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语言的恐惧与真实的恐惧

旅行   2024-11-04 08:25   浙江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直接经验的效果很好,但代价惨重。人类为了避免直接经验带来的后果,都要花很长的时间学习间接的经验。这种学习的效果如何呢?

科学家在研究人的恐惧感的时候发现,如果采用语言层面的危险来激活恐惧感,剂量需要真实事件的两倍。语言层面的恐惧,一天可以重复使用四遍,实验效果都一样好。如果一天使用一次,接连使用四天,也不会影响实验的效果。但到了第五遍,受试就记住了,实验的真实性就下降了。而真实的事物或者事件只能使用一次。第二次出现,受试就记住了,实验结果就会明显受到影响。由此可见文字层面的危险产生的效果基本上是真实经验的八分之一啊。

长者的谆谆教诲,也许是他们长时间总结出来的无价的智慧,但往往要反复多遍才能让年轻人听进去。就算记住了,效果也是有限的。陆游对此也深有体会,他留下了这样的名诗: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黑格尔曾说:“老人讲的那些宗教信条,小孩也能说,可是对于老人来说,这些宗教信条包含着他的全部生活的意义。小孩也懂得宗教内容,可是对小孩来说,这汇总宗教内容的意义只是这样的东西,即全部生命和整个世界都还在它之外。”(《小逻辑》237.423)可见间接学来的道理与自己体悟到的道理相差甚远。

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就算“真正理解”了,在融入生活之前还是肤浅的,有隔阂的,因此还必须用于指导实践,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地体会,才能真正深刻地悟到其中的道理,并化为有用的智慧。

一辈子都呆在书房里苦读,偶然抬头往外看看现实,觉得自己好肤浅啊。

 

参考文献

Michael Davis*,1, David L Walker1, Leigh Miles1 and Christian Grillon. “Phasic vs Sustained Fear in Rats and Humans: Role of the Extended Amygdala in Fear vs Anxiety.”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REVIEWS (2010) 35, 105–135


山外山霞思
空山不见人,诗画浑然成。 思绪慢悠悠,晚霞映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