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克斯曾说:“一个幸福晚年的秘决不是别的,而是与孤寂签订一个体面的协定。”
人老了,离开了工作,不用再看别人的脸色了,但别人也不会来看你的脸色。都说真正的朋友是超功利的,但离开了功名利禄的追求,连伙伴都很难找到。友谊也许是可恶的名利场上绽放的可爱花朵,爱恨情仇正是友谊的养分。
子女长大了,不再需要为他们的衣食住行操碎了心,但他们自己又开启了新一轮的操心。孩子呱呱坠地,父母一把屎一把地全天候照看他们,心也24小时系于娃娃身上,婴儿也把父母的怀抱当作唯一的安乐窝。这时的亲情比任何时候都浓。孩子开始走路,我们就不用时时操心了。他们越走越远,最后自己有了家,我们的使命基本完成了,但亲情的纽带也大大淡化。也许亲情正是操心和烦恼的结晶。离开了柴米油盐、吃喝拉撒等,亲情就没有了生长的土壤。
各种爱好也将陆陆续续地抛弃老人:球打不动了,球友很少见面;山爬不上去了,驴友也各奔东西;酒喝不动了,酒肉朋友已渐渐疏远。没有了爱好,友谊就失去了沟通的语言。
约翰•黑甚至还说:“早晚有一天你喜欢干的坏事都会抛弃你,/而你却自豪地认为自己已经清除了罪恶。”也许你已经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有时你甚至因此觉得自己很成熟,道德品质比年轻人高尚,但深层次的原因却可能是连做坏事的能力和兴趣都没有了。不干坏事,也会失去一批一起偷着乐的“狐朋狗友”。
尤金•奥尼尔曾说:“老人家就像小孩子一样喜欢自言自语,因为他们的经验已经到达智慧绝望之境,完全明白这个道理:就算在大街上向众人哭泣或者对着情人窃窃私语,却只有自己的耳朵能够真的听到。”试图呼风唤雨,只是自以为是;指望别人理解,常常是自作多情。就算偶然寂寞难耐,自言自语是最好的社交。
美国作家梭罗曾说:“我喜欢孤独。我从未找到比孤独更好的伴侣。”弥尔顿也说:“孤独有时是最好的社群。”对于老年人来说,这话再正确不过了。如果接受孤独,甚至享受孤独,生活也许还是一样美好。
走向孤独,这就是衰老的必然过程。如果因此怨天尤人,就会显得不成熟,缺乏教养。但生活还得照样继续下去,那就体面地面对孤独吧。一旦跨过生死的鸿沟,也许就不孤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