预测患者接受成形手术的疗效筛选效果好的病人接受成形手术。最终我们可以实现通过术前的无创检查,3个指标1分钟快速筛选患者,使广大的风湿性二尖瓣患者接受最适合的外科治疗。

研究团队成员贾崧淏医师在发言现场

崧淏医师与专场主持专家合影



原文标题

Patient selection for rheumatic mitral valve repair based on innovative indicators of preoperative echocardiography


作者及单位

贾崧淏,刘婷婷,王茂舟,张亚哲,刘佩峄,杨鲜,郝晓艳,何怡华,韩杰,姜文剑,张宏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研究目的

在退行性瓣膜病中,二尖瓣成形术的疗效优于置换术已得到公认,但在风湿性瓣膜病中,二尖瓣成形术的患者选择和疗效仍存在争议。并非所有风湿性二尖瓣疾病患者都适合成形术,但由于缺乏系统的术前评估体系,目前患者的选择仍依靠外科医生术中经验,不利于风湿性二尖瓣成形技术的推广。


本研究旨在使用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建立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综合评估方法和创新性指标,建立风湿性二尖瓣成形手术疗效预测模型,以指导患者选择。

研究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2022年至2023年间167名拟接受风湿性二尖瓣成形手术的患者,每名入组患者都接受了全面的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估并测量了94项超声指标,主要涵盖瓣叶、瓣环、瓣下装置及左房左室功能等。


以成形失败(包括尝试成形后转置换术、成形术后随访发现二尖瓣中度及以上的狭窄或反流)作为主要终点事件,将入组患者以7:3随机分配至建模组和验证组。在建模组,使用LASSO回归进行变量筛选,并使用logistics回归进行建模,绘制列线图并制作了网页评分计算器。在验证组,通过C统计量和净重新分类指数(NRI)进行模型比较。

图1. 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估方法

图2. LASSO回归进行变量筛选


结果

112名(67.1%)患者成功完成了效果良好的风湿性二尖瓣成形手术,47名(28.1%)患者尝试成形后转置换术,8名(4.8%)患者成形术后随访期间发现二尖瓣中度及以上狭窄或反流。通过LASSO回归筛选出了二尖瓣瓣口面积、瓣叶钙化评分和二尖瓣前叶-瓣环夹角三个指标,三个指标间没有发现共线性,最终纳入了logistics回归模型。


在建模组和验证组中的C统计量分别为0.846和0.958,表明所构建的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与传统的Wilkins评分相比重分类正确的比例提高19.8%,显著优于Wilkins评分。根据预测模型95%灵敏度和95% 特异度确定的临床决策界值分别为 0.895 和 0.296。最终根据模型绘制了列线图,并制作了网页评分计算器,用于指导临床决策。

图3. 二尖瓣前叶-瓣环夹角

图4. 模型比较

图5. 预测模型列线图

图6. 网页评分计算器


计算器网址:https://songhaojia.shin yapps.io/DynNomapp/


结论

本研究探索了经胸超声心动图全面评估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检查方法和创新指标,建立并验证了预测成形手术疗效的模型,当模型预测值>0.895时,建议首选二尖瓣成形术,当模型预测值<0.296 时,建议优先考虑二尖瓣置换术,对医生选择合适的风湿性二尖瓣患者进行成形手术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专家简介


张宏家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党委书记

张宏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学者。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党委书记、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心血管疾病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心血管疾病精准医学北京实验室主任、《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总编辑、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心胸外科装备与技术分会会长、北京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专科医师分会会长。入选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北京市医院管理局“登峰”人才培养计划,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致力于心脏外科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开发了手术多中心协同机器人系统和多款主动脉疾病预警软件,建立了规范化管理的心血管疾病临床及生物样本库,获得国家专业机构多项认证。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Circulation Research、The Innovation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国际国内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5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及中华医学会二等奖1项。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何怡华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心脏超声医学中心主任

何怡华,北京学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导。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胎儿心脏母胎医学中心主任、心脏超声医学中心主任、国家“胎儿心脏病母胎医学一体化管理专家组”办公室主任及“胎儿心脏病母胎医学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入选2023年度“北京学者”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登峰”人才培养计划、北京市卫生局学科带头人等人才项目,获得首都劳动奖章、首都最美巾帼奋斗者等称誉。

致力于胎儿心脏病母胎医学及出生缺陷防控工作三十余年,率先提出单病种多学科全链条管理的创新理念,服务十万余例胎儿心脏病患者,提高致死性先心病检出率约 20%,显著降低先心病疾病负担。针对先心病病因、诊断、防治研究创新性地构建胎儿心脏病新兴学科体系,建立全球最大先心病母胎医学多维数据库,聚焦孕前阻断、产前早诊、出生救治等防治关键节点核心技术,开展遗传病因学、医学人工智能、宫内及围生期干预等研究。主持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及科技部国际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余项,总经费超3000万元。近十年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在The Lancet Child& Adolescent Health、JAMA Pediatrics等期刊上发表文章300余篇,被国际指南引用2篇;牵头制定行业标准1项、指南1 项、共识4项、参编指南及共识3篇;第一完成人获得华夏医学科技奖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妇幼健康科技奖科技成果奖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姜文剑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

姜文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编辑部主任。拥有中国和澳大利亚双医生执照,曾在澳大利亚悉尼St Vincent’s医院心脏外科工作,特别擅长瓣膜修复,主动脉夹层,冠状动脉搭桥术等各种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每年主刀完成手术600余例。现任世界移植学会会员(TTS),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委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脂质与脂蛋白专业分会青年常委。入选北京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海聚人才”计划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长期专注于主动脉疾病和心脏瓣膜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2021年回国后以第一或通讯(含共同)作者在Eur Heart J,Circ Res,Nat Commun等期刊发表论著16篇,其中IF>15 的6篇,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相关研究成果入选“2021年中国心血管病十大研究论文”和“2023年中国心血管领域十大医学研究”。荣获澳大利亚政府奋进奖、首届Victor Chang外科医师奖、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中国药学发展临床药学研究杰出青年学者奖、龚兰生青年学者特等奖,作为主要完成人获2023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23年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和2022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贾崧淏 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贾崧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外科学博士研究生,住院医师。师从张宏家教授,参与十三五、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美国心脏协会官方杂志JAHA等心血管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5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篇,获授权专利6项。相关研究成果受邀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美国胸外科协会(AATS)年会、亚洲胸心血管外科学会(ASCVTS)年会、中华医学会全国心血管年会等学术会议交流十余次,担任美国胸外科医师学会(STS)成员,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成员,《IJS》、《CVIA》等杂志特邀审稿人,荣获华夏医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全国心血管研究生论坛一等奖、亚洲瓣膜会论文大赛一等奖等。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版权及免责声明:心外时空旨在搭建学术交流传播平台,本平台对发布的资讯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文内信息版权属于持有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平台发布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不应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文内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目的,本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如有平台转载本篇文章,须自行对该篇文章负责,心外时空不对转载引起的二次传播负责。合作联系邮箱:cardiovascular_st@126.com

点赞或分享   让我们共同成长

心外时空
心外时空是心外科医生自己的家园,这里有心外大师手术课程、最新文献分享、在线会议、行业资讯分享、技术交流学习,助力心外科医生快速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