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8-2024.08.03
北京郊区发现泛大陆东缘最早的四足动物足迹
来源: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http://www.ivpp.cas.cn/xwdt/kyjz/202407/t20240726_7236891.html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报道了位于北京郊区的早二叠世四足动物足迹动物群——门头沟足迹动物群最新发现和研究成果,新发现和相关研究为华北板块与泛大陆连通的时间提供了新线索。
新发现的门头沟动物群,填补了早二叠世中国北方四足动物的空缺。而且该动物群的动物组成与同时期泛大陆主体上的动物群高度一致,说明门头沟动物群很可能是从泛大陆上经过动物群的迁徙扩散而来,这进一步表明二叠纪最早期存在着一条连通华北板块和泛大陆主体的迁徙通道。
此外,门头沟动物群在生物进化学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即真正羊膜类动物在东亚的最早记录。
临夏盆地新发现的渐新世犀牛厘定犀类的系统发育关系
来源: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http://www.ivpp.cas.cn/xwdt/kyjz/202407/t20240730_7238250.html
近日,《历史生物学》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关于东乡大獠犀新属种(Megacanodon dongxiangense gen. et sp. nov.)的最新成果,为深入了解犀类在古近纪时期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新的头骨标本展示了特化增大的犬齿和后退的鼻切迹这一独特的性状组合,是建立新属种东乡大獠犀的关键,也是其在分支系统分析的结果中出现在巨犀类和真犀类所在支系的主要原因。更为重要的是,新的头骨标本保留了较小的体型和较为原始的头骨整体轮廓,并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特化的犬齿和深的鼻切迹,代表一个与延续至今的真犀类的起源密切相关的物种。
考古发现完善泥河湾盆地古人类技术演化链条
来源: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http://www.ivpp.cas.cn/xwdt/kyjz/202408/t20240801_7238826.html
研究显示,吉家庄遗址古人类采用原料远距离搬运策略和复杂化的石器修理技术,指示该区域中更新世古人类拥有灵活性的技术特征。这样的技术特征常出现于西方的旧石器时代中期,因此,吉家庄遗址的古人类技术行为和认知能力可能超出了古人类石器技术模式1的范畴。
本项研究表明,作为非洲之外研究人类演化与技术发展的关键区域,泥河湾盆地在构建东亚古人类演化和行为发展模式研究领域具有巨大潜力。
30万年前古人类喜欢吃什么?考古人员起底饮食清单
来源:中国新闻网
http://www.chinanews.com.cn/cul/2024/07-28/10259026.shtml
“通过此次发掘,把洞壁暴露出来,进一步探索在距今30万年至40万年期间……”
其中,考古人员从华龙洞遗址发现了多件“厨具”——经过打磨过的石制品,不仅锋利,还非常精美。这说明30万年前的古人类不仅会使用工具、制作工具,还有一定的审美要求。
华龙洞遗址出土的骨骼和牙齿化石中,牛、鹿、野猪的数量比较多,同时这三种动物骨骼上的砍砸、刮烧痕迹也比较多,说明华龙洞遗址的古人类群体比较喜话吃这些。“当然也不排除这些动物比较容易捕猎,或者整体数量更多一些。”
华龙洞遗址目前已经发现的古人类个体有十几个。华龙洞古人类被命名为“东至人”,体质特征位于直立人和现代人之间,在演化上属于古老型智人。
土耳其发现新石器时代萨满墓葬
来源:Newsweek
https://www.newsweek.com/prehistoric-skeleton-female-shaman-lived-12000-years-ago-archaeology-1931648
一项新研究提出,在土耳其发现的约12000年前的史前人类骨架可能是一位女性“萨满”的墓葬。该遗址位于土耳其东南部的Çemka Höyük,属于前陶器新石器时代A期(PPNA),其独特的墓葬方式和与野生动物骨骼的共葬可能表明了墓主人的特殊地位和可能的萨满身份
该墓葬覆盖着长而平的石灰石块,这在PPNA时期是非常不寻常的。女性被埋葬时面向西方,侧卧在右侧。人类学分析确认,墓中个体是一位25至30岁的成年女性,这可能与她的特殊地位有关。墓中发现的动物骨骼包括已灭绝的牛种——原牛的头骨和其他几种动物的骨骼,这可能象征着与动物世界的某种象征性联系
研究者认为,墓葬的性质和动物骨骼表明,这位女性可能是一位萨满
以色列织物碎片被证明使用了昆虫染料
来源:Newsweek
https://www.newsweek.com/precious-ancient-red-insect-dye-revealed-textile-found-cave-skulls-1929819
在以色列犹大沙漠的骷髅洞中发现的3800年前的纺织品碎片上,研究人员鉴定出了一种珍贵的古代红色染料。这些由Kermes vermilio昆虫制成的染料是迄今为止已知最早的使用这种昆虫制作染料的证据,表明在青铜时代中期,纺织品染色工艺已经相当成熟。
这些纺织品碎片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使用昆虫制作染料的证据,为古代纺织品染色工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见证。
骷髅洞中的发现填补了书面史料与考古发现之间的空白,证明了古代纺织品染色工业已经使用动物作为染料来源,反映了当时国际商业网络的广泛和精英社会的存在。
山东:章丘北凤村发现西汉至清代墓葬
来源:考古中的国
此次发掘共清理墓葬168座。时代以清代墓葬为主,汉代墓葬次之,另有少量唐代、宋元及明代墓葬;墓葬形制主要有土坑洞室墓、土坑竖穴墓、砖椁墓、石椁墓、砖室墓、石室墓等。出土完整及可复原器物1000余件(组),主要有陶壶、陶罐、瓷碗、瓷罐、瓷缸、瓷灯盏、铜镜、铜盆、铜熏炉、铜带钩、铜钱、铁剑等。
东汉墓葬5座,均为砖室墓。以M84为例介绍。M84平面呈“甲”字形,由墓道、墓门、甬道和墓室组成,方向南向。墓道平面呈长梯形,直壁,底部呈斜坡状。随葬品有陶器盖(残)、铜钱等,均参杂于墓室填土中。
公众号:考古中的国【考古前沿】山东:章丘北凤村发现西汉至清代墓葬
波兰考古猎人发现古罗马宝藏
来源:CBS News
https://www.cbsnews.com/news/rare-ancient-roman-treasure-unearthed-by-metal-detectorists-in-poland/
波兰金属探测器爱好者在小村庄Księżopol附近的田野中发现了一批罕见的古罗马硬币。这些硬币包括安东努斯·皮乌斯皇帝、其妻福斯蒂娜小和马库斯·奥勒留斯的银币,以及一些德国哥特人的假币。此外,还发现了一些小型硅制工具和罗马时期的陶瓷碎片。这一发现被认为是一个“新的、以前未知的考古位置”,具有极高的科学和保护价值。
本次发现的古罗马硬币之一 ▼
沈阳康平张家窑林场4号辽代贵族墓葬实验室考古项目已出土30余件文物
来源:中国新闻网
http://www.chinanews.com.cn/cul/2024/07-29/10259521.shtml
目前,沈阳康平张家窑林场4号辽墓实验室考古项目已出土多种材质多门类文物30余件。
项目组采取“边发掘、边保护”的文物保护理念,科学规范开展工作,项目组通过使用冷阴极X射线成像、3D扫描、照相技术以及绘制整体病害图等技术和方法,已完成前期信息采集。
目前,张家窑林场4号辽墓实验室考古项目正在开展实验室精细发掘清理工作,通过分区逐层发掘,对木棺表面进行初步清理,已出土木质文物、银丝网络、蹀躞带、冠饰、手镯、琥珀、纺织品等多种材质多门类文物30余件。同时,项目组已完成了银丝网络老化研究、蹀躞带组件成分分析和形貌分析、冠饰形貌分析、木质文物树种鉴定和埋藏土壤酸碱度测定等分析研究工作。
专家咨询会现场。(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供图) ▼
北京:考古新发现丰富中轴图卷
来源:中国新闻网
http://www.chinanews.com.cn/cul/2024/08-01/10261673.shtml
在前期考古的基础上,2022年9月至2023年1月的二期发掘中,考古人员进一步发现了镇水兽下的雁翅泊岸和东南区域桥体。“在地下沉睡了半个世纪,镇水兽的位置一直没有被扰动,为我们复原正阳桥的空间位置提供了精准坐标。”张利芳说。
考古人员发现了明嘉靖三十二年以来依次叠压的7条道路,明确了南中轴路的规制和工程做法。“从上到下发掘7条道路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多次惊喜和失望,最终找到了三合土砌筑的凹槽,证实是清代修建的。”张利芳说,考古队员们惊喜地发现,这条轴线的中间是石板路,两侧是土路,土路上还留有很多车辙,“通过考古,我们厘清了中轴线南段明清以来历史脉络,证实了中国古代都城的营建理念。”
图为正阳桥考古现场。本报记者武亦彬摄 ▼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