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听网吹,理性判断:如何划分“燃油车”和“电驱车”?

汽车   2025-01-03 17:31   广东  


据统计,单2024年11月的全球汽车销量合计约818万台,同比增长3%,环比增长2%,其中,中国汽车销量占全球份额的41%,达到历史高位。在过去的一年中,全球汽车市场在绝大部分时间内都是低迷的。如今能看到市场回暖,实属可喜可贺。尤其中国市场的增幅尤为明显,对于中国汽车行业乃至整体经济形势来说都绝对是利好消息。


可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又有所谓的“新能源”车企老总上蹿下跳,嚷嚷着要“禁售燃油车”,鼓吹实行全面电动化。可笑的是,这些所谓的“新能源”车企本身也在卖燃油车,他们能说出这种言论,不但显得业余,而且极其双标。到底什么是燃油车、什么是电驱车呢?本文就来简单概括一下,以方便各位理性判断、明辨是非。


图:所谓电动化的概念其实非常宽泛,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一些车企将产品线急转至电池车型能叫电动化,一些车企只是在燃油车的基础上加一套甚至不能用电机驱动车辆的48V轻混也叫电动化。所以,说白了,电动化只是一个商业包装,描述的并不是事物的本质。


燃油车,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使用燃烧石化燃料供能驱动的车辆,包括但不限于汽油、柴油、煤油、酒精汽油、人工合成汽油等等。很多所谓“新能源”车企的宣传伎俩总喜欢用“燃油车”、“电动车”来将自家产品区分开,显示出自己的“新时代特征”。当然,他们也造了很多只消耗电能的BEV电池车,这些当然就是纯正的电驱车了,但它们绝对不是什么“新能源车”。


因为早在百多年前电驱车早已被人类发明(1832年),甚至开始被量产应用(1894年)。在上世纪初,美国底特律汽车造的电池车还一度成为了名流阔太的代步工具。然而,当轻质汽油通过裂解法实现大量生产、燃油车的电启动马达被发明出来后,电池车的优势尽无,1920年代开始销声匿迹,这个前后仅存活了不到30年,或者今天咱们国内在掰掰手指头,从2016年国家发放“绿牌”至今的2025年,还不到10年,那请问电吹们口中的“电动车就是未来”何以得到证明其确证呢?


如今所谓“新能源”车企只是仗着中国消费者对汽车发展史不了解的信息差,为BEV电池车强行套上豪华化、智能化的包装,但骨子里,无一不是借用了燃油车的结构和生产标准,无非就是新瓶装旧酒罢了。


所以,海外电池车市场为什么始终“落后”于中国?因为他们的车企或者创始人大多经历过电池车时代,知道那玩意什么物理属性,那些被吹上天的什么“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有多少?石化燃料的能量密度有多少?鼓吹用电池作为“新能源”的解释,无疑就是开历史、开科技的倒车,人类需要这样的生产力吗?所以,传统车企都不会将电池车纳入战略布局,没战略就没动力,充其量就是为政治目的打打嘴炮而已。加上,他们的消费者从小就从祖辈那听闻旧时的历史,理解电池车的本质,自然不会对这种曾经被淘汰的事物有着过高憧憬。


至于另一个更无稽的理论就是“智能化只能在电力充足的电池车上实现、燃油车不够电负荷”的谬论,俺就想问了:什么是“智能化”?自动泊车和自动驾驶吗?燃油车于1990年代开始研究的项目,甚至连L0~L5标准也是燃油车时代定下的标准;一天天吹嘘自己算法优秀的,请问你们家的L3合法上路了吗?声控?燃油车上早实现了;车机互联?都在用手机芯片实现的功能,要耗多少电?至于那些“卫兵模式”也被某些纳入智能化,更是一种歇斯底里的“死鸡撑饭盖”罢了。



在我们看来,区分“燃油车”和“电动车”的唯一标准,并不是它是否能上绿牌(新能源牌照),而是能量来源和驱动方式:


燃油车:


1、内燃机参与驱动并提供能量来源的,一律都是燃油车。


2、但凡有油箱、无论在内燃机周边加多少P的电动机发电机,不管背了多大块的电池、纯电续航多少,只要需要加油的,都是燃油车,不管是ICE内燃机汽车、HEV混合动力、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EREV增程式(含e-Power一类)均应归属燃油车,充其量就是多了个把电机辅助技术罢了。


3、从历史发展层面上,量产化的HEV技术诞生于1997年,由第一代Toyota Prius首次装备;量产化的PHEV车型是Renault Kangoo Elect`road诞生于2003年;EREV增程技术的首款量产车是2010年的Chevrolet Volt。三种架构均基于内燃机技术作为基础发展而来,请问大嘴巴小可爱们又应用哪条理论将自己能上绿牌的车与内燃机、燃油车技术撇清关系呢?


电池车:不需要石化能源物质提供能量,或单独以储能为电动机提供能量的驱动方式,即BEV形式。


新能源:不需要石化燃料、且使用能源物质转化为电能驱动的汽车,例如FCEV氢燃料电池车和氢内燃机。


图:保时捷大家都认识了吧,早在1900年,Ferdinand Porsche(费迪南德·保时捷,1875年9月3日—1951年1月30日)就已经设计出世界上第一台增程式电驱动车Lohner–Porsche。这款车由DMG双缸汽油机发电,蓄电池缓冲储能,四个轮上电机直接驱动车辆。如今某些所谓“遥遥领先”的车型,从本质上不还是同样的配方,只是利用了进步的现代工业基础将其重新包装罢了。早期单纯的电池车更能追溯到1880年代,根本算不上什么新能源。



因此,任何通过燃烧油品产生能量实现驱动的车型,都应被称为燃油车。不管是内燃机直接驱动车轮,还是内燃机发电给电机驱动车轮,抑或是油电参半的车型,其本质上都脱离不开内燃机。


可能有部份PHEV(插电式混动车)或EREV(增程式电车)车主会不同意:我们的车上虽然有内燃机,但同时还有大电池,能实现纯电行驶!拜托,那二三十度电池、一百几十公里的纯电续航里程麻烦就不要拿出来炫耀了,它的出现无非就是为拉低平均油耗参数,以获得“能上绿牌”的对策而已,能上绿牌不是因为绿牌有多好看,而是不限行、不用摇号、甚至不用交购置税、车企还能获得国家铺贴。


如果不加油,这些车型基本上已经失去了一台汽车基础的通勤能力,顶多开出街口买棵菜就要赶紧回家充电。哪怕部分EREV(增程式)车型的纯电续航里程能超过两百公里,但始终连横跨市际的任务都无法完成,谈何实用意义?再说,这部份车主买这类型的车,不就是贪图它在省油之余还能安心跑长途嘛?有多少人会长期纯电使用?说到底,它们依然离不开燃油。


更讽刺的是,缺电高油耗的PHEV能上绿色牌照、真正低油耗的HEV只能排队摇号等蓝牌;这边说限制蓝牌是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那边却是毫无节制地发放绿牌给“大妈级”用户和毫无出租服务业职业素质的网约车驾驶者,造成各大城市交通混乱不堪、拥堵不堪,请问这是“绿牌车”存在的意义吗?


目前,利用氢气供能的燃料电池车反倒真正摆脱了“燃油车”之名,因为他们压根不烧油,但在愚昧不堪的网络舆论里,氢燃料电池技术竟然跟“氢弹”挂上等号来质疑安全性,这又是何其悲哀!


图:如此看来,某些车企表面大义凛然,实质上是“驰名双标”。明明自己旗下还有大量带有内燃机的车型出售,却睁着眼睛说瞎话,声称自己不再生产燃油车。莫非他们的内燃机不需要烧油?那可真的成了科技突破!我就想假设地问问,如果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批城市将PHEV和HEV均纳入蓝牌范围、跟蓝牌一样限行、限号的话;如果不规定网约车、出租车都要用BEV的话,请问还有多少人会去买这类所谓的“新能源车”?


其实,写这篇文章并不是无病呻吟,更不是虚空索敌。商业社会,网络上的言论有真有假,大家在听到一些观点时请务必经过逻辑推敲再吸收。毕竟车企是商家,他们做任何事、说任何话的首要目的就是卖车,一些软性的商业包装可不能完全当真!




撰文|車誌编辑部

发表|CarsMaga.com 

发表时间:2025-01-02



↓《经典车型》↓


↓《技术》↓




日系車迷誌
网罗日系汽车品牌及改装品牌资讯,基于正统的历史发展观和汽车价值观,以汽车文化为主导,全原创打造集用车文化、改装文化、赛车文化于一身的车迷杂志式公众号。愛車·誌在分享-【車誌Carsmaga.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