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帝国六百年》:找到了!现代欧洲与中世纪的接缝处

文化   历史   2024-08-06 23:03   广东  

让读书不再是负担、历史也可以很有趣。



欧洲是如何在罗马帝国灭亡后一步步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三国演义》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中国人印证过无数次的经验搁欧洲身上好像并不好使,自罗马帝国后不但没能再合起来、还越分越碎。我们这一代人是眼看着地图上:南斯拉夫 → 南联盟 → 塞尔维亚,就算这样,科索沃还不消停,你说这都图个啥?




书籍简介


了解中世纪以来的欧洲、《欧洲之心》是本质量不错的书,唯有一点,以主题而非时间组织的内容结构在阅读“顿挫”感上略微强了些,而这本以“帝王本纪”写成的《奥斯曼帝国六百年》恰好可以作为时间串联者。摊开历史上达到极盛时期的奥斯曼帝国地图
历史达到极盛时期的奥斯曼帝国 ▼


大概是罗马帝国后最接近「分久必合」的一次吧,只是奥斯曼苏丹终究没能跨过维也纳,止住了对欧洲地图缝合的脚步:

现在,苏莱曼意识到,一旦他跨过了中欧的某一个点,再发动战争就变得无利可图了。考虑到那个时代的军事水平,对于伊斯坦布尔的苏丹来说,维也纳实际上成了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


或许科林斯的地缘政治模型也参考过奥斯曼帝国的这段历史,提出「疆域规模的扩大也意味着“后勤负荷”的增加。从大本营向外投送军事力量的距离越远,成本就越高。此外,更多的国家资源被用于监控民众和攫取资源。疆域规模和后勤负荷之间的这种关联通常被称为“帝国过度扩张”原理。

柯林斯地缘政治模型的反馈结构 ▼


沿着地图上的「维也纳」目光向下移动,看见「贝尔格莱德」了吧,这是一座深埋在每一个中国人记忆深处的城市,也是解开欧洲地图碎片化之谜的钥匙:

但是,在土耳其民族认同和穆斯林体系之上,奥斯曼帝国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它是一个世界性大帝国。它的版图如此辽阔,涵盖了各不相同的城市、平原、河谷、山地和沙漠,其上生活着不同民族、不同社会形态特别是拥有不同宗教信仰的各色人群。

奥斯曼家族统治的国家并非一个民族国家,而是一个皇室统治下的多民族的帝国。不论国民是土耳其人还是来自其他民族,是穆斯林、基督徒或是犹太人,他们最重要的身份都是奥斯曼人,是一个超出了民族、宗教和种族观念的单一政治体的成员


读着后记中的这段文字,如果把「奥斯曼」隐去,有没有一点熟悉感?嗯,奥斯曼在近代还有另一个名字——欧洲病夫:

在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战败之后,土耳其这个欧洲病夫看起来已经奄奄一息、无药可救了。在伦敦会议上,格雷告诉土耳其代表团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事实:如果青年土耳其人没有能力为土耳其保住作为一个欧洲国家的地位,那么其他国家也没有充分的理由去帮他们做到这一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最后打败肢解奥斯曼帝国的并不是来自欧洲工业国的枪炮,而是文化上的全面入侵,曾经凝聚起一个强大帝国的气已经散掉了,取而代之的是从欧洲学过来的“民族自治”:

1876年,巴尔干地区的骚乱升级。塞尔维亚和黑山在俄罗斯的煽动和唆使下,公开向奥斯曼帝国宣战。

……在奥斯曼帝国的欧洲部分,剩下的一个重要的省份是堪称巴尔干焦点之一的马其顿。与马其顿相邻的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在摆脱了土耳其的统治之后,都已经恢复了秩序,取得了进步。

马其顿就像一个缩微版的奥斯曼帝国,不同种族、使用不同语言、拥有不同信仰的人们杂居在一起,这些人群彼此之间争斗不休,与土耳其的地方政府也冲突不断。


但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型并不是马克思所设想的由低级向高级、而更像生物演化上的基因突变,本质上发展方向是无序的,只不过大家面对着共同的选择压力——如何把手中的权力在家族中延续下去(同时又避免别的家族延续手中的权力),在这方面中国与奥斯曼的起点是相似的,首代统治者都通过强大的军力完成了对广大区域内贵族的压制,不同的是中国走上了以科举限制世袭的官僚化道路,奥斯曼苏丹借助宗教权威也设计出一套以自己为绝对中心的人才选拔、封地制度:

奥斯曼的军事封地通常面积狭小,且几乎都是不可世袭的,所有土地都是国家的财产。因此,在这一时期,奥斯曼帝国的领土上就没有出现遍布欧洲的那种拥有土地的贵族。苏丹对自己征服的土地保有绝对的所有权。…在一个西帕希骑兵死后,他的儿子只能得到一小部分封地,他需要凭借自己在战场上的表现来赢得更多的封地。

在这个充满弹性的社会中,一个仆人可能会在日后超过他的主人,一个下级也可能超过他的上级;一个匠人可能会成为大维齐尔,而一个大维齐尔也可能会跌落到匠人的地位。这种地位的下降成了众人认可的个人风险,不会因此导致某个阶层的损失。…在这个伊斯兰帝国的社会和行政体系中,苏丹的青睐和个人的才干成了决定性的因素。


相对而言欧洲的皇帝搞不定手下众多领主,就只能跟宗教深度绑定、不断分裂弱化地方领主势力,方式手段虽然不一样,目的并没有什么不同:

尽管普通神职人员普遍有妻妾,但高级神职人员保持独身,遵守教规,把自己与平信徒区分开来。因此,他们不能将获得的封地直接传给儿子或 亲属,因此帝国世俗辖区中常见的世袭继承没有出现。因此,奥托王朝的君主们认为高级神职人员比主要的世俗领主更加可靠。君主越来越依赖帝国的高级教士,于是这个群体不再像加洛林时代那样由心怀四海的博学修士组成,而是变得更贵族化,在政治上参与更深,并创立了人们所说的“帝国教会制度”(Reichskirchensystem)。


要说谁的手段更高明?大家不过都是因地制宜罢了,然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全盘接收照抄未必能获得同等的效果。
优素福 · 迪凯奇 ▼



书籍目录

彩图地图序幕第一部分 帝国的黎明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第二部分 新拜占庭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第三部分 帝国之巅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第四部分 衰败之种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第五部分 死敌俄罗斯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第六部分 改革的时代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第七部分 末代苏丹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后记附录 奥斯曼帝国君主列表参考书目


阅读方式

电子书渠道:

渠道
费用
地址
知乎会免https://www.zhihu.com/pub/book/119611869
京东读书60.99¥https://e.jd.com/30443468.html
微信读书会免(阅读原文直达)https://weread.qq.com/web/bookDetail/2b6325c07166cd652b6c9cf


纸质书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陈勇
上下千年时空历史地图、生动有趣的博物馆导览、新奇好玩的历史书籍推荐,最后,无聊的时候还能刷刷历史剧、说一说历史游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