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音频,收听完整养生知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一提到补身体,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吃肉。
像最近,天气冷了,我身边就有不少人吃喜欢肉,甚至顿顿都要吃好几种,仿佛只有看着锅里汁水与香味四溢的肉,才不算辜负冬日的寒冷。
但凡事过犹不及,其实吃肉过量反而会有害健康。
每天吃肉过量
我们的身体会发生这些变化
部分肉类食物的嘌呤含量高,比如:鹅肝、鸭肠、肥肠等动物内脏;沙丁鱼、凤尾鱼、鱼子、小虾等水产品;浓肉汤、浓鱼汤、海鲜火锅汤和羊肉火锅汤等。
在大量食用后,这些食物中的嘌呤,就会转化为尿酸,致尿酸值“爆表”,容易引发高尿酸血症及痛风、肾结石风险。
肉类的蛋白质一般消化起来比较慢,且脂肪的消化需要肝、胆、胰腺等的参与。
当食用过多时,胃、肝、胆囊、胰腺的负担会加重,时间久了,就容易增加相关疾病风险,出现胃食管反流病、胃炎和十二指肠炎、胆囊病等情况。
超600万人研究发现红肉吃太多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风险都会上升
早前,香港大学研究团队在综合分析了600多万人的数据后,更是发现:
肉类中的红肉(如猪肉、牛肉、羊肉、兔肉、咸肉、香肠、火腿、腊肠和午餐肉等)与心血管疾病、冠心病、中风、心力衰竭、2 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风险增加有关。
且吃“加工红肉”要比“非加工红肉”更容易增加疾病风险!!!
每日多摄入50g加工红肉,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26%、2 型糖尿病风险增加44%。
论文研究截图
最近,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更是进一步探讨了这类问题。
研究发现,当血红素铁摄入量较高时,糖尿病风险增加26%,而这里面,吃红肉较多的参与者占血红素铁相关2型糖尿病风险的65.6%。
这意味着,红肉中的血红素铁可能是导致糖尿病风险升高的主要因素。
少吃限量、多炖煮
才是健康吃肉的关键
看完上述研究,你是不是在想:“既然吃红肉的危害这么大,以后不吃不就行了。”
但从营养学的角度看,其实这也是不健康的哦~因为红肉中的铁含量较高,有助于预防贫血,且它的B族维生素含量较丰富,对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要是一点红肉都不吃,容易导致身体铁元素不足,出现疲劳乏力、头晕、心悸及缺铁性贫血等症状。
所以,红肉可以吃,但关键的是要注意摄入量和类型。
适量摄入,可以多吃些白肉或豆制品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数据,我国城乡居民每标准人摄入畜肉(即“红肉”)推荐摄入量为:
其余想吃肉时,可以多吃些白肉,包括鸡、鸭、鱼等。相对而言,白肉的脂肪含量少、蛋白质含量更高,且含有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与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更接近,更利于消化吸收。
如果还是不知道怎么吃,可以参考下面这个肉类食用量:
少用煎炸烤,少吃加工肉
尽量少用煎、炸、烤等烹饪方式,因为肉类富含蛋白质和脂肪,在200℃以上会产生杂环胺、苯并芘等致癌物。
所以,更建议大家选择炖煮的方式去吃肉,这样的肉更加柔软,适合老年人食用。
而且《食品科学杂志》的一项实验表明,猪肉在经过长时间炖煮后,脂肪含量会减少30~50%,不饱和脂肪酸增加,胆固醇含量下降,尤其在炖煮120分钟时,饱和脂肪酸下降最多。
除此之外,还要少吃加工肉,它们大多含有亚硝酸盐,可能会产生微量致癌物亚硝胺,增加癌症风险,而且一些加工肉制品中还可能添加了防腐剂、增色剂等,会加大肝脏、肾脏负担,多吃易损害肝、肾功能。
如果您想及时收到更多健康知识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