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3年7月到9月,他们的业务仅仅持续了不到三个月,而根据指控,他们“诈骗”的“受害者”超过2000名,作为“被害人”出现在卷宗里的约50人。
从身份上,所有这2000名“受害者”都有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这个东部省份的个体工商户经营者,他们从事的生意也几乎涵盖了我们日常生活需要的几乎所有行业——餐饮、零售、服装、物流、美容美发、鲜花……
毫不夸张的说,从大都市到偏远乡村、从平原到高山,这些个体工商户遍布全国所有有人居住的地方,他们是经济的毛细血管,为每个人提供日常生活消费所需,也是国民经济的最前线,每天都有大量的交易结算。
这些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者们,也最接近中国传统“士农工商”社会阶层划分中的“商”这一群体——千百年来,是他们靠双脚沟通着广袤的农村和城市,是他们给安宁的村庄带回远方的消息,往往也是他们时常要遭受来自权力的傲慢歧视和蒙昧民众的污名。
在王朝时代,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往往没有接受太高程度的教育,很多人甚至没有资格科举、入仕,但他们也往往因此更早步入社会,在滚滚洪流中各显神通。
在他们与形形色色人物的常年交易、博弈中,凡是在生意场上站稳脚跟者,无不对人情世故有着深刻的体察,他们也必定足够精明、算计,甚至要带有一些狡诈,方能生存。
而相比行业先辈们,网络时代的个体经营者不乏接受高等教育者,借助各种现代工具,他们的生意规模和眼界见识也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这些足够精明的生意人,是如何被骗的呢?
作为个体户经营者,相较普通人,他们应该更常接到各种广告营销甚至是诈骗电话。这种情况下,尤其是在连续多年的全民反诈宣传教育下,每个人都清楚最稳妥安全的做法就是挂断电话,而绝不应与对方有进一步的交往。
但是卷宗的笔录中,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接到推销电话且怀疑对方诈骗的情况下,不仅没有挂断,反而会接受对方的请求成为微信好友,并继续与对方进行更深入的交流,直至被对方说服付款购买他们推销的服务。
虽然这些推销人员的微信头像、名称中并不带有国家机关标识,他们也从未自称国家工作人员,但在这些个体商户却都在笔录中坚称对方是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因此对他们产生了信任。
当被警察问及他们为何认为对方是政府工作人员时,他们的理由也往往简单到令人不可思议:对方讲话内容比较官方、正式,对方能够准确的说出自己的个体户信息,甚至仅仅因为对方“普通话很标准”。
其中,下面的这段问答就颇具代表性:
问:对方在电话中有无表明身份?
答:对方就说他是办营业执照年审的人,我听到之后认为对方是我们当地工商部门的人。因为对方的手机号码显示也是我们当地的号码。
问:你为什么会认为对方是工商部门的人?
答:对方和我聊天的口吻,我觉得比较正式,比较官方的,让我感觉对方就是政府机关的人,而且对方的号码显示的是我们当地的号码,让我就以为是当地的工商部门工作人员,另外就是对方把不补审的后果说的挺严重的,带有警告的意味的,我当时听了也有点害怕了。还有就是对方让我填写信息的小程序,感觉也像是正规的小程序,起的名字也比较官方的,上面的页面也是比较官方的页面。所以我就相信对方是工商部门的工作人员了。
假如这段问答是真实的,那这位不幸的工商户未免也太大意了,而且平时很可能完全没有接受过任何反诈宣传——他几乎完美的连续踩中了一个低劣骗局中的每一个坑。
但即使到了这一步,他还不会有任何财产损失,因为最终的付款是在对方提供的小程序上进行——他们自行付款后又声称被骗,则足以证明他们不仅缺乏基本的反诈意识和辨别能力,甚至在简单的阅读理解和社会认知方面也存在障碍。
至于对方提供的小程序,小程序的图标、名称、页面内容等各处都不含有任何国家部门标识,与此相反,相关页面上会明确写明“非国家机关、系第三方代办服务”等提示性内容。
而最终的付款页面上——就像我们日常每天都会使用的微信付款一样——会醒目的显示当前交易收款商户的名称、付款金额等重要信息。毫无疑问,他们在输入付款密码前,一定能清楚的看到收款机构是某个商业机构,而绝非任何类型的国家机关。
但遗憾的是,所有上面这些步骤中,卷宗中的这50多名商户们无一例外全都踏错了——骗子最终还是“得逞”了!
更令人费解的是,笔录中的他们甚至在“被骗”后很长时间也完全没能察觉自己被骗,还是在警察已将诈骗分子一网打尽,按照客户名单联系到他们,他们方后知后觉——原来自己被骗了!
无罪辩护案件
有效辩护案件
郑州诈骗案旁听记
上海诈骗案旁听记
无罪辩护案件
有效辩护案件
网络信息类犯罪
侵害知识产权类犯罪
反网暴诉讼
知识产权、不正当竞争民事纠纷
夏海龙 律师
执业领域
犯罪辩护、网络侵权诉讼、商誉品牌法律保护
联系方式
上海市虹口区海伦路440号海伦中心A座11层,15618405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