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教学,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总部一年级数学组小专题教研展示活动
研究背景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一年级是小学阶段的开端,学生能否适应并顺利过渡到一年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对今后学校生活的情感和态度,并对其对数学这门学科的认识和学习的兴趣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教学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增加知识学习的趣味性;帮助儿童更轻松地探索数学奥秘,提高学习的实效性;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魅力,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因此,我们将小专题研究方向定为小学一年级数学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以《11-20的认识》大单元教学为例,聚焦“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教学,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
单元设计阐述
总部校区一年级数学组徐小鸿老师老师围绕小专题研修主题,从课标解读、单元教材解读、单元设计与思考、课例研究几个方面为我们详细阐述。
《11~20的认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数与运算”主题的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是在学生“1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首次接触“计数单位”这个核心概念和数位表,是学生认识两位数的起始阶段,也是学习十进制及位值制计数法的启蒙阶段,因此基于认数体系,整体把握教材,本单元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除此之外,徐老师分析单元结构以及单元教学目标,并认真对比新旧教材,在《10以上数的认识》中,旧版在数小棒的活动中认识数,突出把“十”作为计数单位,使学生能在10的基础上1个1个地数到20,初步认识数序。新版在《10以上数的认识》中,增加了“ 10的再认识”,用更多元化的表征形式,夯实10的本质认识,在理解本质的基础上学习10以上数的认识,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新教材编排注重体现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在活动中、游戏中落实本单元的核心素养:数感、符号意识 、运算能力 、模型意识 、应用意识。
★
课例展示
总部一年级数学组李思琦老师带来了一堂精彩纷呈的课例展示——《10的再认识》。这节课通过四个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意识。
活动一:数一数
李思琦老师在上课伊始,让学生玩一玩数鸡蛋游戏,学生经历了从散乱无结构地数到有结构地数的过程,借助数学结构化的优势感受10在数数中的作用。
紧接着李思琦老师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10个一包装的物品,通过介绍纸巾、蛋糕等10个一组的物品初步形成“10个一就是1个十”的表象。
活动二:摆一摆
先观看《古人计数》视频,了解古人用摆石头的方式计数:10个小石头可以用1个大石头表示,初步感知10个一可以升级成1个十。再用小棒摆羊的数量:先回顾1个1个数、2个2个数、5个5个数,然后通过捆小棒,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10个一是1个十,借助直观学具小棒,知道计数单位“十”,初步渗透十进制,发展学生数感。
活动三:拨一拨
先介绍计数器,认识数位,接着在个位一个一个拨,10个一是1个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拨一拨,在拨的过程中充分理解10个一是1个十。接着提出问题:用1颗珠子你能拨出哪些数?从拨珠子到对比不同数位珠子的含义,然后抽象出10,体会数位的作用,感悟位值制的价值,发展学生数感和符号意识。
活动四:玩一玩
通过模拟生活中购物的情境,开展实践活动,应用计数单位“十”进行数数,感受到10个一组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个活动的经验也为后续学习11到20的认识做好铺垫。
★
研修收获
(一)用好小棒、计数器等学具设计活动,深入理解数的意义。
运用小棒、计数器等学具让学生充分经历“数小棒”“拨珠子”的活动,活动化教学帮助学生理解“1捆小棒”和“十位上的一颗珠子”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设计趣味性的游戏,内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一学段是学生进入小学学习的开始,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形成的活动经验和生活经验,设计趣味性的游戏,帮助儿童更轻松地探索数学奥秘,更好地完成从幼儿园阶段到小学阶段的学习过渡。
(三)注重联系生活情境,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数是随着人类生活的需要而产生,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不是枯燥的知识,丰富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这种教学方式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学中悟”,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教学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学习的专注力,落实核心素养,还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
★
栏目主编:冯玮
本期策划:总部教导处
本期文字:李晓霞
本期图片:李晓霞、李思琦
本期编辑:刘方
本期校对:林之琳
本期审核:赵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