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和大家分享我最近留意到的,园区租户购买绿电新途径。
在传统的电力供应模式中,电网企业通常不负责园区、商业区和办公楼内部的配电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因此,这些区域的终端租户只能通过物业业主或物业管理单位获得电力,而无法直接参与电力市场或通过电网企业、售电公司代理购买电力,这限制了他们购买绿色电力的能力。
或许有人会问,电力用户直接参与电力市场或通过售电公司代理购电,购买绿色电力是可行的,那么通过电网企业代理购电是否也能购买绿色电力呢?
在某些地区,这是可行的。
绿色电力的交易规则根据「市场发展阶段」、「用户实际需求」以及「当前的交易条件」来定义。
电力交易中心会制定符合当前情况的合理交易规则。例如,在南方电网管理的区域内,电网代购电用户可以参与每月组织的绿色电力认购交易。
尽管有人对事后认购的方式提出质疑,认为它不够严谨,但电力是无法物理追溯的,电力溯源的规则也是人为定义的。
只要绿色电力交易的溯源按照「合同溯源」、「平衡溯源」、「逐级匹配」、「校核确认」等规则开展,这个过程就几乎不能再严谨了——实际上,国内绿色电力交易的溯源也几乎是全球最严格和最可信的。
然而,那些没有独立用电户号、没有在电网营销系统中注册的「终端租户」,按照常规逻辑无法被交易中心溯源和认证其购买的绿色电力。
而这些租户,往往是有着购买绿色电力需求的企业。
国际经验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介绍了澳大利亚等国家采取的措施。
简单来说,就是扩大物业业主的权利,允许他们在没有售电公司资质的情况下,被电网企业授权为向租户转售电的主体,根据租户的绿色电力消费需求,签署转售电协议,并在电力交易机构备案。
新途径探索
最近,我注意到某省发布的《xx省绿色电力交易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提出了一种更为简洁的方式。
该细则提出,园区用户购买绿色电力后,可以在交易结算完成的3个工作日内,将实际消费绿色电力用户的基础信息、匹配电量、用户实际用电量等信息提交给电力交易机构,用于后续绿色电力证书的核发。
也就是园区业主/物业管理单位,可以在较简易的流程下,将绿色电力消费主体分配给确实有需要的租户,从而使得终端租户在不必入市的情况下,能够购买绿色电力。
如果这样的绿电分配方式落地,将大大方便园区租户消费绿色电力,毕竟在许多情况下,绿电的认可度明显高于单独购买绿证。
期待看到这一机制应用实施。同时,也期待更多促进绿色电力消费的政策和机制的出台。
我是吴静文:
可持续领域从业者
前地产人
好奇心强,热爱研究式学习,擅长深度检索与信息整合
对商业、产品、内容创作、信息管理等话题感兴趣
欢迎加我微信,让我们相识于微时:
![]()