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寓言故事
锻炼思维能力
——本部语文二年级小专题教研展示活动
研究背景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围绕“思维方法”这一人文主题编排了《坐井观天》《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三篇精读课文,课文内容浅显,寓意深刻,形象鲜明,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结合课程标准、文本特点、单元主题以及低年级段学生的学段特点创设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下的寓言大单元教学——“小故事,大道理”走进寓言王国。通过“我们的寓言故事节”这一情境,以任务为驱动,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支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通过思辨的阅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价值能力。有效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进一步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中心,感悟寓言中深刻的哲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核心是阅读思辨,重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因此,本教研组的小专题研修主题确定为“基于大单元低年段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方法初探’——以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阅读教学为例”,借助《坐井观天》课例作为研修成果展示。
单元设计阐述
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归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围绕“思维方法”这一主题,,本单元中《坐井观天》指向全面地看问题,《我要的是葫芦》指向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刻舟求剑》指向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寒号鸟》指向有计划有安排地做事。所以,本单元的思维方法其实就是教给学生“如何看待问题”。单元着重设定两大语文要素,单元语文要素一“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指向学生核心素养中的“思维能力”。纵向来看,单元语文要素中的“初步”二字,正体现了这是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的起点,意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懂得生活中的一些基本道理,获得初步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单元语文要素二:“感受和体会课文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指向学生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运用”和“审美创造”。纵向来看,本单元的学习既是对一年级语言表达学习的巩固,又为二年级下学期和三年级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本部二年级语文教研组力求通过引导学生通过真实的大单元任务引领,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让“思维”在故事中成长,为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了充分的养料。
二年级语文老师首先从语文要素出发,分析学段课标要求,解读单元教学目的,从文本特点出发,建构阶梯式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主题,创设出四个任务环节:辨一辨“谁对谁错”、比一比“不同结局”、想一想“错误根源”、猜一猜“故事结局”,通过边读边感受语言的魅力,尝试与生活相连,体会故事寓意。
课例展示
吕心怡老师与本部二(2)班学生带来课例展示。
课前,吕老师为了了解学生学情设计了预学单,通过预学单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调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以及针对性。
吕老师的课堂充满童趣,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课堂中吕老师创设了金牌调解员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引导学生体会寓意。在指导书写时,注重学生书写姿势的培养,引导学生观察汉字,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汉字的魅力。
陶行知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引导;不是压迫,而是启迪;不是模仿,而是创新。”为了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课后,吕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研修收获
1. 创设思辨情境:教师在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时,首先要做的便是激趣,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投入文本的学习。在创设思辨情境时,不妨从文本生趣处入手,由生趣处作为切入点,层层引入,激发学生的思考,使思维完成由“感性体验”到“理性分析”的飞跃。
2. 鼓励提问与讨论: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多提问,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疑惑和观点。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比如,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或故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鼓励他们通过讨论来寻找答案。
3. 结合生活实例:将思辨能力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和思考。比如,可以通过一些日常小事来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道理和原因,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判断力。
栏目主编:冯玮
本期策划:集团教学部门
本期文字:吴浚倚
本期图片:本部二年级语文组
本期编辑:吴浚倚
本期校对:江园君
本期审核: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