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年,28岁,因为不想回老家,拼命在西安卷

文化   情感   2024-08-15 23:45   上海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查收【个人成长+情感故事+自媒体写作】干货

最终,生活将平等地剥削每一个普通人。


01


要说哪座城市朋友最多,无疑还是西安。


当年从小镇走出来的同窗,后来在锚定人生方向的时候,大都把西安当做了坐标点。


我是少数没有留在古都发展的人之一,于是每次和那群在西安打拼的朋友聊天,他们总会打包票般向我许诺:没关系,在外面混不下去可以回来,西安是咱的大本营。


我除了苦笑,无言以对。


大本营,这个词有很丰富的含义,既意味着安全舒适,又意味着接纳包容,当然如果你再感性一点,或许还能联想到家的温情。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显然不是的,如果我能留在西安,当初我就不会离开。


很多时候,人做与不做某件事,不是想不想,而是能不能,现实通常不会因为某个人的意志转移而发生改变。


就像,就像我是那个感性的人,能从朋友说的“大本营”一词中感受到家的温情。


但是残存的理性还是会告诉我:回到大本营,意味着无路可退。


而我身边有许多朋友,正处于这种痛苦又尴尬的境地。



02


讲一个朋友小田的故事。


他和我既是同窗,也是同龄,但两人的家境颇有不同。


当年,在我们家还为盖房子的钱发愁的时候,他们一家人早已在那座四间二层小洋楼里生活了多年。


第一次去他家,是初三的一个夏天傍晚,夕阳的余晖映照在温润的白瓷片上,使得那座房子有种朦胧梦幻之美,并在多年后,常与我梦中的宫殿意象重叠。


当然震撼不只有这些,小田的父母也远比我想象的要年轻,他们身上那种青春尚存的气息,在我父母身上从未见过。

从我记事起,我爸妈似乎就已经很老了。


他们一家人热情招待了我,他爷爷精神矍铄,口齿清晰,说起话来有有种老一辈人的深沉。


他先是问起我爸叫什么,继而又问起我爷爷,我颇为惭愧地低下头,末了,吞吞吐吐说道:“我没有见过我爷,他在我出生前六年就死了。”


那顿饭很丰盛,但我吃的很扎心,难以言说的压抑郁结于胸,最后让我不得不以时间太晚为由匆匆离开。


小田送我,路上问是不是有招待不周的地方,感觉我好像不高兴。


我连忙掩饰,生怕被他看穿,看穿我不高兴不仅不是因为没有被好好招待,更不是因为被招待得太好。



03


2014 年高考,小田考上二本,去西安读书。


2018年毕业之后,他顺理成章留在了西安,但因为专业不对口,大半年都没找到工作。


无奈之下,他从家里拿了两万块钱,报了一个计算机培训班,半年之后,凭借这门半路出家学的技术,在西安找了一份工作。


在此期间,他认识一位甘肃的姑娘,两人情投意合,很快便生活在一起。彼时,他是我们艳羡的对象。

然而因为工作原因,他常年需要出差,短则一两月,长则一年半载,两人感情最终没能经得起时间和距离的考验,最后和平分手。


这段感情的破裂,给小田带来沉重打击,他辞去工作,选择在城市的另一个角落独自疗伤,临走时,他带走了两人合养的小猫。


他这一躺下,整整就是两年,期间没有任何收入,生活方面全靠朋友接济,其中就包括我。


后来在聊起这段经历的时候,小田仍是感慨不已,他说那段日子里,心中总感觉有什么东西放不下,他知道如果不解决内心的课题,他无法专心做任何事。


当然,那段时间,家里人并不知道他的真实情况,每次家里人让他回去,他都会以工作太忙为由拒绝。


04


都说失败的爱情会让人成长,熬过这段“艰难期”后,小田仿佛换了一个人。


他很快找到了新工作,并且在新公司干得有声有色,事业上的成功让他对西安这座城市的归属感愈发强烈。


以前他每次从一个城市出差回来,都要拿那个城市和西安一番比较,最后得出相似的结论:西安不行。


然而现在他的观点变了,他觉得比起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西安的节奏感相对缓慢,自己适应起来会更容易一点。


有一次聊天,他又在向我炫耀吃到一家特别好吃的面馆,言语间无不流露出对这座碳水之都的喜爱。


然而,当听到我说“要不以后就在西安买房吧”这句话时,他的笑容戛然而止。


“买房?在西安?只怕是把我家那四间楼房卖了,也在西安买不到两室一厅。”他的语气中尽显无奈。


那一刻,我突然有种穿越式的共情。


那种情感来自哪里,就来自许多年前我第一次去他家时,看着他们家那座漂亮的房子,我当时也有种即便把我们一家挣死,也盖不起这样的房子。


噢,那一刻我恍然大悟,原来大家都会有这种可望而不可得的时刻。


西安对于我们这些来自小镇的青年而言,就像那个梦幻宫殿,可以在里面参观,在里面工作,但决不会在里面生活。



05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说如今能在西安生活下去的,除了本地的纨绔,就是外地的精英。


剩下像我和小田这种普通人,从本质上来说和父辈的没有区别,即便对这座城市再热爱,终究只是个过客。


而且相比父辈,我们的未来似乎更没有确定性。


在城市打了一辈子工父母,最后可以回到乡下,用积攒半生的积蓄盖一座房子养老。


而对于我们这些脱不下长衫的“孔乙己”,在被榨干青春之后,又将会流落何方?


即便真能安心回到乡下,又该何以为生呢,我们已经离开土地太久了,早就忘记了耕种的技巧,或者说我们从一开始就没学会怎么种地。


我们这一代人,注定要被时代榨干,然后被无情抛弃。


在生活面前,每一个人都会得到公正的剥削。


往期推荐:

28岁,专科学历,可把我熬死了!
即使读专科,你也一定要认清的6点真相!
28岁,专科,这4个偏见差点毁掉我的人生!
28岁专科毕业,替你试过了,花一年时间真的可以改变自己!


作者简介:

秦尹,一个靠写作即将实现人生逆袭的95后农村青年,喜欢读书写作、睡觉吃饭,最大理想:站着挣钱。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找我玩

秦尹
分享读书感悟,也记录世间百态; 秦尹是我,闻凉也是我; 人生理想:写一本真正属于自己的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